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苏州园林:无尽的细节,蕴藏的中式美学

日期:2025-04-0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114
阅读提示:春天万物复苏时,苏州园林是凝固的绿色诗篇,是立体的葱郁画卷。亭可览胜,阁可观澜,苔阶乍湿新雨,石罅暗度古香。这种步移景异的奇妙体验,蕴藏着苏州园林“起承转合”的中式美学密码,令游客百看不厌。
记者|王仲昀


  春和景明,正是出游好时节。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全国各地许多旅游景区“长满了人”。在江苏苏州,园林局直属拙政园、留园、虎丘、狮子林等热门园林景区尽管在假期延长开放时间,仍一票难求。

  春天万物复苏时,苏州园林是凝固的绿色诗篇,是立体的葱郁画卷。亭可览胜,阁可观澜,苔阶乍湿新雨,石罅暗度古香。这种步移景异的奇妙体验,蕴藏着苏州园林“起承转合”的中式美学密码,令游客百看不厌。


借景、漏景


  典型的苏州园林,或以含蓄内敛的入口设计拉开序幕,而后豁然开朗;或是巧借园外之景,让人有虚实交织之感。

  在沧浪亭,设计者充分利用“借水”手法,通过复廊花窗将园外葑溪水色纳入其中,与园内土石假山相映。如此一来,游人尚未入园,已见园外波光潋滟,举目又见园内古木参天,“山光水色,滉漾夺目”。

  “借景”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造景手法,就是将园林外的景物“借”到园内,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观效果。

  正如古代文人墨客创作时讲究的“起承转合”,“借景”重视“含蓄”,不要一览无余,而是半遮半掩,引人遐思。沧浪亭“借水”,拙政园则借隔墙邻寺的梵音钟磬,风送声来,如空谷传音,隐隐约约,撩人心弦。

  借景还“因时制宜”,顺时而变,应朝暮而异。在春天,园林内外满目皆绿,站在苏州园林内,四面八方传来鸟啼,同样不会错过一墙之隔的生命律动。

  穿行于苏州园林,很难不被那些形态各异的漏窗吸引,尤其是清晨或傍晚,当淡薄的阳光从窗中透过,光与影,明与暗,自然与人工,在此共同创作出东方韵味。

  沧浪亭有各式各样的花窗,狮子林有圆形漏明墙,而留园的走廊能够遇见屏风。这些精心雕琢的镂空图案,巧妙地调节了空间的疏密节奏。精致如锦缎的花纹,疏朗简洁似写意笔触的漏孔,让观者的视线不断在实墙与漏景之间游走。

  “漏景”赋予了苏州园林明暗交替的氛围,而一些布局上“宽窄反复”的巧思,让游人忍不住往前走,想要一窥园内更多风采。

  走进以“不规则布局”而闻名的留园,初入园门,见前厅天井倾泻天光,令游者先觉豁朗。随后,人们被引入幽邃曲廊,陡然收窄,光影渐次收敛。身处逼仄之中,甚至感受到一丝压迫感。再往前探,天井石笋倚瘦竹,方寸天地依旧精彩。下一刻,短廊以斜顶压檐之势将视野收束,幽暗氛围再返。终于,当游人踏出廊角,只见古柏虬枝破空,山茶绛云,灼灼其华。

  当人纵览留园,漏窗、门洞、长廊沟通穿插,苏州园林中院落空间的错落之美,得以具象化。


框景、障景


  和富有设计韵味的“漏景”类似,“框景”令苏州园林在有限空间内,得以拥有更多可驻足欣赏之处。

  从设计美学来看,框景讲究“构图之精”。苏州园林的门窗、洞门等框式结构,经精心布局,宛如画框般精准截取园中的山水、花木、建筑等景致。无需现代科技的手动“对焦”,框景早已对空间分割重构,将最值得细品的景致呈现在游客眼前。

  在苏州园林,常见的洞门有月洞门、方门和八角门,更有线条流畅的汉瓶门与葫芦门。在古代,汉瓶又指观音瓶,有吉祥蕴意,象征平安,因此被用于苏州园林设计;至于古朴别致的葫芦门,令人在园林内有入壶中仙境之感。葫芦多籽,亦有多子多福的寓意。

  古人将诗意生活的理想寄予园林框景中,于一方框内,观照自然万象,体悟天地大美。

  而“障景”之妙,妙在“藏露相生”。园林入口或通幽小径处,常以假山、照壁、屏风、翠植等元素巧妙布局,如同一层层神秘的面纱,将园内景致半遮半掩。

  狮子林以其独特的假山群闻名于世。当游人在曲折的回廊和庭院中漫步许久后,突然进入假山区域,仿佛进入一个迷宫般的世界。假山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有的如狮子蹲伏,有的如仙女下凡,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

  这些假山翠植,避免了园林景色的一览无余,令人稍作停留。写作绘画中须注意“转折”,在蓄势已足的铺垫基础上陡然一转,波澜顿生。通过“障景”带来的转折,苏州园林也使得游人在行走中能够不断产生惊喜与期待。

  当然,苏州园林的中式美学,远远不止于这些设计细节上的巧思。大开大合之处,同样能看出中国古代的审美高度。譬如拙政园中部水域广阔,池水如镜,倒映着亭台楼阁,让游客有一处开阔地能饱览园林天地。热闹或宁静,宏大或细微,好比淡妆浓抹总相宜,苏州园林总能让人找到内心的契合之处。记者|王仲昀(资料参考:孙春涛,《汉字结构与苏州园林障景的艺术共性分析:从视觉布局到空间美学》;潘慕白,《苏州园林“起承转合”的美学密码》)


链接: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占地面积约78亩,以水景为核心,水面占全园五分之一,亭台楼榭临水而建,体现“疏朗自然”的明代风格。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