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何韵诗:成长的代价

日期:2012-04-0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梦还没有完,大寒尚有蝉……”一部《贾宝玉》尚未在内地公演,而主演何韵诗的一曲《痴情司》早已传唱开来,为这部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却又经过鬼才导演林奕华与金牌编剧黄咏诗的匠心独运,由香港著名歌手何韵诗领衔十二位港台优秀舞台剧演员,全女班阵容的舞台剧赚足了关注与期待。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时长三个多小时的这出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却又动人心魄的舞台剧,即将在4月的上海文化广场盛大上演。
  全剧的故事从《红楼梦》最后一章开启,剧中“神瑛侍者”贾宝玉回到天上,由于忘记了曾经发生的一切,最终选择回到大观园,重新展开一次命运与情感的轮回,而前提却是无论怎样都不能改变每个人的结局。虽然对于悲剧依旧无能为力,宝玉却也明白了成长的代价,以及自己最终所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作为“非常林奕华”第50部作品,又是何韵诗出道10周年的特别纪念版,《贾宝玉》全剧以细腻的情感、丰富的表现,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感。
  “这部书从小到大对我的最大震撼就是:中国的小说并没有几部像《红楼梦》一样是对女性专门的关怀,这么的友善,为了把这个精神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所以我会想到全部用女生来演。另外,刚开始我们有一个好玩的想法:既然它有一点点音乐剧的部分,同时越剧常常用女性反串男,日本也有宝塚歌舞团,一直到莎士比亚还有这个传统,把这个传统放到今天这个现代背景来实验仍有很多好玩的空间。”说起此剧的创排,林奕华有着颇多感触。而对于为什么选择何韵诗来扮演贾宝玉,林奕华更是坚持:“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贾宝玉,都有自己的初衷和本性,如果除掉隔在心和自己之间的藩篱,看世界是可以非常清楚的。我一直觉得,何韵诗简直是一块白玉,给人的感觉非常干净,头发也是那种小男生会剪的短发,让人感觉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我想,大家来剧场看时,看的不是何韵诗怎样演,而是舞台呈现的‘真’,能够把‘真’呈现出来,是不是贾宝玉的意义也就不大了。而舞台上的‘真’,才是《贾宝玉》这出戏最能感动人的力量。”
  正如林奕华所说的那样,何韵诗给人最大的感受,也就是一个“真”字,天性活泼的她出生于香港,却成长于海外,受父母以及师傅梅艳芳的影响,尽管身处名利是非纷纭的娱乐圈,何韵诗却永远是那么天真、自然,丝毫不矫揉造作,更不会虚情假意。舞台上的她光芒万丈,生活中的她率性活泼,她喜欢与朋友们喝酒聊天,说到动情处常常不由自主地大哭大笑,平时也喜欢在微博上与粉丝们互动,甚至连吃到什么好吃的,看到什么好玩的,都一一展示,丝毫不掩饰个人情感。这份纯洁与明快,在纷纷扰扰的娱乐圈,实在是太难得了。
  何韵诗的“真”,也表现在她待人接物的方式上。与何韵诗聊天,几乎没有任何禁忌的话题,无论是生活、工作、家庭还是感情,只要不带有恶意与邪念,都能得到她最真诚、最无掩饰的回答。这种交流,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理解。
 
喜欢分享爱
 
  《新民周刊》:《贾宝玉》是为了庆祝你出道十周年而特别制作的。为什么会想到采用舞台剧的方式,而非演唱会?
  何韵诗:我喜欢舞台剧,因为它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做歌手当然也有团队,但站在舞台上仍是一个人,这是有压力的。当团队所有人一起站在舞台上,你发现自己做的事情是那么有意义、有意思,感觉是很好的。在我们这个团队里大家都叫我老大,因为我年纪最大,而且是演宝玉。
  当然,演唱会是让大家热闹开心的,但如果想要反映一些我从艺以来的感想却是比较困难的。但通过舞台剧,通过人物的台词,却可以表达我十年间所学到的很多东西,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想法。因此我觉得舞台剧是很好的空间。我想通过《贾宝玉》来阐述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困惑,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打算把这个戏带到全世界那么多不同的地方去,因为舞台剧可以带来的一些很好的能量。
  当然,有些歌手习惯娱乐大众,这没有错,但我发现自己真正的责任、使命是用我的创作力散发能量,非常真诚、真实。在十周年纪念作品中用舞台剧表达出这种东西。在这个空间里,观众跟人物一起经历喜怒哀乐、生离死别,这些跟我和我的歌迷共同经历十年是有共通之处的,所以我采取了这种形式。
  《新民周刊》:早在2009年,你参演林奕华的舞台剧《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中,就曾出演了一回贾宝玉,当时和现在有哪些不一样的演出感受?
  何韵诗:当时仅仅是一个三四分钟的小片段,可能是林导的心愿,想要尝试的小情节,当时是与林依晨一起演黛玉进府与宝玉见面的场景,我当时对贾宝玉也没有那么深的认识,对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也了解不多,后来我们决定用贾宝玉这个人物作舞台剧主线的时候,我把《红楼梦》重新读了一遍。这个过程也很有趣,因为我在加拿大长大,我对中国文学没有太多体会,所以后来在我的工作里常常希望加入中国元素,除了里面有很多智慧值得现代人学习,另一方面自己也想多接触一点这方面的文化。读书时,我看到自己跟贾宝玉有很多相像之处,在他身上我找到很多共鸣,所以我觉得自己也算蛮幸运的,要主演用这个人物命名的舞台剧,如果我在他身上没有找到共鸣的话,演起来会比较吃力。我跟宝玉可以说在很大部分上是同一个人,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式,看待世界的眼光等等,所以演的时候不用过于考虑怎样演,因为我们有同样的脉络,这个很有趣。
  《新民周刊》:你对贾宝玉是如何理解的?
  何韵诗:他是一个不愿长大的孩子,不愿承担成人世界的所谓责任,不愿变成别人希望他所成为的那种人。他很幸运的是没有被宠坏,他的性格会反思自己,同时还会救赎身边的人。他的经历与我小时候有共通,所以让我找到共鸣点。另外,我们都喜欢分享爱,我从小就在身边人那里得到了很多爱,也没有经历不开心的事情,因为在这个幸福的环境中成长,所以很想拿来给别人分享,尤其当你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多不开心的、迷失的人,自己的幸福很想分享出去。
  《新民周刊》:既然如此相像,你如何平衡角色与自我的关系?
  何韵诗:演戏时我常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比如贾政对宝玉的期望,让宝玉有家族的压力。作为艺人,这种身份也带给我有责任和压力,但这种相似的经历对演好角色是必要的、一定的。
  
成长的共鸣
  
  《新民周刊》:舞台剧《贾宝玉》安排宝玉重新回到过去,这个想法是怎样得来的?贾宝玉回到过去又有着怎样的无力感?
  何韵诗:这样一部古典文学,放在舞台上展现,让现代人产生共鸣,当然要找一些现代的角度,宝玉重回大观园是很重要的点,在这里我们加入了自己的东西。贾宝玉要面对的东西是很多现代人都要面对的,不只是年轻人:要面对错过的东西、自己的过失、命运、无法改变的事、失去等等,讨论的都是我们成长要面对的事。到最后我们明白成长必须要付出,没有这些痛和眼泪就没有成长。原来美丽的东西必须有一些限制,让人们可以珍惜它。注意,重点是还魂,而不是穿越,两者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宝玉的无力感,就是他看到身边人的最终命运却无能为力,他知道这些事情会发生,但是每个人的命运却无法改变。在我自己,我的音乐有许多表达社会、现实问题的题材,我那时的目标就是改变现实环境中不太好的东西、大潮流,但是最后发现世界不会因为你一个人所做的事情而改变,我的无力感来自于此。在香港的乐坛,我讲了很多东西没有人听到,我认为重要的事情别人却不这样认为,那时我有一种电池能量仿佛即将要用光的感觉。确实有认真想过要不要放弃,因为我看不到自己为什么而奋斗。后来,因为林奕华导演的关系,与他合作《男人与女人》,让我暂时离开原来的空间,他与我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我明白,原来我做的事情不是没有人看到,而是放错了地方。我可以做到的是改变自己。同时也因为之前的那些困难才让我反思自己所做事情的方式是否正确。
  《新民周刊》:《贾宝玉》一剧的核心就是“成长”。其实,在你这些年的音乐作品中也有这个主题,比如《青葱》等等。这是不谋而合还是刻意的安排?
  何韵诗:你很聪明。去年年初我们就决定了《贾宝玉》作为舞台剧题目,当时我正好在做一张新专辑,而那时我也正在经历成长的心理状态。对于成长这个课题,每个人都会有共鸣,每个人都要经历,《青葱》就是我当时的心情写照,曾经我想过是否把这首歌放进《贾宝玉》里,结果没有,其实是有一些关联的。
  《新民周刊》:在你出道的十年间,并非一帆风顺,最低沉的时期,不仅事业受挫,还遭到不少绯闻流言的骚扰。在那段时期,你的心情是怎样?
  何韵诗:那时与其说是坚持不如说是固执,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知道喜欢唱歌、表演。心态是:我一定要尝试,如果发现没有这方面才能才会放弃,就这么简单。
   
相信自己
   
  《新民周刊》:你的老师梅艳芳给了你怎样的鼓励?
  何韵诗:她收我做徒弟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和肯定,因为她这么多年从未收过女徒弟,这个身份让我感觉要更加一把劲。所以,去年我选择重唱梅艳芳与张国荣的《芳华绝代》,这首经典之作一直以来没有人重唱过,但我得到这个任务,就希望把师傅在歌里面所表达的精神在舞台展现出来。
  《新民周刊》:你很看重自己的歌曲,能给歌迷带来正面的能量和鼓励。
  何韵诗:是的,这是我投身娱乐圈的第一个任务,也是第一个想要做的事情,作为歌手,我有很好的空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也很幸运自己是很乐观的,并且有很多能量在自己身上,希望分享自己的能量和学到的东西。每次听到粉丝从我歌里得到启发,这是最开心的。因为这些都是最真实、最实在的鼓励。
  《新民周刊》:唱了那么多首歌,你自己最有感触的是哪一首?
  何韵诗:这首歌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叫《可可》,歌词很有趣,讲一个超人碰到任何问题都会变成巧克力,他觉得自己很没用。其实是想告诉大家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看起来你的能力很微小,但吃到巧克力的人很快乐。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岗位。这首歌让人很开心,认为自己能够做到一些事,歌曲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
  《新民周刊》:出道以来,你的作品并非都十分热门,但却很有意义,其中纪录片《十日谈》更是非常特别的一部,听说你还自己参与了投资制作?
  何韵诗:这是我到现在为止都感到十分骄傲的一个创作计划。《十日谈》讲的都是社会上看到的问题,暗藏在角落的问题。有艺术家,有精神病,都是很真实的事情。它在娱乐媒体上没有得到很多认同,但我觉得这是我事业上的里程碑。因为《十日谈》帮我看到自己之外的世界,也为以后的路定了新的方向。
  《新民周刊》:近年的创作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很特别。
  何韵诗:是的。那个时候,我一直有能量被掏光的感觉。所以那首歌讲超人也会有累的时候,会有共鸣,尤其女生有装作很强悍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泪的。歌曲可以安抚心灵。有些人没办法用文字语言讲出内心的想法,我们有能力去帮助大家表达内心的想法。最近我跟《十日谈》的导演合作拍了一部新的纪录片,希望用影像,表达我们的梦想,取名就叫《梦还没有完》,讲《贾宝玉》这部戏里演“十二金钗”的那些演员们的真实故事,其实也是讲我们这群人的故事。每个人有很相像的经历,当有人表达出来就会有共鸣,因为我们都有梦想。我一直认为,值得坚持的东西,就一定要一直坚持下去。
  《新民周刊》:如果有机会让你回到十年前,您会对十年前的自己说什么?
  何韵诗:人有自己的路要走,要亲身经历,而且我对十年前的我也是很有信心的,我是一个固执的人,会很坚持自己的想法,我在路上碰到过很多钉子,也遇到过困难,但我认为这些都是磨砺。可能我会对十年前的自己一些鼓励,拍拍肩膀,也许还会说一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但应该不会给自己什么建议,因为我相信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我不想改变任何事,所有的困难是我们变成现在这个人的重要元素,如果改变其中任何一步,你可能会跟现在不一样。就像戏里所说的那样,不要害怕面对困难、失去、改变,这些磨炼可以让我们成长。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