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战和四十年,英雄不变

日期:2019-02-2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撰稿|吴 健


  “谁掌握了昨天,谁就掌握了明天。”这句传自大卫·奥威尔名著《1984》的名言,深刻地诠释了人类每一段历史不论多么特殊复杂,却都不能抛弃,因为这是我们真正把握命运,奔向未来的根基。四十年前的今天,一场震撼世界的武装行动在中国西南方向打响,为了惩戒屡屡犯边、扩张成性的邻国小霸,刚刚和国家一起告别动荡、拨乱反正的人民解放军,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扬眉剑出鞘,发起正义的反击,有力捍卫了和平与尊严。

  岁月飞逝,一晃四十年过去了,现在中国与这个邻国关系也恢复正常,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国戍边、流血牺牲的烈士们,没有他们,祖国的西南边疆是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安宁。我们更不会忘记,四十年来,解放军数量一直在减少,既为世界和平,也为打造精兵,战斗力与精神面貌不断提升,成为响当当的“国家名片”。

  如果我们以那场烽烟为起点,屈指算来,四十年间,中国军队不管怎么变,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本质没有变,勇敢善战、坚定顽强的作风没有变。在边境反击、边海冲突、反恐处突等实战中,在抢险救灾、安保支援、重大实验演习以及日益增多的海外行动中,战斗力屡屡得到检验。事实证明,改革使军队变得更强,开放使军队更加具有世界眼光和追求世界一流的正确路径。

  就让我们用一张张珍贵照片,去领悟其中的真谛吧。

  >>>这是被敌人非法占领的中国广西友谊关附近的浦念岭,航拍照片显示敌武装人员在中国土地上挖掘战壕,建立哨卡,摆明企图长期霸占,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

  >>>战争是勇敢者的竞技。当过兵的人都知道,“炮兵进攻,步兵占领”是常见的作战样式,通常情况下,进攻步兵的攻击出发位置与炮兵射击的目标之间应保持200米的安全距离,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我军有“200米刺刀见红”的训练口号。这场自卫反击中,中国步兵随着战斗的深入,对自己的炮兵战友越来越信任,胆子越来越大,很快,别说是200米的安全距离,很多时候距己方炮火不足百米,个别情况炮火未停,他们就敢于冲锋陷阵。攻克同登火车站时,解放军炮火对敌阵地首轮射击完毕,步兵就趁炮兵延伸射击、敌军还未反应过来时,快速占领目标,原来他们看到自己炮兵打得准,就大胆运动到离目标小于200米远的距离,在炮火延伸射击后,几分钟就攻上敌阵地。

  >>>经过血与火的又一轮洗礼,人民军队更加自信而坚强。在自卫反击的那个年代里,国家大战略从准备应对大战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担负繁重战备甚至作战的军队仍要做出一定牺牲,百万大裁军,移交军用设施转入地方建设,缩小武器更新战线。中央提出“军队要忍耐”,军队也坚定地顾全大局,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国力大大增强了,再搞一点原子弹、导弹、更新一些装备,空中的也好,海上的也好,陆上的也好,到那个时候就容易了。”历史证明,这种牺牲与奉献,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军队的长远发展。

  >>>战斗间隙的解放军战士,他们头戴钢盔,缠着绑腿,有人身上挂着弹链,尽管面容有些疲惫,但依然保持着战斗作风,居中的指挥员正在口述后续作战要点。当时我军步兵每天伙食费0.75元,每月口粮是45斤大米。战斗期间,他们一般带压缩饼干、午餐肉罐头、一壶水,另有净水药片。出任务时,不能带烟、酒、清凉油、风油精之类有气味的东西,以免在潜伏时气味逸出,暴露目标,但可以带辣椒,困极了吃口辣椒,一辣人就精神了。当年进攻战斗中,不少解放军侦察兵们往往选择绝壁悬崖等处前进,因为在那些地方,敌人很难布雷,而中国侦察兵个个都是攀登高手。一位老侦察兵回忆,中国边民很支持部队,他们长年累月生活在山上,对地理很熟,对何处有地雷也比较熟。边民对敌人恨之入骨,经常主动带路,战士们也没有钱给他们,只是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吃顿饭,送套旧军装或孩子的学习用品,他们都很高兴,边民老百姓太淳朴了。

 

       >>夺取敌同登要塞的战斗中,位于一处山洞内的我军前线指挥所。画面中,军用地图、有线电话、短波电台成了主要的指挥工具,尽管器材简单,性能一般,但整个自卫反击中,我军哪怕是军师级大部队指挥控制都有条不紊,体现出良好的军事素质,反观敌人,虽说营连级分队作战指挥上有点水平,可上升到师团级指挥,就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也注定其必败的命运。

       >>>侦察英雄白万明(左一)指挥战士们进行山地作战演练。


  >>>同敌人的反复较量中,我军也看到敌人色厉内荏,难以为继的窘态。一位曾审问过敌俘虏的老军人回忆,俘虏反复说你们出手太厉害,“炮弹都可以把人震死”,而他们根本舍不得开炮,因为没多少炮弹。更滑稽的是,不少敌兵都不穿鞋子,因为他们一年只发一双鞋,不到三个月就穿烂了,许多人的脚板老茧很厚,不怕扎。我军曾抓到过一名敌人特工,像这样的精锐力量,他随身只有一把匕首、一袋熟米和一块雨布。

  >>>1979年,中国边防军缴获了敌人使用的苏制火箭筒和配套长杆火箭弹,左下角的局部图中,可清晰识别出火箭筒扳机上的俄文字母“РПГ-7В”,意思是“RPG-7V火箭筒”。对比我军所使用的69式火箭筒,RPG-7V在材料、工艺乃至配用弹药方面确有优势,但别忘了,中国军队拥有足够强大的祖国作后盾,兵工战线能够很快根据前线需求改善装备。没过几年,前线解放军所使用的69式火箭筒就在攻击威力与携行灵活性方面取得压倒优势。

  >>>从前线凯旋的“铁甲战士"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在那片山峦起伏、丛林密布的不利战场条件上,中国“装甲铁骑”依然奋勇向前。这其中,国产62式轻型坦克发挥了异乎寻常的作用,在敌人的节节阻击下,坦克攻击群频繁转换战斗队形,以正面防御,火力压制的手段,掩护工兵分队清除障碍,开辟通路。虽说经历了十年动荡岁月,但年轻的中国坦克兵仍熟练掌握战斗节奏,在多兵种协作下,通路顺利开辟,曾有一部著名影片《蛇谷奇兵》就完整再现了他们的风采。

  >>>1979年初,从南方回师驰援前线的敌王牌第308师的T-54坦克纵队。事实上,敌军不敢真正拿坦克与我军较量,他们清楚自己的技能是“小学级”,不仅如此,我军官兵见识过大规模坦克集群作战,敌军经常在东南亚小平原里靠坦克突击吓垮对手的套路在中国人身上不起作用。

  >>>由于1979年作战中敌人竭力避免动用坦克,结果我军直到攻克敌最后重镇谅山时才碰到这种玩意,型号还是二战时期的苏联T-34/85坦克。敌人的战术也极为原始,把坦克当成移动炮台使用,而且坦克乘员毫无斗志,一触即溃,很快成为我军手下的“死螃蟹”。

  >>>开赴红河前线的解放军总后汽车队。解放CA-10B是当时中国最通用的军车,据当年参战的汽车兵回忆,送炮弹、拉伤员、拉敌军俘虏是最常见的任务,而在运伤员时,为了怕颠,大家在车厢底下铺一层厚厚的砂子,再铺上草垫,最让人痛心的是往回拉烈士遗体,因为有些人几天前可能还坐过自己的车开赴前线……

  >>>要强调的是,敌坦克兵在国内一向以精英自居,对步兵根本不放在眼里,往往犯下“步坦脱节”的大忌,在战斗中经常发生坦克兵孤军深入到对方阵地的情况,失去步兵掩护后,他们就被手榴弹或火箭筒轻松干掉。

  >>>“那一刻,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面对猖狂犯边的敌人,忍无可忍的我边防军发起反击,首先发出复仇怒火的就是威名赫赫的炮兵。这张照片反映的是解放军某师榴炮团的野战阵地,一字排开的多门122毫米54式榴弹炮,向十多公里外的敌阵地倾泻炮弹。在这次边境自卫反击中,炮兵更是成为全军的决胜兵种,据统计,炮兵毙伤敌人数量超过总数的60%,为达到战略意图和夺取作战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我炮兵的152毫米66式榴弹炮猛轰敌军阵地。一部至今为战争亲历者所怀念的老电影《闪电行动》真实再现了当年的情景,成群的敌人在我军猛烈炮火急袭下被炸得溃不成军,电台里传来步兵兄弟畅快淋漓的“炮兵万岁”欢呼,每一次战斗之后都有进攻部队的领导在电话中大叫“为炮兵请功”,那些感人的场面至今让人热血沸腾。

  >>>为了警惕敌人“狗急跳墙”,人民空军还在西南重要机场配置航空兵,这是1979年初香港《广角镜》发布的云南某机场停放的成群歼-5和歼-6歼击机,其中彩色照片显示歼-6机身涂有黄褐色和绿色的掩护迷彩。作为中国产量最大的喷气歼击机,歼-5和歼-6虽然不如敌人手里那些美苏战机先进,但它们具有独特的中低速转弯机动性能,也正因如此,奔赴前线参战的中国飞行员纷纷苦练近距空战技能,用战术弥补技术劣势。

  >>>为了给自己壮胆,敌空军在河内内排基地展示苏联的米格-21PF和中国早年援助的歼-5歼击机,米格-21PF机头的红星表示该国飞行员在抗美斗争中击落的美机数字,意在炫耀实力,可真实情况是这帮飞行员的“祖师爷”全是中国人,其操作秉性乃至战斗思想早被我们摸清,这也是为什么敌空军在整个冲突期间未敢妄动的重要原因,毕竟“徒弟打师傅”,十之八九要以悲剧收场。

  >>>一个拥有完备工业体系和顽强战斗意志的国家是不可战胜的,在反击侵略,保卫和平的过程中,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也在稳步提高,对敌越发具有“碾压”优势。从1984年起,面对敌人猖狂的边界挑衅,我军发起两山(老山、者阴山)作战,不少步兵单位除了原来的炮兵,还新添了国产红箭-73反坦克导弹,尽管两山地区都是高山深谷,坦克无法作战,但可以用红箭-73导弹去打敌火力点,而且是百发百中了。许多老战士回忆,当年一发反坦克导弹得要十几万元人民币,而逐渐富强起来的国家完全承担得起,他们也在战斗中感受到无穷的力量。

  >>>1984年,自卫反击战中失去双目的战斗英雄史光柱正在作事迹报告。更难得的是,“他两只眼睛啥都看不到,没让别人帮助不说,回到地方后还继续做公益帮助别人。”难怪有人说,史光柱是真英雄,战场上是英雄,下了战场还是英雄。史光柱自己却说,他只不过做了一名军人该做的事——战斗,不停地战斗。

  >>>1979年2月,中国西南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后,连西方国家都给予高度关注。这是当年3月号瑞士《军事技术》杂志刊登的照片,反映了人民空军一个参战的地空导弹营在林间稍作休整的镜头,由解放牌CA-30A卡车牵引的国产红旗-2地空导弹,弹头的鼻端小翼能看得清清楚楚。当年,那个“军事小霸”依仗昔日超级大国援助或丢弃的武器,曾大言不惭地扬言要出动飞机参战,但面对严阵以待的我军,却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在贯穿20世纪80年代的南疆自卫作战中,人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时刻枕戈待旦,维护祖国天空的宁静。这张珍贵照片就展示了戍守广西方向的某部官兵与他们精心维护的红旗-2导弹发射器,请注意照片右下角合影的主人公正是著名的军旅歌唱家郁钧剑。

  >>>硝烟散去,中国的西南边疆重回应有的宁静,这里是中国面向东南亚的重要边贸口岸——广西东兴,昔日的烽火已看不到一点踪影,有的只是双方边民亲如一家的往来,而不远处那幅标语反映了中国人一个不变的态度——“国防守边,睦邻兴边”。

  >>>铁的史实证明,这场战火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这是当年中国边境口岸河口县(画面右侧)与河对岸的邻国省会老街的风貌,请注意连接老街与河口的南溪河友谊桥处于断裂状态,这是对方自行炸毁了己方一侧桥面,并且将面朝中国一侧的城镇房屋均改造成工事,枪口全部对准中国方向。从1976年起,像河口这样的中国西南边境城镇频繁受到枪炮袭扰乃至人员越境破坏,是可忍孰不可忍,1979年2月17日清晨5时,中国边防军终于发起了正义的回击!

  >>>经历战火洗礼的中国云南段第十八号界碑,它告诉世界,中国军人为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惜牺牲一切。

  >>>中国和邻国青年举行大联欢,不忘历史,开创未来,两国的青年人正努力架起友谊之桥、铺设合作之路,把友好的接力棒传承下去,这是两国青年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一些照片作者未及联系,请与本刊联系,以付上薄酬)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