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丘吉尔: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

日期:2022-01-1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他与罗斯福、斯大林等大国领导人联合,全力推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与战后世界秩序的制定,成为“二战三巨头”之一。
记者|王 煜


  “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这是温斯顿·丘吉尔、带领英国赢得二战胜利的首相最具代表性的演讲词之一。

  在世人最为熟知的政治家、军事家的身份之外,他还是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在这些领域也都有不凡成就,他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得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以90周岁的高龄去世,而他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持续甚久。


从“学渣”到政坛新星


  1874年11月30日,丘吉尔出生于英国一个标准的政治世家。他的祖辈约翰·丘吉尔于1702年被安妮女王封为马尔巴罗公爵,他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担任过内阁中仅次于首相的财政大臣。他的母亲珍妮·杰罗姆同样出身不凡,是美国百万富翁、当时《纽约时报》股东之一伦纳德·杰罗姆的女儿。

  丘吉尔“含着金汤匙出生”,然而他的童年并不幸福。父母一个忙于政治一个沉湎于交际,他并未得到什么亲情的关爱。因为遗传和幼时的家庭环境,他还患有抑郁躁狂症,需要终生与心魔斗争。

  借助家庭的显赫,丘吉尔进入贵族学校。但他只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如历史、地理、英国文学等,对不喜欢的数学、拉丁文等完全不屑一顾,因此在中小学阶段,他的成绩很糟糕,同时还是最顽皮、最贪吃的学生之一,经常遭到老师的体罚。

  在哈罗公学,丘吉尔擅长的是操练和射击,对击剑、游泳、骑术、打猎、马球也很感兴趣。19岁那年,报考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成了他自然的选择。

  军校当然纪律严格,但不像丘吉尔就读的中小学那么死板、严苛,并且课程都是他喜欢的,在这里,他的表现和成绩焕然一新。毕业后,他入伍成为一名中尉军官。

  1895年10月,毕业才8个月的丘吉尔利用假期和朋友一起到古巴亲身体验西班牙和当地起义军的战争。《每日纪事报》聘请他为随军记者,从此他爱上新闻和写作。

  1898年,他的首部著作《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出版,之后相继出版了小说《萨伏罗拉》、有关英国和苏丹战争的《河上的战争》。

  之后他随部队去了印度,继续军事新闻报道和文学写作。1899年9月,已辞去军职的丘吉尔以《晨邮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随英国部队采访英布战争,结果被俘。他之后传奇般地独自一人越狱成功,这段经历让他在英国声名大噪。丘吉尔抓住机会,当选保守党议员,就此开启他的政治生涯。


于“至暗时刻”力挽狂澜


  在英国内阁中,丘吉尔先后担任过许多不同的职务,他在不同领域的做法获得褒贬不一。他以保守党的身份迈入政坛,却抨击该党政府的多项政策,以致一度与保守党决裂,被取消党员身份。

  1914年,一战爆发。1915年1月,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批准了英国海军攻占达达尼尔海峡的计划。这场战争失败,使得英国在战事之初的优势丧失,丘吉尔成为保守党猛烈攻击的对象,被免去海军大臣职务。之后,他在政坛起起伏伏。

  不如意时,他又投入写作,撰写了《世界危机》《我的早年生活》《英语民族史》,以及关于他的祖辈马尔巴罗公爵的传记。他能运用12万多个词汇,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

  30年代末,二战爆发的阴云逐渐笼罩欧洲,但英国从上至下都认为不会发生新的世界大战。议会中几乎只有丘吉尔一人一直在警告众人:德国正在撕毁《凡尔赛条约》,欧洲面临新的战争危险。等到纳粹德国真的这么做时,英法却实行绥靖政策。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9月,时任英国首相的张伯伦要制造“慕尼黑阴谋”、逼迫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时,丘吉尔极力反对,无奈势单力孤,改变不了事实。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正式爆发。因与波兰为军事同盟,英法对德宣战。丘吉尔被邀请加入战时内阁,重任海军大臣。然而,英军在欧洲大陆连吃败仗。1940年5月,德国击溃英法联军,占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英法联军被逼至海岸附近,有全军覆没之虞。战事失败使得张伯伦被下议院质疑,不得不辞职,向英国国王建议由丘吉尔担任首相组阁。

  当时,英国面临“至暗时刻”,此时的首相一职绝不是什么“高贵的差事”,而是充满了可怕的压力和风险。丘吉尔没有畏惧,在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时,他发表了著名的关于“争取胜利”的演讲,他说:“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

  他上任后,下令执行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他再次发表演讲:“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绝不投降。”

  1940年9月7日至11月3日,德军以每晚平均200架飞机的数量连续57天对伦敦狂轰滥炸。丘吉尔不止一次地在被炸毁的房屋现场流下热泪,但他依然带领英国人民继续战斗。

  丘吉尔争取胜利的钢铁意志坚不可摧。他与美国达成同盟,获取了关键的援助。他始终是个强硬的反共产主义者,然而在德国入侵苏联的当晚,他就向全国民众讲话:“现在必须与从前的敌人苏联合作。”

  他与罗斯福、斯大林等大国领导人联合,全力推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与战后世界秩序的制定,成为“二战三巨头”之一。

  1945年,英国赢得二战胜利,战时内阁解散,重新大选,丘吉尔却未能获选首相。下台后的丘吉尔开始计划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51年,他卷土重来,二度出任英国首相。

  丘吉尔去世后,英国为其举行了国葬。为非国家元首举行国葬,英国在此之前只有两次,分别是1853年为打败拿破仑的惠灵顿将军、1898年为大政治家格莱斯顿首相。

  连政治上的对手也如此评价他: “人们不能不喜欢他,他的才能与朝气是无与伦比的。”(记者 王煜)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