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体育 > 正文

奥运金牌有多贵?

日期:2012-09-1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为什么,那些“轻视”奥运冠军的国家几乎个个都是体育强国?
编辑|大为

 
伦敦奥运会落幕近一个月了,各种嘉奖活动还在热闹上演,除了高额奖金,还有房产汽车等沉甸甸的实物,后奥运时代俨然成为奥运冠军接受朝拜、鲜花和掌声的狂欢时代。
  为此有专家指出,对奥运冠军过度的现金和实物奖励,这本身就说明了中国的竞技体育还没有真正从低层次走出来……
保底奖金500万
 
  一枚伦敦奥运金牌有多贵?400克中,黄金不过区区6克,市值约为400美元,但这枚金牌的价值,不同代表团的选手会有不同的答案。
  从荣誉的角度而言,金牌无价。从货币的角度,则什么都可以折算成真金白银。伦敦奥运会结束后,风光无限的奥运会冠军马上开始了“吸金之旅”:中国47位伦敦奥运冠军先是在北京接受了曾宪梓基金会共2520万港币(折合2065万人民币)的奖励;接着又赴香港接受了霍英东家族近2000万港元的奖励;随后,又赴澳门接受了何厚铧代表特区政府颁发的1060万港元的奖金……与此同时,各地政府的奖励数额也陆续出台,如陕西省奖励秦凯90万元,奖励郭文珺60万元;云南省奖励陈定100万元;江苏省奖励陈若琳60万元,南通市另外再奖励120万元;北京市对奥运冠军的奖励不低于100万元;出手最阔绰的当数广东省,奥运冠军每人重奖500万元另加豪车一辆……几乎每一位奥运冠军在回国后的这些天里,都在忙着参加接踵而至的庆功或颁奖活动,业内人士表示,保守估计,奥运冠军获得的奖励收入都在500万元以上。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古人用这句话激励读书人刻苦读书,进而实现做官发财的梦想。如今,这一幕惟妙惟肖地被中国奥运冠军们演绎着。对获奖运动员、运动队官员和教练而言,房子、车子、票子……在人们看来,得了奥运冠军就意味着财源滚滚。
  不过,也有圈内人表示,中国已经升级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这一次奥运金牌价值并未再一次大幅度攀升,考虑到高企的期望值和居高不下的物价指数,甚至还会给人“贬值”的感觉。
  事实上,各级政府的重奖,已经越来越受到公众目光的审视。毕竟,政府奖励说到底还是花大家的钱。如果从商家代言的情况看,中国的很多企业只是带着借势炒作的心态去联系奥运冠军,一位专家说:“如果双方的眼里只有钱,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奥运营销热,顶多持续两个月,因为现在看到的是企业一窝蜂冲上来,但可能等国庆节一过,奥运的热度过去了,企业又会去找新的营销亮点。”
  跟风式的奥运营销可能会加重奥运冠军的“拜金主义”色彩。对奥运冠军进行奖励,应当在普通大众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大多数中国人现在对奥运金牌已经不像一二十年前那样看重,对奥运冠军进行巨额奖励,甚至会引起普通民众的反感。
  东道主英国早早地放出风来,对奥运会冠军不予奖励。但冠军自然有办法去把金牌兑换成支票。七项全能的美女冠军恩尼斯、自行车的美女冠军彭德尔顿、自行车英雄豪伊等,都在奥运会结束前就签下大笔的代言合同。这就是英国人的逻辑:只要名气够大、成绩够好,就会有企业来找你的。
  但这条规则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运动员。除了孙杨、林丹等寥寥数人之外,数十名奥运冠军中,能够长期成为商业宠儿的往往凤毛麟角,多数奥运冠军在公众印象中只是过眼云烟。根子何在?市场化、商业化的职业体育发展缓慢,奥运冠军多数为冷门体育项目,奥运会成为他们亮相的唯一舞台,一旦奥运会舞台的余光暗淡,他们也就鲜被人提及。
  说到底,对奥运冠军过度的现金和实物奖励,这本身就说明中国的竞技体育还没有从低层次走出来。当年环法大赛七连冠的阿姆斯特朗,每年都会把环法大赛冠军的几十万美元奖金悉数分给队友,一方面军功章有队友的一半,更重要的是,每年他有上千万美元的广告收入,何必在乎那点奖金?我们有过姚明、刘翔、李娜这样的广告代言大户,我们还会有林丹、孙杨这样的“掘金”能手,对于他们而言,金牌永远不会“贬值”,但他们毕竟还太少太少。
  “每一位奥运冠军的成功都离不开国家的投入,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价值绝不是仅仅体现在夺得奥运金牌上。”有专家指出,“但我们现在,把奥运冠军的价值看得太简单、太功利了。”
  在当今中国体坛,在绝大多数冷门体育项目中,谁都明白奥运冠军意味着什么——一枚奥运金牌足以改变个人及整个家庭的命运。
  23岁的福建小伙林清峰在伦敦奥运会上摘得男子举重69公斤级金牌后,全家人的生活彻底改变了。林清峰出身清贫,直到现在,父母和姐姐还挤在一套32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然而,林清峰夺冠后,帮家人买套大房子的心愿立马就能实现了。与幸福的林清峰相比,意外丢掉了奥运冠军的邱波则显得非常沮丧,赛后他坦言,丢掉了冠军,也意味着给父母买套大房子的愿望也彻底落空了。其实,获得银牌的邱波已经足够出色了,何况他还是世锦赛男子10米台双人和单人的双料冠军。然而,在中国谁都明白“奥运冠军”的含金量!
                              
如何奖励奥运冠军?
 
  奥运会结束后的这段时间,有关奥运冠军的消息几乎全部与来自政府和企业的各种奖励有关,奥运冠军在接受奖励之后,该如何回馈社会,则几乎成为空白。
  长期以来,过分看重奥运金牌、不惜重金奖励奥运冠军的结果,也导致了奥运金牌的价值观的扭曲。目前,各地体育局将奥运金牌当做政绩的最高标准,已成为大家普遍默认的现象。一些地方体育局的暗中较劲,于是就有了中国女子举重队将奥运绝对主力田源排除在奥运会大名单之外的咄咄怪事。
  竞技体育选手要在奥运会这种世界最高舞台上夺冠,的确要付出很多艰辛,对冠军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只突出物质奖励,客观上也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而广告商、赞助商一拥而上的商业行业,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效应。
  与我国重奖奥运会冠军相比,国外一些经济发达、体育事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则只是对奥运会冠军给予象征性的奖励。比如,和中国一样同为亚洲体育强国的日本,伦敦奥运会金牌得主不过是相当于19万元人民币的奖励,银牌和铜牌得主的奖励分别是12.5万元人民币和6.3万元人民币。与日本一样,非常看重奥运会金牌的韩国对冠军的嘉奖也非常“小气”,金牌获得者只能得到25万元人民币,银牌和铜牌分别为15.8万元和7.6万元。
  看看美国,发放奖金的“气魄”也并不大,冠军2.5万美元,而且按照美国税率,冠军选手还需缴纳9000美元税金。
  再看看加拿大和英国,英国对奥运选手是没有奖励的。就连伦敦奥运会,作为东道主的英国同样没有给予奥运英雄们一分钱奖金,取而代之的仅仅是一套运动员个性化邮票。而加拿大,只是从北京奥运会时起,才开始向本国奥运夺牌运动员发放物质奖励:金牌2万美元,银牌1.5万美元,铜牌1万美元。加拿大奥委会主席钱伯斯说:“这是加拿大奥运史上的第一次,目的在于继续培训运动员。”
  如此现象,令人深思。在中国,奥运会冠军成了“摇钱树”,可直到现在中国大众体育与精英体育依然严重脱节。然而,那些“轻视”奥运冠军的国家几乎个个都是体育强国。奥巴马不但喜欢打篮球,让人惊讶的是他居然还痴迷中国体育的金牌项目——举重。
  在伦敦奥运会上,美国只有三位举重运动员参加比赛,而且成绩平平。不知情者,还以为美国人不爱举重,事实上,举重是美国的一项全民运动。中国举重运动员、雅典奥运会冠军石智勇也曾为美国人对举重的热爱折服,几年前他应时任加州州长施瓦辛格邀请赴美国表演,回国之后他不无感叹地表示:“没想到美国有那么多人玩举重,有的一家五口都练习举重,从爸爸妈妈到孩子都练。”
  奥巴马一家都是举重迷。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经常会穿上无袖套装,露出一双健美的胳膊,其发达的肱二头肌在刚入主白宫时一度轰动,在接受采访时,第一夫人直言自己健身的秘诀就是“三头肌下推”和“锤式弯举”这样的举重运动,“我每次会无间断地把这组动作重复两到三次,以塑造自己的完美曲线”。至于奥巴马本人也妇唱夫随,“我一周六天都会健身,其中有四天举重,上身和下身还要分开锻炼。”
  由此可见,奥运金牌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绝不是“摇钱树”和“吸金术”,更重要是其背后巨大的社会效应。精英体育,应该是大众体育的榜样和标本,绝不应该脱离群众基础,高高在上。 
  中国一些奥运冠军成名后就远离家乡,搬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居住,甚至移民到了国外。尽管这也无可厚非,但他们在成名过程中得到政府和家乡人民的支持是巨大的。有专家建议,如果我们能从政策和奖励办法上把一些奥运冠军留在他们的家乡,对当地体育运动的发展和促进,不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可以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比如,像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对奥运冠军的奖励不应局限于重赏、升官,应该鼓励他们多到群众中去,多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名气,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这样的带动是还奥运冠军于民间的思路,还可以促进更多的小孩子热爱运动,参与到这些项目的专业训练中来,进一步从根基上巩固和维护我们的国球地位。而对商家过度利用奥运冠军的名气,以高额代言费换取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做法,也应该进行一定的引导和管理。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