湘江战役:红军长征最惨烈一战
广西兴安有句民谣:“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讲的就是红军最惨烈的一战——湘江战役。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先后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之后,11月中下旬,红军西行至湘桂边境,即将到达湘江。
湘江是中央红军西去湘西的必经之路,也是前进道路上的一道天险。1934年11月下旬,蒋介石调动中央军、湘军、桂军、粤军,在湘江附近部署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用16个师77个团约30多万兵力形成围堵之势,企图在湘江以东地域全歼红军。
死守阵地,浴血奋战
1934年11月25日红军从湖南道县出发,强渡湘江时,30多万敌军已形成一个“口袋”,试图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26日,红军主力进入广西,并于次日占领了从屏山渡至界首的湘江所有渡河点。28日凌晨,国民党军向红军先头部队发起猛攻。
翻阅湘江战役亲历者李天佑将军的回忆录可知,战斗首先在红三军团红五师的新圩阵地打响。当时,正准备过江的李天佑突然接到译电员送来的电报,要求部队迅速开进新圩阻击桂军,以保证军委纵队的安全。时隔多年,李天佑依然记得电文的语句如同钢铁一般坚硬“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至四天”。
两个团,三千多人,正面对上的是桂军第七军,约一万四千人,且装备优良,有飞机大炮。整整三天三夜,随着飞机大炮一次次地冲袭,桂军不断推进,防线从第一道收缩到第三道,有些山头上阻击的将士已全部牺牲,但湘江前的那片山岭却依旧牢牢掌握在红五师将士的手中。“上面是飞机,下面是大炮追着,要当兵就不要怕死……最后没有子弹了,没有手榴弹了,就拼刺刀,或者两个人抱在一起来个你死我活。”
为掩护中央红军纵队渡过湘江,红三军团红五师,全师损失近2000人。浴血奋战不再是一个概念,它具化为前线战士每一分钟的坚持。当李天佑再次回望身后的兄弟时,师参谋长,十四团团长、副团长、团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全部牺牲,营以下的干部几乎无人幸存。
在等待军委纵队到来的过程中,湘江通道的南北两线,始终是昼夜不断的密集火网。红一军团在脚山铺开展的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斗。红一军团伤亡近6000人,在最后弹尽粮绝之时,红军战士与冲上来的湘军展开肉搏战。团政委易荡平负伤倒地,要求警卫员开枪打死自己,然后突围,见警卫员不肯,夺过枪来高喊:“快走,赶快突围!”然后照自己脑袋上就是一枪。
红三军团在距离中央红军的渡江地点界首最近的光华铺,开展了两天三夜的阻击战。江面宽百余米,红军的头顶受到敌机轰炸,后面遭到尾追桂军在湘江东岸架设机枪疯狂地扫射,正在刺骨江水中涉水抢渡的红军将士毫无掩体,以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损失惨重。最终以2100多人牺牲的惨重代价,阻击了桂军的攻击,确保了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从界首安全渡江。
血染湘江,保存火种
在新圩、脚山铺、光华铺阻击战打响时,军委纵队离开湖南道县向湘江渡口艰难行进。担任红军总后卫的红五军团坚决阻击尾追之敌,在永安关、水车一带阻击“追剿军”第三路的追击。红五军团三十四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于12月1日傍晚,成功掩护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在内的中央红军军委纵队渡过湘江。
但随后渡江道路被全部切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十八团余部被阻于湘江东。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他们继续转战灌阳、道县一带,予敌重大杀伤。在寡不敌众弹尽粮绝突围之际,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腹部中弹,在昏迷中被俘。醒来后,陈树湘乘敌不备,断肠牺牲,时年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这一战,红五军团三十四师6000余人全军覆没,史称“绝命后卫师”。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出发以来最壮烈一仗。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数万红军将士长眠湘江两岸。
湘江战役的亲历者蒋济勇当时才10多岁,据他回忆,渡江战役之后湘江几乎变成一条血河,上游漂下的尸体在流速较缓处堆成小山,岸边的树林里都是红军烈士的残骸。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村里在渡口附近挖水渠,还能发现红军骸骨。当地百姓将河岸边的红军遗体打捞上岸,就近掩埋。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的第一场大战。冲破了敌人精心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彻底粉碎了敌人妄图全歼中央红军于湘江边的阴谋,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提供了契机。
随后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可以说,没有湘江战役的成功,就没有之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整理 杨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