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莫奈:花园里的每个时辰都值得一画

日期:2022-11-0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看看我们身边充满的“莫奈元素”就知道,它对世人审美的影响更是延续至今。
记者|阙 政


  1840年11月14日,法国印象派画家奥斯卡-克劳德·莫奈(Oscar-Claude Monet)出生。活了86岁的莫奈晚年相当富有。但他大概还是想不到,自己的画作会被后世印在生活中的时时处处——餐巾纸盒、手机壳、一千块的拼图、枕头套……“印象派的作品在当今视觉艺术圈子中仍无所不在。每个月总会有一条头版新闻声称某幅印象派的名画又一次打破拍卖价的纪录,或者被精明狡猜的飞贼所盗。”威尔·贡培兹没有说错——2019年,莫奈的《干草堆》在纽约苏富比以1.107亿美元高价拍出,创下印象派画作拍卖最高纪录。2022年,同一幅《干草堆》又被极端人士泼了一身土豆泥——还好是有玻璃罩。


从贬义词中走出的印象派


  1874年4月15日,一群画家聚集在巴黎盖尔波瓦咖啡馆里,密谋着一件事。这个被称为“巴提诺格里斯小组”的组织里都是30岁上下的年轻人,他们的名字后来振聋发聩——雷诺阿、毕沙罗、塞尚、德加、莫奈、莫里索、西斯莱……此前,他们或多或少都被学院派的沙龙拒之门外,而现在,他们决定不理会法兰西艺术学院那套系统,举办一个自己的展览。如果失败,赌上的是未来许多年的生计。

  但他们也别无选择——过去的十几年,这群年轻人的绘画方式得不到学院保守势力的认可。时代在前进,他们所处的巴黎越来越现代化,而学院派依然期待艺术家们以神话、宗教、历史等宏大主题为创作对象,讲究精雕细琢的写实画法。偏偏这群年轻画家都想走出画室,用简洁而有活力的笔触,去记录身边的大自然和现代都市。可是艺术家“屈尊降贵”去画普通人的野餐?这对学院派来说,就像看到了“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去接活儿给别人拍婚礼录像一样”,不成体统。

  二者必有一仗。在《现代艺术150年》里,作者威尔·贡培兹写道:“在整个艺术史中,印象派画家是最激进、最反叛、最能突破障碍和开创新纪元的一群人。在对自己的艺术视野孜孜不倦的追求的过程中,他们经受了人生的磨难和业内的嘲讽。他们扯碎了那些规则手册,就好像脱下裤子,集体朝艺术保守派扭屁股,煽动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现代艺术的全球革命。”

  世界美术史上著名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就这样举办了。画展的名称“印象派”并非画家们自取,而是来自评论家的“差评”。他们把这些画家的作品形容为“草稿”或“漫画”,充满贬义地说这些人都是凭“印象”在乱画,“印象派”由此得名。毕沙罗的画作《白霜,通往埃纳里的老路》被批评说“它们是从调色板上刮下来、均匀涂抹在肮脏画布上的东西”,还有一幅画被批评为“没成形的墙纸也比这像样”——这就是后来莫奈的代表作《日出·印象》,画的是法国北部勒阿弗尔港的港口,他从小在那里度过了童年,经常逃学去海边玩耍,精神里就带着叛逆。

  最初他的确是画漫画的,并因此在当地小有名气。1859年,19岁的莫奈在前辈欧仁·布丹的介绍下进入美术学院,决定以画画为生。这个选择并没有得到商人父亲的认可,很快他就被断了经济来源。尽管19世纪60年代他已经崭露头角,但即便在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之后,生活还是相当拮据。他与患有肺结核的妻子不得不迁往巴黎郊区的阿让特伊小镇,在那里描绘了许多现代城市的代表场景:火车站,留下了《圣拉扎尔火车站》系列作品。

  1878年末,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已不再是那个刚起步的年轻人了,我总在乞求买家,对他们死缠烂打,到了这个年龄却落入如此境地着实糟糕透顶。到了年底我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幸,因为这一年就要过去,1879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我完全泄了气,特别是想到我挚爱的家人时——我那点钱给他们买最小的礼物都不够。”次年,他的妻子卡米尔病逝,年仅32岁,留下2个年幼的儿子。

  几年后,在经纪人的帮助下,莫奈才终于挣到了钱。1886年,印象派艺术家作品展走出法国,在美国办展,这一次,“美国人没有嘲笑,他们直接买”,“这些开明的现代男女会希望拥有那些能够反映他们令人兴奋的新世界的艺术,而不是那些充满宗教图像的古板的棕色绘画”。


抓住光与影的瞬间


  莫奈曾对有志学画的青年说,看到什么就画什么。以往,学院派古典主义是通过对比来观察事物,整体观看,局部深入;但印象派却是要记录稍纵即逝的瞬间。它摒弃了学院派看重的素描关系,更为注重色彩的展现,像自带滤镜一样,将注意力放在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而莫奈的笔触尤为潇洒。

  有些印象派画家有同一个习惯:画同一处景物,画许多年,许多张。比如德加画芭蕾舞女,罗特列克画红磨坊,莫奈画睡莲、干草堆、教堂、火车站——这与印象画派追求记录稍纵即逝的瞬间是相符的——同样的睡莲,在清晨、午后、傍晚不同的光线中都会折射出不同的色彩和光影,于四季轮转、晴雨风烟中又有不同的姿态,在画家看来值得一画再画。

  1883年,莫奈乘火车经过巴黎以西的吉维尼小镇时,被那里的宁静氛围深深吸引,于是在此定居,打造了著名的“莫奈花园”,也开启了他持续20多年的“画睡莲”创作,一共画了200多幅。他会坐着小船滑行到水中花园,一边看一边画,有时候一天就画好几张,在莫奈眼里,每个时辰的睡莲都不相同。

  晚年,他视力衰退得厉害,几近失明,却仍然坚持创作,画了一套近13米宽的三联画。威尔·贡培兹写道:“按照传统的画法,风景画会将观众置于能清楚辨别出方向的理想位置上。但莫奈晚期的‘宏大装饰画’却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就像被投挪到了一个无边际的池塘中间,置身于鸢尾植物和睡莲之中,此时,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被他像施了催眠术般的多彩画面所降服。”

  1926年12月6日,莫奈病逝于吉维尼家中,享年86岁。他曾说:“我仅有的功绩便是直接从自然中取材作画,并努力重现脑海里那些极其短暂易逝又变化不定的印象。”而实际上,印象画派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绘画,影响了后世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的出现,同时它对事物观察方式的变革也影响了雕塑、音乐甚至文学。看看我们身边充满的“莫奈元素”就知道,它对世人审美的影响更是延续至今。记者|阙政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