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无人驾驶:为何百年梦难圆?

日期:2023-07-2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推动无人驾驶商用落地,是一条异常艰难的产业变革之路。
记者|金 姬


  1921年的8月5日,第一辆无人驾驶、由无线电操纵的汽车在美国试验成功。

  当大众对汽车的要求愈来愈高,无人驾驶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也愈来愈多,有关它可能引发的安全和隐私问题等争议也纷至沓来,导致迄今为止没有一款大规模商用的无人驾驶车辆面世。

  在人类尝试无人驾驶试验100多年后的今天,这种驾驶模式究竟代表着汽车的未来,还是沦为一种噱头呢?


欧美主导的无人驾驶研究


  人类追寻无人驾驶的初衷,是为了安全。自汽车被发明那一天起,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全世界至少有20万人死于车祸。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思考用无人驾驶功能实现“智能代驾”,以减少整个交通体系的伤亡率。

  1921年8月5日,美国军方在俄亥俄州代顿的街道上试验了一款无线电控制汽车。虽然试验成功,但这辆“汽车”是一辆三轮的、棺材般的概念验证车。

  而类似的无线电遥控三轮车,据说早在1904年就由西班牙发明家莱昂纳多·托雷斯·奎韦多发明出来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使用了各种小型、无线电控制的车辆来运送和引爆火药。

  很多人更倾向于把“无人驾驶的诞生”算在1925年——那年夏天,一辆四轮小轿车从美国纽约曼哈顿百老汇大道上呼啸而过,引发人群恐慌,直到稳稳地停在了第五大道上。惊魂未定的纽约人迅速围了上来,确认了他们之前看的没有错——车里空无一人。

  这辆名为“美国奇迹”的汽车,主人是美国陆军电子工程师弗朗西斯·胡迪纳,他就坐在紧跟在后面的一辆车上用无线电操控着前车的断路器。这次试车让他创立的“胡迪纳无线电控制公司”和选用的“钱德勒1926”型号汽车声名鹊起。

  随着经济大萧条的到来和二战的爆发,无人驾驶的研究一度暂停,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重新恢复。

  1958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1985年并入通用电气)在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外的高速公路上铺设了400英尺(约122米)内嵌电线的道路,通用汽车两辆装有特殊无线电接收器和可视语音警告装置的汽车,在这一段高速上进行无人驾驶的加速和刹车试验。

  与此同时,大西洋那头的英国交通和公路研究实验室也在测试雪铁龙DS无人驾驶车,原理是内嵌在公路里的磁力线和汽车进行交互作用。20世纪60年代,无人驾驶车在测试轨道达到了时速80英里(约为时速130公里),并且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没有发生速度或方向偏差。

  到了20世纪70年代,研究开始在轨道下面布线发出信号来驱动车上的巡航控制装置。例如,1977年,日本筑波机械工程实验室开发出了可以以时速30公里的速度跟随白色路标行驶的无人驾驶车,不过仍需要钢轨辅助。

  无人驾驶研究方向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改变,随着电脑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车辆可以在各种环境中实现无人驾驶。例如,198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参与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的陆地自主车(ALV)计划,研制出的无人驾驶汽车采用激光雷达跟踪和计算机视觉,达到时速19英里(约31公里)。

  3年后,梅赛德斯-奔驰与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合作研制视觉引导的汽车,在慕尼黑的路上开到时速39英里(约63公里)。

  随后,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间工业研发组织EUREKA(尤里卡)从1987—1995年对欧洲的无人驾驶汽车研究启动了耗费7.49亿欧元的“普罗米修斯项目”。而后来欧洲车企推出的无人驾驶车,大多技术都是基于这一项目。

  进入21世纪,除了传统汽车厂商,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进入无人驾驶领域。

  2009年,谷歌的无人驾驶车开始投入测试。这辆被称为“豆荚车”的产品没有刹车和方向盘,只有行驶、缓速停止及立即停止三个按键;车顶上是激光扫描仪,来探测周边环境以便车辆做出相应操作。截至2023年,谷歌已经申请和获得了多项相关专利,其无人驾驶汽车于2012年获得牌照上路,总驾驶里程已经超过了48.3万公里。

  但无人驾驶的技术发展遇到了瓶颈——因为涉及感知、决策、执行等多个层面,需要集成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而鉴于路况的复杂、汽车可能遭遇的各种突发事件,以及汽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电脑与人脑的不同思考方式,让人类让渡自己的一部分安全和隐私给汽车这台“移动的电脑”,还是很难完全做到。


中国布局无人驾驶近40年


  欧美国家研发无人驾驶已经超过百年,而中国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走了近40年的艰辛征程。

  20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辆能够自主行驶的测试样车ATB-1正式诞生,时速可以达到21公里。

  1992 年,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红旗系列无人驾驶汽车。

  2015年12月,百度对外宣布其无人驾驶车已在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

  政府层面也在给无人驾驶 “开绿灯”——今年7月7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正式宣布,正式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一天后,上海市浦东新区向百度智行、小马智行、AutoX安途三家企业发放了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而早在2022年11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其中规定达到L4级别的智能网联汽车即可实现“无人上路”,让“无人车”驶向了“法治道”。

  事实上,北京、广州、深圳等地都于近几年多次印发与无人驾驶相关的法规政策,用以约束及监管无人驾驶的合规性。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特斯拉创始人兼CEO埃隆·马斯克表示,全面自动驾驶时代即将到来。

  只不过,推动无人驾驶商用落地,是一条异常艰难的产业变革之路。记者|金姬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