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特稿 > 正文

上海老公园 访古寻洋意趣多

日期:2017-04-1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岁月的车轮滑过明清,走向近代。社会变革了,环境不同了,新文化的涌入,使得原本士大夫情调浓郁的古典园林,渐渐被西化的公园所取代。面积更开阔,设施更现代,花木更优美,地段更时尚,因而老百姓对于公园的参与度,也较之古典园林更为亲密、亲近。直至今日,公园依旧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市民生活与休闲文化。
记者 | 王悦阳
 
       在上海,无论是小桥流水的古典庭院,还是欧美风情的近代公园,乃至越来越多出现在群众生活中的广场、绿地,不论大小,不论中西,无不体现着四季更替的自然之美,以及一种亲近天然、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承载的是历史,感受的是美意,真可谓赏心乐事,意趣无穷了。
  追究起来,园林在中国产生甚早,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造园活动了。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只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之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不断改善和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园林的组成要素到这个时期已经基本具备,和最初的园囿有所区别。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所造假山池沼,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木扶疏,四季常青……古典园林仿佛是亲近自然,感受四季最美好的一种载体。正如杜丽娘在《牡丹亭》中唱的那样:“观之不足由他遣,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这“观之不足”四字,就让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佩服不已,击节再三。的确,一年好景在于春,春之美,不仅是桃红柳绿,万物复苏,更有着与园林相契合的咫尺江山之感,亲近自然之美。
  岁月的车轮滑过明清,走向近代。社会变革了,环境不同了,新文化的涌入,使得原本士大夫情调浓郁的古典园林,渐渐被西化的公园所取代。面积更开阔,设施更现代,花木更优美,地段更时尚,因而老百姓对于公园的参与度,也较之古典园林更为亲密、亲近。直至今日,公园依旧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市民生活与休闲文化。
  
黄浦公园:曾经只是一块浅滩
 
  追溯起来,黄浦公园是上海、也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园林,其东濒黄浦江,南邻外滩绿带,西沿中山东一路,北接吴淞江(苏州河)。建成于1868年8月,经过多次改建,用过多个名称:公花园、外国花园、公家花园、大桥公园、外摆渡公园、黄浦滩公园等,堪称外滩重要景观之一。
  可以说,黄浦公园浓缩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是古老中国历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至今最好的缩影与见证。当年,这片土地只是苏州河口的一块浅滩。清同治二年,英美租界工部局计划改造外滩的道路和岸线,工程包括填土以拓宽外滩,整理岸线,在江边辟建了30英尺的人行道并种植行道树。
  为此,工部局工程师克拉克(J.Clark)于同治三年先后提交了两份整治外滩和苏州河口岸线的报告。他认为,由于苏州河口的特殊地形,在退潮时,苏州河水流和黄浦江水流产生对撞而在河口外形成漩涡,但在河口南侧的水流却相对静止,泥沙不断沉淀成滩,这对于安全航行和稳定岸线都不利。为改善这种状况,克拉克建议构筑外滩永久性的堤岸,并在苏州河口南的浅滩上填土,变苏州河口的喇叭形为直筒形,迫使苏州河的水流方向和黄浦江一致,这样,就不会在河口出现漩涡和继续形成新的浅滩。工部局董事会同意克拉克的报告,并且打算利用河口南端的滩地辟建公共花园(公园)。
  最终,这一方案在同治四年召开的租界纳税(外国)人年会上获得通过,工部局随即指示工程师着手进行规划设计,建园的投资来自公共娱乐场(俗称跑马厅)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在同治元年以高价出售了面积约190亩的第二跑马场,以低价购得了面积达500多亩的第三跑马场(跑马厅),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于是同意拨出一万两规银作为建设公共花园的经费。
  同治四年冬,建园填滩及改造外滩工程和疏治保浚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工程同时开工,以洋泾浜挖出来的河泥填筑滩地。当时上海道台应宝时曾致函英国驻沪领事温思达(C.A.Winchester),函中指出:这块滩地为中国政府的公有土地。鉴于公共花园是非营利性的公众游憩场所,准予发给道契并免除押租,但每年仍须交纳土地税。今后如发现在这块土地建造以营利为目的建筑物或将土地出租给私人,中国政府将收回这块土地。
  建成后的公园英文名称为Public Park,中文译名公共花园、公家花园或公花园,中国人习称为外国花园或外摆渡公园、大桥公园、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于1936年9月将园名改为“外滩公园”,后来又改为“春申公园”,直到1946年定名为“黄浦公园”。
  提起黄浦公园,最屈辱的莫过于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门牌了。公园从开放时起,就不准中国人入内,甚至在公园门口挂出过牌子,规定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因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经过60余年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工部局终于宣布从1928年6月1日起公园对中国人开放。
  岁月荏苒,几经沧桑,如今,黄浦公园拆除了大门、围墙,与外滩源绿地连成全新的外滩花园。小园沧桑,花木依旧,抚今追昔,这一最好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令人不胜感慨。
  
复兴公园:法式园林代表作
 
  与黄浦公园的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与历经沧桑一样,复兴公园是上海目前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也是近代上海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杰作。
  19世纪80年代,在今雁荡路、重庆南路、复兴中路、思南路一带,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有一小村名顾家宅,当时有个姓顾的人家拥有十多亩土地,在此建造了一个私人小花园,人们称之为“顾家宅花园”,这便是复兴公园最初的雏形。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10月,清政府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规定向法国开放上海等五城市为通商口岸,允许法国人携带家眷,在通商口岸居住并从事贸易活动。道光二十九年,上海道台麟桂和法国领事签字换文,划定南至城河,北至洋泾浜,西至关帝庙诸家桥,东至广东潮州会馆沿河至洋泾浜切东角为法租界,后来又多次扩张。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顾家宅花园曾租给法军建造兵营,作为屯兵之用,此地被称为顾家宅兵营。其后法军逐渐撤去,法国俱乐部等租用部分土地建造网球场、停车场等。直到1908年被改建为公园。
  公园筹建时,由法国园艺师柏勃(Papot)按法国园林特色对其进行设计,1909年公园建成,在同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对外开放,时称顾家宅公园,俗称法国公园。
  据记载,早期的法国公园只占有现在复兴公园的中部位置,面积不大。1917年法籍工程师约少默(Jousseaume)负责公园的大规模扩建和比较彻底的改建,直至1926年完工。由于公园早期主要由法国人设计施工,所以整体风格和许多布局都带有欧洲风味。最显著的特点是公园布局中轴对称,呈格子化、图案化,以花卉、树木、亭榭、山池见长。
  抗战胜利后,1946年元旦,公园改名为复兴公园,有“民族复兴”之意,当时总面积已有119亩,面向广大市民开放。解放后,政府又在公园内新建、扩建各类游乐服务设施,总面积扩为138亩。进入21世纪,复兴公园日新月异,但其浓浓的法国情调与古典韵味始终没有改变,也成为该公园最大的特色与亮点。其以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布局。北、中部以规则式布局为主,有毛毡花坛、中心喷水池、月季花坛、以及南北、东西向主要干道。西南部以自然式布局为主,有假山区、荷花池、小溪、曲径小道、大草坪。融中西式为一体,突出法国规则式造园风格,这里的花坛采用下沉式,时下爱称沉床园,利用地面高差使人们的视点抬高,能更好地俯视花坛整体的效果,为公园的一大特点。
  
人民公园:从前的外国人游乐场
 
  在上海历史悠久,情调独特的公园中,人民公园无疑也值得大书特书。这里原为上海跑马厅的北半部。光绪十八年(1892年),公共租界游泳总会在跑马厅东北部辟建上海第一个游泳池。光绪二十年(1894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又与上海娱乐场基金会协商,租用跑马厅跑道中央的26.83万平方米土地,用来建设一个体育公园性质的场地,以供外国人游乐。
  据记载,在此公共娱乐场内,曾建过多个网球场、板球场,还有垒球场、足球场、高尔夫球场、马球场和自行车跑道,并在场内铺设了大量草皮,种植了一些灌木,建设了一些花坛、花境,安放了几十把长椅。1914年后,随着虹口娱乐场(今鲁迅公园)、极司非而公园(今中山公园)、顾家宅公园(今复兴公园)等的先后建成开放,这个位于跑马厅中央的公共娱乐场逐渐减少了娱乐场的色彩,成为单纯的休闲场所。
  解放后,经过修缮,陈毅市长亲自为此园题名“人民公园”,沿用至今。今天,人民公园大体可分为东、中、西三个景区。东北部的主要景点有五卅运动纪念碑,张思德塑像;中区地势空旷,有南极石、风光楼茶室、露天剧场、舞厅等建筑,在草坪北侧有大画廊,丛林中设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对弈或野餐之用;西区景点是园林建筑较集中的地方,有亭、廊、榭、假山、水池以及紫藤廊架,植物品种繁多,四季花木葱笼,是公园主要的游览景区。
     
中山公园:热闹幽静各取所需
 
     在黄浦公园、人民公园与复兴公园之外,说到上海的老公园,人们一定还会想到鼎鼎大名的中山公园。它始建于1914年,原名兆丰公园(Jessfield Park),也称极司非而花园,原是英国兆丰洋行大班、地产商霍格(H.Fogg)在上海西郊的私家花园,由极司非而路通往静安寺。霍格将花园北半部靠近苏州河的部分卖给了美国圣公会,圣公会在那里创办了圣约翰书院,以后发展成圣约翰大学,也就是今天毗邻中山公园的华东政法大学之前身。
  1941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公园正式改名“中山公园”,沿用至今。中山公园是上海市著名的大型公园之一,以英国式自然造园风格为主,融中国园林艺术之精华,既有西式的几何规整的大草坪,又有中西合壁的自然山水园、植物园、假山、鸳鸯湖等。后花园一棵百羚悬铃木,高30米,冠幅31米,胸径近1米,为华东地区之最。
  同时,它也是上海树木花卉品种比较多的公园之一。园内以牡丹、樱花、桂花和月季为四大花卉,其他花木品种繁多。经过多次改建和调整,今日的中山公园已形成灵巧曲折、地形起伏、坡度自然的园林景色,集欧洲自然式庭院风貌和中国古典园林风格于一体。位于公园中部的大理石亭,名为亭而更像台,四周有古典西式矮柱栏杆,亭后以高大绿篱作屏障,西侧种植有高达10多米的大龙柏,使亭子更显得雄伟典雅。亭前为大草坪,以前在亭中举行音乐演奏会时,草坪上可放置上千把活动椅。
  可以说,中山公园整体风格可谓现代与古典并存,可动可静,草坪、池塘、参天大树和大理石厅,让爱热闹或幽静的人各取所需。
 
链接:上海的古典园林
 
  在上海,明清以来的古典园林并不算多,但知名者却也不少。青浦“曲水园”与嘉定“秋霞圃”,南翔“古猗园”,黄浦“豫园”,松江“醉白池”,被合称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在这些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园林中,游人无不感受到春的气息,体会出大自然的别样温情。
  
豫园:
  上海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也是一座有4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典园林,享誉海内外。这是一座糅合了我国明清两代园林艺术的名园,素有“城市山林”之誉,又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园林面积虽小,但布局曲折,有亭、台、楼、阁、假山、池塘等,景致各有不同,具有以小见大的特色。每一处厅堂楼阁,假山流水,都代表着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豫园共有五条浸透着精灵秀气的巨龙装饰围墙,这五条巨龙一是伏龙,二是穿龙,三、四是双龙戏珠,五是睡龙。全园40余处景观被这栩栩如生的龙墙、蜿蜒曲折的回廊以及形状各异的花草巧妙地分隔,形成一步一景、步步皆美景的特色。
  除了围墙之外,豫园主要景区有以大假山而闻名的城市山林,大假山是明代遗物,由叠石名家张南阳亲自设计建造,可算得是豫园的精华。位于园东部的水石佳境,以池塘和假山取胜;园中还有玉玲珑、积石水廊、玉华堂、环龙桥等建筑。其中玉玲珑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与苏州留园的“瑞云峰”,杭州花圃的“皱云峰”合称为江南园林的三大名石。有趣的是,在玉玲珑下面烧一炷香,上面会孔孔冒烟;从上面浇一盆水,下面又会洞洞流泉,具有“皱、瘦、漏、透”等特点。此外小巧玲珑的内园为豫园的园中之园,亭台楼阁,假山池塘,一应俱全。
  
古猗园:
  位于上海嘉定南翔镇,是江南名园之一,其规模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首。它建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公元1522—1573年),迄今400多年历史。园内因遍植绿竹,故取《诗经》中“绿竹猗猗”之意,定名古猗园。
  如今,古猗园占地约8.7万平方米,按不同景观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等六个景区,各有不同风貌。古猗园以古迹和绿竹为特色,园内植有方竹、紫竹、大明竹、笔杆竹、风尾竹、翠竹、佛肚竹等几十个品种,猗猗翠竹挺拔端庄、婀娜多姿,三五成群、夹道相拥,形成了古猗园独具的造园艺术特色;唐代石经幢、宋代普同塔、明清建筑逸野堂、不系舟、白鹤亭、南厅、缺角亭、微音阁、小松岗等厅堂、遗迹积淀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幽幽碧水蜿蜒曲折、潋滟悦人,有曲水通幽、洞天别地的感受;花石小路依景绕行,路石花纹随景纹饰,相得益彰;楹联诗词,写景舒怀、文简意深,董其昌、祝枝山等名家书法精妙绝伦、韵味悠长。古猗园具有古朴、素雅、清淡、洗练的园艺特色及江南园林独特风格,引人探古揽胜,陶冶性情。
  
秋霞圃:
  中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又一代表,以其布局精致、环境幽雅、小巧玲珑的特点而受到广大游客喜爱。而其建筑风格中的“小中见大”、曲折有致特点,亦吸引了广大建筑学家们去研究。
  
醉白池:
  已有九百余年历史的醉白池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上海地区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该园林布局以池水为主,环池三面皆为曲廊亭榭,晴雨均可凭栏赏景。醉白池之名取于苏轼《醉白堂记》,谓宋代宰相韩琦慕唐诗人白居易晚年以饮酒咏诗为乐而筑醉白堂。园内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夏秋之际,湖中荷花盛开,清香扑鼻。花圃水榭,石桥漏窗,小巧玲拢,曲栏横槛、回廊曲径,古色古香,令人流连不已。可以说,醉白池既具有明清时期江南园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轩曲径相衬的风格,又具有历史古迹甚多、名人游踪不断的特点。它以水石精舍,古木名花之胜驰名江南,无愧于历史悠久的一片“人文宝地”。
  
曲水园:
  初建于清乾隆十年,当时是城隍庙的灵苑。据说为了建此园,曾向城中每个居民征募一文钱,故有“一文园”之称。嘉庆三年改园名为“曲水”园,因园在大盈浦旁,取古人“曲水流觞”之意。二百多年来,几经兴废。
  如今的曲水园整体坐北朝南,园内建筑以青瓦、白墙、青砖构成,植物以竹为主。以小巧玲珑、典雅古朴著称。有四个各具特色的景区:西园以建筑为主,楼堂华美,庭院幽静;中园以山水见长,山峰耸立,池水清澈;东园以野趣闻名,土地平旷,花木繁茂;书艺苑以古雅获誉,石鼓立地,碑刻满廊。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