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中国古代的蹴鞠是一项怎样的运动?

日期:2024-12-2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虽然不少国家认为自己是足球发源地,但历史学家以确切的证据表明,足球起源于中国的蹴鞠。
记者|何映宇


  对于中国足球的现状,恨铁不成钢的网友犀利点评:“高俅退役后,中国足球1000年没缓过劲来!”

  遥想当年,高太尉在绿茵场上高接低挡,带球突破,如入无人之境,何等的风光?再看如今,锒铛入狱、丑闻缠身、成绩低迷,看了怎不让人觉得丧气?

  2004年2月4日,国际足联副秘书长热罗姆·项帕涅在伦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虽然不少国家认为自己是足球发源地,但历史学家以确切的证据表明,足球起源于中国的蹴鞠。”等于官宣了蹴鞠与足球之间的关系。

  当然,两者并不能完全画等号,那么,蹴鞠到底是一项怎样的运动呢?


中国人踢蹴鞠历史悠久


  蹴鞠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处(指项处)后蹴踘,要蹷寒,汗出多,即呕血。”这段话记载的是西汉时身为“安陵阪里公乘”的项处,因迷恋“蹴鞠”,虽患重病仍不遵医嘱继续外出蹴鞠,结果不治身亡的故事。

  《汉书》对于蹴鞠也有记载,《汉书·枚乘传》:“游观三辅离宫馆,临山泽,弋猎射驭狗马蹵鞠刻镂,上有所感,辄使赋之。”蹵鞠就是蹴鞠,颜师古注:“蹵,足蹵之也。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蹵蹋为戏乐也。”

  蹴鞠所用之“鞠”,可上溯到石球。石球最早是狩猎工具,曾在丁村文化遗址(约10万年前)首先出土,许家窑文化遗址(约4万年前)也大量出现。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用脚踢的石球及镂空的陶球。蹴鞠传说为黄帝所作。如果这是真的话,那么中国人踢球的历史,长达5000多年!

  上古时期的历史,史料记载语焉不详,我们现在比较清楚的是,至战国时期,民间已多有人练习蹴鞠。《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说:“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高俅实有其人


  蹴鞠一开始只是娱乐活动,到了汉代,蹴鞠开始在军队中作为练兵的方法。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场地四周设有围墙。比赛分为两队,互有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汉书》记载,汉武帝经常在宫中举办蹴鞠比赛,还有人编写了25卷的《蹴鞠》书,这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部体育专业著作,可惜现已散逸。

  唐朝时,蹴鞠的球从实心演变为充气的空心球。宋朝是蹴鞠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仅在民间广泛流行,还成为朝廷的礼乐项目。

  在宋朝,上至皇宫中的帝王,下至田间的孩童,都以蹴鞠为乐。有宋一朝,自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始,皇家就酷爱踢蹴鞠。宋徽宗只是继承了祖上的爱好而已。

  而高俅,很多人以为是《水浒传》小说中杜撰的人物,其实不然。真实历史中的高俅原本是苏轼的小书童,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即王晋卿)。高俅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王诜是宋神宗的妹夫、端王赵佶(即后来的宋徽宗)的姑夫,因为王诜的关系,高俅结识了宋徽宗,这与《水浒传》中的记述基本相符,真实的高俅也确实擅长踢蹴鞠,与宋徽宗有共同爱好,得到徽宗赏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从战国到北宋末年,差不多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这么长的时间,中国人一代又一代玩蹴鞠,到了宋徽宗时代出现一位脚法出众的高俅,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吗?

  在热闹非凡的瓦舍里,人们围成一圈,中间一个皮球在空中飞来飞去。这就是风靡宋朝的蹴鞠运动。蹴鞠的玩法和现代足球有很大的不同。较为正式的比赛形式叫“筑球”,通常需要10人以上,甚至多达32人参与。比赛设有球门,球门由两根高约三丈的木杆组成,上面结一网,网上部留一直径约一尺的洞,称为“风流眼”。比赛时,双方队员身着不同颜色的衣服,按照一定的位置分别列于球门两边,将球踢过风流眼。筑球比赛强调团队协作和战术配合,观赏性极强。宋《文献通考》记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

  较为随意的玩法则叫“白打”,这种蹴鞠踢法没有人数限制,也没有球门。只要带上球,找一块平坦空地就可以开始。白打主要考验球员的控球能力和个人技巧。这两种踢法与现代足球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与现代东南亚盛行的藤球反而有更多相似之处。


蹴鞠的衰落


  辽金元时蹴鞠是朝廷节庆的节目之一:“皇帝生辰,乐次。……酒六行,筝独弹,筑球。”金元时大戏曲家关汉卿在《不伏老》的散曲中,自述平生喜爱:“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

  明朝,蹴鞠仍在广泛流行。朱元璋称帝之后,传下圣旨,严厉禁止军人蹴鞠。《客座赘语》记载了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二年发布的一道圣旨:“在京但有军官军人蹴圆的,卸脚。”圣旨简单明了,朱元璋的处罚也很是粗暴。龙江卫指挥伏颙与下属姚晏保蹴鞠取乐,朱元璋下令“卸了右脚,全家发云南”。但朱元璋的禁令只禁军人,却没有禁止民间的蹴鞠运动,因而在民间,蹴鞠仍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之一。《金瓶梅》第十五回就写到,西门庆在丽春院里踢了一场蹴鞠。

  明代还出现了专门制作鞠的手工业作坊,出售各式各样的鞠。只是到了清代以后,严禁军人踢蹴鞠,民间也受到影响,蹴鞠运动就此迅速衰落下来。记者|何映宇


链接:《宋太祖蹴鞠图》

钱选临摹

上海博物馆藏

  此《宋太祖蹴鞠图》原图为宋代名画家苏汉臣所绘,宋末元初画家钱选临摹。画中右边身材矮胖、头戴巾帽、身穿便服、正在踢球的为宋太祖赵匡胤;太祖对面侧脸有须、高帽长袍、手撩袍角作势接球的为赵普;赵普身后衣着相似、年少无须的为楚昭辅;楚昭辅身后并排三人,由左向右,依次则为石守信、宋太宗赵匡义和党进。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