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体育 > 正文

冰坛铁娘子李琰

日期:2014-02-2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李琰说:“王濛受伤更增加了我们背水一战的决心和斗志。”

撰稿|国 庆


  自上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大获全胜之后,中国短道速滑队步入了“多事之秋”——先是在说云南丽江“酒后滋事”影响恶劣,接着在青岛发生严重的队内“斗殴事件”。索契冬奥会前,由于“灵魂人物”王濛的意外受伤,更是彻底打乱了中国代表团的夺金目标。
  然而,由中国冰上“铁娘子”李琰率领的中国短道速滑队,不仅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不可思议地完成了“夺金逆袭”:从李坚柔的喜从天降,到17岁小将韩天宇的横空出世,再到老将周洋奇迹般的王者归来。主教练李琰和她的金牌之师在索契缔造了一部“绝处逢生”的励志大片。

好强主教练,破釜沉舟有妙招


 
  有人说,在中国体坛女性主教练中,能称为铁娘子的人物不多,李琰算是一个。与周继红、郎平等教练不同,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的身份极为特殊,她本来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却顶着“外教”的头衔、拿着美元年薪。也许正是因为“出口转内销”的特殊身份,李琰执教中国队8年来饱受质疑;同样,也是因为这一特殊身份,使得她在险象环生的体育圈内总能“绝处逢生”……
  春节前,在距冬奥会开幕只有3周时,中国短道速滑的领军人物、即将在索契冬奥会上争金夺银的首席大将王濛意外在训练中不幸骨折。顿时,从国家冬季项目中心,再到体育总局,上上下下都懵了,许多人认为,“王濛骨折”意味着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上夺金希望成为泡影!中国短道速滑别说重现四年前4金的辉煌,就是拿一块金牌也非常困难了。然而,令人敬佩从不服输的李琰,果断起用了李坚柔这个“奇兵”。
  对于李坚柔这个名字,外界十分陌生。只有骨灰级冰迷清楚,这位在冰坛苦苦滑行了18年之久的老将,最擅长的是中长距离项目,然而在这个项目上最出风头的却是奥运冠军周洋。6年前李坚柔入选国家队,并在同年的亚锦赛1000米项目上击败了当时的韩国一姐赵海丽,但她并未因此得志,也就在同一年,她被国家队退回,重返吉林省队,直到3年后才被李琰重新召回。那么,李琰为何偏偏选用李坚柔参加500米决赛呢?从杨扬时代开始,短道速滑就是黑龙江选手的天下,黑吉两省积怨已久,来自吉林的李坚柔很难有太多表现的机会。直到26岁时,李坚柔才第一次参加世锦赛;今年已经28岁高龄的她才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在世界赛场上出战500米,也仅仅是第三次。然而,这样一位经历坎坷的老将,在最后时刻被李琰委以重任。
  李琰把这颗“棋子”隐藏得极深,赛前几乎没有媒体和冰迷关注过她,相反,大家把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实力较强的范可新和刘秋宏身上。这一“妙招”,不禁让人联想起当年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圈定的第三号人物男单的吉新鹏和女单的李雪芮,她们几乎都是在最后时刻搭上了奥运会的末班车,结果都在奥运会赛场笑到了最后,登上了冠军领奖台。
  500米比赛开始后,外界一边倒地都把夺金的希望寄托在这个项目的世锦赛冠军范可新,甚至大赛经验丰富的刘秋宏身上,但最终冲破重重阻碍的,是最不起眼的李坚柔。1/4决赛,李坚柔与三大夺冠热门沈石溪、方塔娜、马尔泰斯分到了“死亡之组”,结果李坚柔名列第二,挤掉沈石溪与马尔泰斯晋级;半决赛,三名中国选手分在同一小组,孰料范可新失误滑倒,刘秋宏后程乏力,李坚柔再次得以晋级。而在决赛中,出现了大家已经目睹和熟知了的最为匪夷所思的那一幕。
  正如凤凰网特约评论员徐显强所言:所有人都说是天上掉下了一块馅饼,就连李坚柔本人也承认,自己很幸运。但能得到命运之神的垂青,却绝非偶然。假如她没能从“死亡之组”中杀出重围,就无法进入半决赛;假如她在半决赛中和两名队友一样惊慌失措,也就无法进入决赛。三名对手全都摔倒确实百年难遇,但奇迹发生之前总有先兆,成功者总有其过人之处。500米的赛道够短,短到充满了突发性的悬念,你最想赢,也最容易输,范可新、方塔娜、朴升智、克里斯蒂都是这样一一全部倒下。李坚柔的励志传奇,没有肖恩·怀特直面死神的挣扎与激荡,没有庞清/佟健的浪漫与凄美。一个平凡的运动员,做成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她平静地等待机会来临,当所有人失手,她却没有慌乱。有时候实力无法决定胜负,心态却成为命运的主宰。
  更令人佩服的还是幕后场边的李琰。早在比赛前,她就已经悄悄圈定了李坚柔这个奇兵。任何人都不是神,谁都想不到决赛中其他三位选手会同时摔倒,但是李琰最看好李坚柔的,恰恰是其身上特有的沉稳,与对参赛机会的加倍珍惜。
  李琰绝地反击的传奇还没有结束。2月15日,当22岁的周洋在索契冬奥会的短道速滑比赛中成功卫冕女子1500米冠军后,李琰虽然没像两天前李坚柔500米夺冠后那样痛哭,振奋之情却溢于言表。她说周洋这4年来攻克的最大难关是“战胜自己”。
  “昨天我们有个赛前的小会,会上我说,过去的,无论得和失,都让它过去吧,”李琰赛后感慨万分地说,“伤也好,痛也好,感恩也好,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只能一直往前看往前走。周洋也是一样的。她现在这么坚强,能重新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我觉得这是最值得欣慰的。”
  解释战术时,李琰说:“其实我们在整个比赛期间只是在努力做好这个‘过程’,并没有想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往好的方向努力,这在每一轮的战术安排和队员的场上表现中,都能体现出来。”李琰坦言,赛前中国对女子1500米这块金牌并没有十足把握。“其实是拼了,因为大家水平都太接近了,而且能力、整体发挥都那么好,所以我们就是一个‘拼’字。今天每一轮打下来都挺艰苦的。”
  其实,周洋能够夺冠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李琰的“队伍情报保密”工作十分成功。在冬奥会之前,周洋的状态大幅回升,中国队助理教练马切斯曾私下透露:这是温哥华之后我见过的滑得最快的周洋!然而,李琰却从未向外界透露周洋训练成绩,因此韩国方面对周洋的情况一无所知,并一再盲目地为沈石溪打气,称1500米冠军非她莫属。
  从温哥华到索契,周洋这四年走得分外艰辛,随着中国短道速滑队的种种波折历经起伏之外,这名今年6月才满23岁的吉林姑娘也正遭遇伤病、心魔,一度落入低谷。李琰说周洋这四年克服的最大难关是“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伤痛,战胜自己的心理”。回顾周洋这极不寻常的四年,李琰用了一个词——“一言难尽”,而中国短道队又何尝不是这样?就在出发索契之前,温哥华冬奥会三金得主王濛的意外受伤,令所有关心中国短道的人都十分揪心。“所有人的心情都很难过,我们这个队伍的整体实力肯定会受些影响,”李琰说,“但就像我在座谈会上向习主席汇报的时候说的,王濛受伤更增加了我们背水一战的决心和斗志。”


置身体制外,“排除异己”不手软


 
  中国短道速滑女队继温哥华包揽所有金牌之后,本届冬奥会在意外获得首金后又接连虎口拔牙力捧两金。毫无疑问,最大的幕后功臣非李琰莫属,这个喜欢挑战的女人,用两个四年为中国打造了骁勇善战的“梦之队”。人们称她为“冰上铁娘子”、“金牌教练”,然而在“铁腕”之后,隐藏着多少复杂的心绪,在辉煌之前,李琰又经历了哪些曲折的故事呢?
  26年前,当时仅有20岁的李琰在卡尔加里冬奥会上夺得1000米金牌,可惜那时短道速滑只是表演项目。4年之后的阿尔贝维尔,短道速滑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可是造化弄人,风头正劲的李琰这次只获得500米的银牌。 退役后,李琰的生活似乎并不惬意。她钟情于短道速滑运动,而牡丹江为她提供的是体委主任的职务,考虑到男友唐国梁是大连人,最后李琰决定留在大连。
  婚后,李琰没有马上找工作,而是开始在东北财经大学学习。从东财国际金融系毕业后,李琰被分配到大连税务局任副处级科员。现在看来,那是一个非常安定诱人的工作,但却并不是李琰的梦想。每个运动员的梦想是成为世界冠军,而李琰作为一名世界冠军,当时的最大梦想就是在大连成立一家滑冰俱乐部。亲戚朋友都劝她:练冰这么多年了,应该休息休息了,再说办个冰上俱乐部谈何容易。但李琰不听,她说只要努力去做,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为了实现梦想,她开始对一些孩子进行义务指导,希望俱乐部成立以后,这些孩子能成为俱乐部成员。一个滑冰世界冠军在广场上指导孩子们练轮滑,李琰的心里也不是滋味,但当时李琰总是想,“轮滑与滑冰是相通的,只要以后俱乐部能建成,付出再大代价也值得。”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块冰场,但冰场经费不足,李琰于是自掏腰包帮助维护,给孩子们上课,亲自为他们磨冰刀……
  李琰的执著终于得到关注时,而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抢先摆在了李琰面前。当时国家体育总局向李琰发出邀请,希望她参加与斯洛伐克的体育交流,这意味着李琰能够执教一支真正的国家队。这比在俱乐部执教要更富有挑战性,喜欢挑战的李琰很快就同意了。于是,她远赴斯洛伐克,在一个对短道速滑认识几乎是空白的国家里开始一段未知的人生历程。结果在一年多时间里,李琰奇迹般地率领一群半大孩子夺得欧锦赛前四名,斯洛伐克总统亲自表示祝贺与感谢。随后,李琰又接到美国滑冰协会抛来的橄榄枝。斯洛伐克短道速滑是从无到有,容易出成绩,而美国要从强到更强,出成绩很难。但李琰生性喜欢挑战,她坚持自己的训练方法,最终将阿波罗送上了都灵冬奥会冠军领奖台。那一年韩国短道速滑队拿到了八枚金牌中的六枚,丢掉的两枚,一枚被王濛拿到,另一枚正是被李琰当时执教的阿波罗拿到。
  回国执教的李琰面临更大的挑战。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但“海归”李琰当年在美国苦练口语,到最后连说梦话都是英语。刚回来时,说话不留神还会蹦出英语来,而且说的中文都是倒装句。“在磨合期,队员本来看我就不是很顺眼”,她没想到,无意识的语言习惯更给队员们带来了反感。此外,体制差异也使李琰非常头痛。“美国运动员都是自己花钱来训练的,队内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各行其是,最后大家成绩好,都得钱,就这么简单。”而在中国,不同部门、派系和地方利益间的纠葛则相对复杂。
  那段时间,李琰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李琰和冬季中心协议的执教目标——温哥华冬奥会拿下两枚金牌。都灵冬奥会之后,冬季中心在哈尔滨举行了一次短道速滑国家队选拔赛,吸收了周洋和刘秋宏等一批有潜质的小队员。为了迅速提升团队实力,李琰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指导小队员身上,“冷落”了好胜的“一姐”王濛,为此师徒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随即,半年后发生了王濛在长春亚冬会上的公开“炮轰”事件,亚冬会女子1500米短道赛中王濛仅获第三,赛后她公开炮轰李琰:“上场之前没有为我安排任何战术,就对我说了一句话,‘你自己说怎么比吧’,这次亚冬会结束后我自己会提出来申请,要求回到地方队训练,因为国家队的训练不适合我!”随即,师徒矛盾公开化。
  “将帅失和”使得圈内对于李琰执教能力的质疑声再起。国内甚至有人提出异议:李琰曾经执教的斯洛伐克队和美国队与中国队情况大不同,“要解决中国队的危机,需要一名能够把队伍从中等水平往高水平发展、有丰富经验的教练员”,言外之意,李琰应该下课。
  亚冬会结束后王濛面临禁赛处罚,提早离队。四面楚歌中,李琰也草草结束了自己第一年的执教,回美国休假。第二年开始时,李琰仍旧只身一人回到北京,但当时她“内心非常坦然”,决定用心去交流,用自己“默默”的行动去感动队员,帮助他们摒除成见。但李琰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在训练中的“强硬”依然。她不会去特意设计某种交流的场合,甚至很少坐下来单独跟某队员聊天,更多是靠训练场上进行有效沟通,靠自己的职业表现,赢得队员的尊重和信赖,拉近彼此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李琰还从技术上给队员们提供实际的帮助。她针对王濛滑感好、速度耐力差的特点,设计一些专项训练,增强补弱,帮王濛突破瓶颈。随着中国队的成绩稳定提高,李琰和队员们的关系也一同进入了蜜月期。温哥华冬奥会上,王濛在冲过终点线后跪谢教练的一幕令人感动。
  温哥华冬奥会后中国短道速滑队再出风波,由于李琰与领队王春露之间存在太多的分歧和矛盾,内部发生了令整个中国体坛极为震惊的“内斗事件”。据知情人士透露,李琰与王春露一直不和,尤其是王春露被“扶正”之后。王濛酒后失控,与领队王春露拳脚相加,总局方面立刻做出将王濛开除国家队的决定。李琰一度选择沉默,为此王濛再次公开指责这位昔日恩师:“这是我最后一次叫你教练。这件事的过程中,你一直都在利用我,平时暗地里说王春露最多(坏话)的人是你,很多事情因你而起,但你一直以来选择了沉默,我感到很失望。从现在开始,我和你划清界限。”说罢,王濛愤怒地摔门而去……
  面对王濛的质疑,李琰很快出面表态,她指出对青岛冲突的爆发王春露负有较大责任,在她看来,是王春露的工作方式直接影响到了队伍的团结。王春露则始终泰然处之,并未站出来反击,只是表示:“我是按照总局领导、中心领导指示去管理,是为队伍负责,是考虑队伍长期的规划、队伍的发展去管理。我问心无愧,我尽到了领队的职责。”
  毕竟,总局对李琰和中国短道速滑队的成绩有着硬性的要求。当年,李琰回国执教时其年薪在60万元左右,而温哥华冬奥会大获全胜后李琰的年薪高达200万元(也有说400万元),而高价聘请外教的目的一切都是为了“金牌”。在这种情况下,总局最终只能“牺牲”领队王春露。很快,冬运中心召集短道队召开内部会议,王春露、李琰都出席了。当时,这场备受外界关注的内部大会一开就是3个多小时。会议结束后,王春露首先走出会场,表情铁青地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并表示她“需要理解”。几分钟后,李琰也走出会议室,她在办公楼的台阶上驻足片刻,面带微笑,再次显现出胜利者的姿态……
  从此,李琰彻底理顺了队内的关系,并开始带领中国短道速滑队全力向索契冲刺……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