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网络银行开启的“互联网金融革命”

日期:2023-10-1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并不晚,甚至有着后发优势。
记者|周 洁


  你知道吗?电脑没有普及以前,客户的储蓄信息都是以纸质账页的形式保存在银行开户网点,一张账页记录一名存款人的信息。

  这些纸质账页会被放进一个“大转盘”里,盘子可以转动,方便查找。当客户来存钱或取钱时,工作人员从转盘中找出客户账页,并分别在客户存折和网点留存的账页上进行记录。由于存款信息没有联网,注定了客户存取现金只能在同一个网点办理。安全是安全,但的确太不方便了。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电子计算机承载了银行的业务操作,而真正给银行界带来飞跃性变革的,则是1995年10月18日诞生了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第一安全网络银行,该银行完全依托互联网进行运营,并通过电子邮件或免费热线提供全天候客服支持。客户无论身处何地,只需拥有一台计算机与其相配的调制解调器以及一个网络账号,都可以享受服务。

  开业后的短短几个月,这家银行就有近千万人次上网浏览,给金融界带来极大震撼。于是更多银行紧跟其后在网上开设银行,此风潮逐渐蔓延全世界,网络银行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甚至成为一种标配。


金融服务方式的重大变革


  1995年10月18日,全球首家网络银行在美开业,名为“第一安全网络银行”,总部设在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

  在最初阶段,第一安全网络银行的业务包括用户储蓄、转账和账户情况咨询等内容,在得到政府金融管理机构批准之后,它陆续开展了信用卡、证券交易、保险和公司财务管理等较为复杂的银行业务项目。

  不过,第一安全网络银行并没有经营很久。由于其客户黏性不足、机构盈利能力单薄等原因,1998年,第一安全网络银行被加拿大皇家银行以2000多万美元收购,从而转型为传统银行中提供网络银行服务的部门。被收购时,该网络银行的客户户头有1万个,其存款余额超过4亿多美元。

  尽管最终被传统银行收购,但作为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直销银行,它开启了网上银行的金融创新模式,标志着金融服务方式的重大变革。

  变革在何处?

  首先,过去客户的存款信息没有联网,因此银行物理网点越多,就越能获得客户的青睐,这是银行做大做强的基础——要知道,增加一个网点,尤其是跨区域增加网点,就要获得监管部门准入,困难重重。但互联网银行的虚拟网点网络却在很大程度替代银行的这些物理网点网络,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基础优势。

  其次,互联网金融能突破时空局限,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更灵活地服务更广大时空范围的消费者。只要动动手指头,敲敲键盘,就能支取任何地点的资金,办理远程银行业务。

  再次,互联网金融大幅降低了业务成本。2000年,欧洲银行业测算过单笔业务的成本,营业点为1.07美元,电话银行为0.54美元,ATM为0.27美元,而通过互联网则只需0.1美元。

  最后,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可以提升金融业服务与风险管控的能力。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还不止于此。因此,一位美国银行家本世纪初就断言:“虚拟市场业务正在吞食实体业务。”

  进入21世纪,网上银行的概念给“数字银行”所取代。根据埃森哲旗下埃克斯顿咨询的数据,2020年全球数字银行达到256家,市场规模为347.7亿美元。从地域分布来看,欧洲作为数字银行的发源地主导了整个市场,拥有数字银行111家,占全球的比重超过40%,其中仅英国就出现了37家。拉丁美洲陆续涌现了约50家数字银行。中国的数字银行发展路径较为独特,是由支付领域扩展到消费信贷和其他金融产品领域的。各国之间数字银行发展的巨大差异一方面显示出不同国家创新水平的不同,另一方面也是传统银行遗留的市场机会各异所导致的结果。


中国的“后发优势”


  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并不晚,甚至有着后发优势。

  1997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中国第一家网上银行,仅比第一安全网络银行晚两年,金融电子服务从此进入了“一网通”时代,1998年“一网通”推出“网上企业银行”,为互联网时代银企关系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构筑了全新的高科技平台。

  1998年4月16日,招商银行员工彭千,通过招商银行“一网通”网上银行支付系统,在互联网上向先科娱乐传播有限公司购买了一批价值300元的VCD光碟,由此成功完成了国内第一笔网上银行支付。

  自从有了网银,中国就开始有了“网上支付”。随着银行网上支付业务不断地发展壮大,中国电子商务以此为依托取得日新月异的发展,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登上了商业舞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03年和2004年淘宝网和支付宝相继出现。为了解决电子商务中支付形式单一、买卖双方不信任的问题,淘宝推出支付宝的“担保交易”,电子商务在国内作为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应运而生,象征着国内全面进入电子化时代。

  2005年,全球支付霸主PayPal高调入华,这一年又有50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成立。此后,网上转账、网上开设证券账户、互联网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业务也相继诞生,预示着互联网金融时代全面到来。

  时间来到2011年,支付宝推出了“扫码支付”业务,二维码的出现,标志着线下扫码支付时代的开启。随着二维码的大量使用和普及,“移动支付时代”到了。

  支付宝一骑绝尘,腾讯自然不甘落后。2013年,微信改版,新增了微信支付功能,正式向支付宝发起挑战。不久后的2014年春节红包大战,微信支付份额迅速逼近支付宝。

  2013年的另一个重要定义,是“互联网金融元年”。第三方支付发展逐渐成熟、P2P网贷平台爆发式增长、众筹平台逐渐被运用到不同领域中去,首家互联网保险、首家互联网银行相继获批成立;同时,信托、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也开始布局互联网金融,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当然,因为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倘若管控不了风险,一旦失控,个别风险引发系统风险,乃至引发金融、经济、政治危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2016年起,一波又一波的监管文件密集出台,互联网金融业迎来一个更加规范发展的时代。记者|周洁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