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群之库存记忆
阅读提示:写这本书的时候,人生风景或者说库存记忆在他的脑海中频频闪回,有些尘封往事,有些快要忘记的片段,都在字里行间被悄悄唤醒。
老戏骨李立群在内地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李立群的人生风景》。这本书台湾版的原名叫《一个演员的库存记忆》,是他为台湾《PAR表演艺术》杂志开的专栏的结集。写这本书的时候,人生风景或者说库存记忆在他的脑海中频频闪回,有些尘封往事,有些快要忘记的片段,都在字里行间被悄悄唤醒。
那一天,在大众书局美罗城店等了半个多小时,李立群才姗姗来迟。
坐定,助理拿过盒饭,老戏骨李立群一边扒拉着填饱肚子,一边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他叹了口气:“时间安排得太紧凑了。”
1952年出生的李立群今年5月2日刚刚度过他60岁的生日,年过花甲的他,头上已白发丛生,他也直言,近年来确实感觉精力有些不济,不比当年之勇。
想当年,桃园结义,初出茅庐。他与赖声川、李国修、金士杰三杰患难与共,成为兰陵剧坊和表演工作坊的中坚力量。李立群的表演天赋,在影、视、剧三个领域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和肯定。这样的奇才,就台湾演艺历史上,也是凤毛麟角。
一不小心得了金钟奖
这位台湾演艺界的奇才,一开始的工作却是海员。“1974年我从海专毕业之后,先当兵后实习,当的是海军舰艇兵。”
在航海学校快毕业前一年的暑假,李立群在路上闲逛,碰巧看到了“中国青年剧团”在招生:“我以为是京戏,因为我喜欢京戏,在那之前,我看京戏花的钱比看电影花的还多,所以我当时以为是演京戏的剧团在招生。进去一看,才发现原来是所谓的话剧团。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就报名了,报了舞台技术组,学学打灯光也挺好玩儿的。”
就这么阴差阳错,他走上了表演之路。在和赖声川、金士杰他们合作之前,他在电视界已经小有名气。1978年他参加华视演员训练班,结业后加入华视成为基本演员,因演出《畸人恋》一剧而逐渐受人瞩目,其后又演出多部连续剧,并在综艺节目《综艺一百》中任固定谐角。《综艺一百》当时是台湾著名主持人张小燕在华视主持的一档热播综艺节目,“台里面需要很多小品演员穿插在节目里,我们那时候就跟小燕一起演,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演小品,从不会、摸索,到会,到越来越有心得,都在《综艺一百》成长,《综艺一百》是我们摸索小品、喜剧的一个重要过程,后来我们走了,这档节目也停了。”
电视剧《畸人恋》几乎让所有的台湾观众都记住了李立群,1981年,他更凭借邓育坤先生导演的《卿须怜我我怜卿》夺得当年金钟奖的最佳男主角奖,他说:“一不小心得了金钟奖,没有故意去得。”这话说出来,是自信心爆棚?“当时就觉得自己不应该得,应该是别人得,怎么让自己得了。”李立群回忆说,但是上台之后很过瘾却是真的,“他们请来了当时红遍美国红遍全世界的的电视剧《三人行》的三位主演来颁奖。两女一男,男的叫约翰·瑞特(John Ritter),那次给最佳男演员颁奖的特别来宾就是他,当我从约翰·瑞特的手上拿到这个奖时,当时就觉得好体贴,主办单位好温暖,是一种鼓励。”
之后,李立群在电视剧版的《新龙门客栈》中饰演大反派魏忠贤,果然是心狠手辣辣手摧花,颠覆李立群一贯给人的忠厚谐谑形象。不过李立群对记者说,那可不是他的第一部武侠剧。只是那时候,他还老是端着架子,“有舞台剧的那种范儿”,不像现在,更加自然松弛。这让他想到大陆观众非常熟悉的《八月桂花香》:“这部片子也是,当时我已经四五年不演电视,专心地做舞台剧。所以演的时候很舞台很夸张。”
当时台湾著名的制作人杨佩佩要拍《八月桂花香》。她认识赖声川的夫人丁乃竺,跟她说:“让立群来演我的戏嘛!”乃竺也说:“立群你去吧。”所以他就去演了,那一年,他36岁,已经是华视男一号。
《八月桂花香》连同李立群演的胡春霖,在两岸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首播时的收视率也是居高不下。胡春霖虽然有舞台表演的痕迹,但是还是被观众所认同。“你有足够的内在可以配合外在的夸张的时候,这样的夸张就不成其为夸张。”李立群说。
与赖声川的情谊纠葛
说李立群,怎么能不提到赖声川?两人因戏结缘,又因戏生隙,真是戏如人生。
在兰陵剧坊,他们相识,可以说一拍即合。“1983年,赖声川刚回到台湾不久,为兰陵剧坊排了一出非常感人的戏:《摘星》。我就觉得他那样导戏的方法是对的,是我们大家在台湾的舞台上需要的,我们需要这样的导演,我们需要这样的戏!在那之前,我会去演电视剧不去舞台剧,是因为我跟金士杰说就我们这几个人是没有用的。现在台湾人这么多,只有我和你一起搞剧团,我帮不了剧团什么,剧团帮不了我什么,大家花费力气这样做,浪费。可是赖声川回来,我一看,哎,对了,就是要这样的戏,就是要这样的剧场,就是要这样的剧场呈现,然后我们就认识了,没多久大家成立剧团,演了《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第一个戏。”
电视剧,为了养家糊口,舞台剧,则是他的理想。两个戏痴在一起,才有《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的辉煌。一开始是赖声川和李国修、金士杰们讨论,觉得相声似乎在台湾已经绝迹多年,或者说是“死了”吧,想要排一部戏,用相声剧的表演,来表示对相声在台湾消失的哀悼,算是写一篇祭文吧。但金士杰随后去了美国,赖声川和李国修就找到李立群,说:“你是不是愿意来演这样一出戏?”李立群一听:“好哇!相声我从小就爱听啊!”
说干就干,也没专门找老师,他们把两岸著名相声演员的录音带买来,反复听,无师自通,到最后,说学逗唱,拿得起放得下,再加上李国修编写过电视剧的经验,李立群两千多场西餐厅秀的经验,一台红遍台湾的相声剧就此粉墨登场。
1985年首演,一票难求,创了当年的演出纪录,光录音带出了100万套。之后的《这一夜,谁来说相声》、《暗恋桃花源》、《台湾夜谭》……见证了台湾舞台剧的繁荣,赖声川、李立群声名鹊起。
不过人生常常就是这样,分分合合从来不会完美。1995年,赖声川决定接下300集长寿剧《我们一家都是人》的创作,李立群持反对态度。他觉得这种早上看报纸、中午创作、晚上就进棚直播的方式根本不可能排出什么好戏:“好戏是磨出来的,怎么可能像电视剧那样?”
但是赖声川没有接受,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的结果是李立群离开了表演工作坊,从此再也没有回头。这么些年,他们很少联系,赖声川女儿结婚的时候,也没有叫李立群。直到2011年壹戏剧大赏,他们再次相聚时才一笑泯恩仇。
李立群的说法是:“笑都不要笑,没有恩仇,有只有,患难之交……我们两个人的公案不必讨论,搁在那儿,还是好朋友。”
这么多年,赖声川在两岸继续舞台剧,李立群在内地拍摄电视剧,自《田教授家的二十二个保姆》走红之后,李立群的电视剧邀约日渐增多,两人的交集更少。只是李立群觉得,赖声川和他之间,其实没有什么,赖声川低估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他后来把他女儿结婚时所有的照片都拿给我看,当时他不好意思找我,他怕我们之间还是有隔阂。其实他如果找我,我一定会去,他低估了我们之间的感情。现在不会了,他现在知道,他很清楚,他在我心中就是这样一个人:就是我很早就认识,不会改变的赖声川。”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