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探访“红小兵”发源地

日期:2012-02-2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香厂路小学成为“文化大革命”在小学生中的样板和代言人,“文革”的进程和风向也体现在对该校的一系列报道当中,可谓出尽风头。

 

1960年代出生的人对“红小兵”都不陌生。2009年国庆60周年之际,有媒体推出60年盘点,一家报纸将“红小兵”一词列入《60周年流行语》,并将其解释为:“由小学生组成的造反组织。1966年‘文革’开始,一切既有党政系统、群团组织都被认作是党内走资派所操纵的官僚化御用工具,缺乏革命性,群众自发组建的造反组织才是最彻底的革命派。小学生受大、中学校红卫兵的吸引,仿照他们的做法,绕过少先队(被称作缺乏革命性的‘全民队’),组织了红小兵;最早由北京香山路小学发起。”
  可问题是,香山所在的北京海淀区并没有“香山路小学”,宣武区(今西城区)倒是有一个“香厂路小学”;查香厂路小学的官网(http://www.xclxx.org),其校史回顾栏目中除了游泳运动员韩雪曾就读于该校之类的掌故之外,并没有太多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在另外一份交流材料中这所学校的自我介绍是:“香厂路小学成立于1965年,现有教职工50余人,在校学生近500人,学校一校两址,占地面积 3483平方米,有20个教学班。自改革开放以来,香厂路小学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虽然学校成立于1965年,但说的是改革开放之后,似乎是有意省略了“文革”的那一段历史。
  春节时笔者来到了香厂路小学实地踏访,通过与当地人聊天以及与资料的核对,证实了这里正是在“文革”中闻名全国的“红小兵”的发源地。今天的香厂路小学在北京东方饭店东侧200米,南临香厂路(路南为国信宾馆),西边是板章路(路西是汇南饭店),东临仁寿路,北临华严路,东西宽约60米,南北宽约40米。学校的东南对角是有名的新市区泰安里,小学东侧的香厂路已经变身为大街上的违章农贸市场,而学校只是香厂路上的一栋极其普通的橘红色建筑。
  要说“香厂路”,就不得不说到1914-1918年的“香厂新市区”规划,当时北洋政府以“现代城市”的手法来规划城市,是北京近代城市建设史上第一次依据近代城市规划原则进行的重要实践。包括香厂路在内的“南抵先农坛,北至虎坊桥大街,西达虎坊路,东尽留学路”的区域,在顶峰时形成了一个集居住、娱乐游览、餐饮购物以及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商业区,其最著名的地标建筑包括:东方饭店、新世界商场(又称新世界游乐场)、城南游艺园,其中东方饭店位于万明路和香厂路交口西北角,至今仍存并建设了新楼,中国最早的汉语拼音方案从这里诞生;城南游艺园也是一个综合游艺场,后来衰落变成屠宰场,再后来变成今天的友谊医院。
  电影《建党伟业》中有一幕,“五四运动”中,陈独秀在一个商场屋顶向下抛撒传单被捕,这个商场就是新世界商场,位于万明路和香厂路交口东北角,高四层,包括娱乐、饮食、购物和屋顶花园,是香厂新市区的重头戏,设计师为英国人创办的通和洋行,后者也是上海著名地标新世界游乐场的设计师,可以看出两者设计风格一脉相承;新世界商场1919年竣工,1949年以后先后作为会计学校、宣武区教育局、香厂路小学、天桥街道办事处,1980年代被拆除,目前是两栋住宅塔楼(万明路18号院1、2号楼),塔楼的底商是张一元茶庄的天桥茶馆,是德云社郭德纲的演出据点之一。香厂路小学于1965年建校时,其校址应当正是借用这个新世界商场;后新建校舍,搬到香厂路31号的现址。
  1967年2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小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草案)》,提出“小学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条重要战线。必须坚决执行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办事”,并确认“小学生可以组织红小兵”,引导以红小兵在小学中取代少先队。具体的要求是:“五、六年级和一九六六年毕业的学生,结合文化大革命,学习毛主席语录,学习老三篇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文化革命十六条,学唱革命歌曲;一、二、三、四年级学生,由革命教师或高年级学生作辅导员,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语录,兼学识字,学唱革命歌曲。”有意思的是,还特别提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小学生也必须学习一些算术和科学常识”。
  1967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发布《关于批转北京香厂路小学建立红小兵组织的通知》,通知全文为:“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军管会,各大军区、省军区:现将《北京香厂路小学取消少先队,建立红小兵》的材料转发给你们,请参考。对于建立红小兵组织的问题,你们有什么经验和意见,请告诉我们。”通知后面的材料显示香厂路小学成立红小兵团的主要做法是:“在全校二至六年级的二十八个教学班中建立了少年革命组织——红小兵团”;“他们首先在六年级三个班搞试点,然后在全校以年级为单位,分别成立了红小兵连(下设排、班),全校组成红小兵团。红小兵团总勤务组由十二名红小兵代表组成,在学校革命委员会政工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活动。目前,全校二至六年级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学生六百多人参加了红小兵团”。
  这两次通知一出,代表“少先队”组织正式被“红小兵团”取代,直到1978年恢复少先队,历时 11年。香厂路小学成为这场运动的发端者,而《香厂路小学红小兵条例》也成为全国红小兵的范本。
  从这一天起,香厂路小学也成为“文化大革命”在小学生中的样板和代言人,“文革”的进程和风向也体现在对该校的一系列报道当中,可谓出尽风头。比如《人民日报》1968年3月10日就曾报道,通信兵某部驻北京香厂路小学军训组,积极传播毛泽东思想,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热情帮助革命师生进行教育革命,并建立了红小兵组织。5月11日又刊发报道《“一对红”的来历》,叙述了香厂路小学里杨连香和降光秀同学由“冤家对头”变成“一对红”的故事。而1971年以后,尤其是“林彪事件”后,关于香厂路小学的类似报道明显减少,这也意味着狂热的浪潮正在逐步退去。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实行隔离审查。10月23日新华社编发的报道在提及“红小兵”时,仍然拿香厂路小学说事:“香厂路小学的红小兵参加游行回到学校后,立即出板报、写儿歌,投入批判‘四人帮’的战斗。他们写道:革命战旗迎风扬,特大喜讯传四方,革命人民心激荡,挖出反党‘四人帮’。红小兵,斗志昂,挥起铁笔上战场,愤怒声讨野心狼,誓死保卫党中央。”
  随着政治风向的变化,香厂路小学作为红小兵的代表也迅速跟上形势,与“四人帮”划清界限。1978年10月,共青团十届一中全会决议,少年儿童组织仍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名称,撤消了红小兵。这同时意味着香厂路小学作为“红小兵”标杆的时代结束,香厂路小学从此失去光环,淡出人们视线……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