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驶上现代生活的高速公路

日期:2012-11-1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你会觉得,只有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时,你才开启了一种真正的“美国生活”,或者进入了一种与我们这个时代更为合拍的现代生活之中。

    每当我开车拐进101号高速公路(Highway 101)的匝道,就会下意识地迅速踩下油门把车速加到60迈以上,然后边做回头动作边转动方向盘冲进终日轰鸣不息的车流中。而每次这样驶上101后,我都会有一种兴奋之感,因为每到这时,我都觉得自己又一次踏上了一条让人激动的旅程。与在城市里的遍布红绿灯的街道上行驶相比,在高速上行驶,无疑更加流畅和自然,而和纵横城乡间的普通公路相比,在高速上车的速度也更快,车流也更加壮观。所以,你会觉得,只有在高速上高速行驶时,你才开启了一种真正的“美国生活”,或者进入了一种与我们这个时代更为合拍的现代生活之中。
      
    手握方向盘主宰命运
      
    其实,在美国开车,你获得的还不仅仅是速度,坐在方向盘后,你几乎可以完成任何事情。从去麦当劳买汉堡,到去银行的ATM机上取钱,到在像波浪一样起伏的汽车电影院看电影,你都可以呆在车上完成。如果你愿意穿上尿不湿的话,厕所都不必上了。至于近年来在中国开始时髦起来的“车震”,不用说,也是美国人开的先河。总之,只要与汽车有关,各种花样,各种匪夷所思在美国都出现了。
     比如,从上个世纪20 年代起,随着汽车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美国的黑帮分子们发明了一种新的除掉对手的方法,那就是开着车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人面前,在用枪向其射出致命的子弹后,飞快逃离现场,为此英语里还产生了个专门术语“驾车枪杀”(drive-by shooting)。1932年,霍华德·霍克斯导演的以20年代美国禁酒令时期芝加哥黑帮生活为内容的《疤面煞星》(Scarface)中就有这样的火爆镜头。尽管这部片子是黑白的,可当我多年前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图书馆戴着耳机坐在电视机前看这部片子的录像时,屏幕出现黑帮分子们在汽车上用有“芝加哥打字机”之称的汤姆森冲锋枪相互扫射的镜头,同样处在枪林弹雨中的我居然下意识地把身体往后退了足有20厘米远,以躲避似乎随时可能从屏幕里面射出来的子弹。而且,从此以后,只要我看到“DRIVE”这个单词都有点头皮发麻。
      不过,路边随处可见的醒目的“DRIVE IN”或“DRIVE THROUGH”广告牌,却足以让你在驾车时后顾无忧。有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想,只要顺着前方的路开下去,你完全可以到达美国甚至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当然,在这一切背后,最重要的还是由汽车的那种强大的移动性带来的自由感,那种想走就走,想到哪里就去哪里的自由感。当你关上车门,启动引擎,松开手刹,踩下油门,冲向外面的公路时,手握方向盘的你甚至会觉得自己是命运的主宰。
      
     美国的文化符号
      
     像可口可乐一样,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的汽车也早已成为美国的文化符号或者干脆就是国家符号。因为汽车和公路生活不仅是美国的生活现实,而且已经“超越现实”升华为美国的文学或艺术的新样式。
      如从1939年斯坦贝克写的以66号公路为背景的《愤怒的葡萄》到1957年出版的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的“公路小说”,从1934年由克拉克·盖博主演的黑白片《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到1967年上映的彩色片《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和1969年的《逍遥骑士》(Easy Rider)为代表的“公路电影”等,乃至在从2007年开始推出的《变形金刚》系列电影里,美国人干脆把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各种汽车变成了主人公,从普通的轿车、警车、皮卡到重型卡车,几乎样样都有。而且,也都是美国的车,雪佛兰、福特、悍马、通用等,这其中最扎眼的当然还是彼得贝尔特(Peterbilt)的大卡车,当我在101或者别的公路上开车的时候,猛然看见前方又长又大的重型卡车时,还以为是擎天柱来了。至于以公路为歌咏对象的歌曲,那就更多了,比如鲍勃·迪伦的《重访61号公路》就是一例,在这首歌里,61号公路——其实也是所有的公路,不仅是上帝的祭坛,也是普通人追求幸福和摆脱烦恼的必由之路。
      从这么多的例子中也可看出,尽管德国和日本也生产出了大量的汽车,可要是谈和汽车有关的文化,那还只有美国才堪当此重任。
      
      101,迷人的高速公路
      
      这当然还是与美国的率先进入汽车时代有关,而美国的这种以汽车的移动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生活的到来,既源自汽车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美国的家庭,也受益于50年代美国“州际高速公路网”(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的建成。
      而在美国的众多公路中,101是一条与著名的66号公路一样有影响的公路。首先,是其历史悠久,早在50年代州际高速公路正式开始兴建之前,101就已经于1926年建成,是美国太平洋西海岸的一条大动脉,纵贯三个州,从北边的华盛顿州中经俄勒冈州再南到加州,一共有1550迈约2500公里长。其次,因为101沿线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故车辆众多,直到现在,它的车流量仍然比后来建的5号州际公路要大很多。而且,101在进入洛杉矶后,因为与同样车流滚滚的5号、10号和60号高速公路相交汇,这节有点像汉字的“文”字形状的“东洛杉矶交换道”(East Los Angeles Interchange)也成为世界奇观之一,每天有超过43万辆的汽车从这里经过,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交换道。
      同时,它也是一条迷人的高速公路。不像穿越美国内陆从芝加哥穿过一直延伸到加州的圣塔莫妮卡的66号公路,沿途不是荒野就是沙漠,101因为有多段道路与号称是世界最美的加州1号高速公路(California State Route 1 或Highway 1)重叠,而显得风景如画。特别是从我住的圣芭芭拉到文图拉这段,大约有54迈的道路都完全在一起,一侧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一侧是连绵不绝的丘陵和牧场。所以,每次驾车经过这里的时候,我都会稍稍放慢车速,在加州灿烂的阳光下,极目向蓝色的太平洋望去,想象大海终结之处的上海,以慰我的思乡之情。
      
      中国已经高速驶入了汽车时代
      
      不过,这种思念并不是对上海这座曾经的自行车大城的“乡愁”,当年,每星期总有两三天的时间,我都不得不从位于上海东北角的五角场出发,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横穿整个上海到位于上海西南角的交大上班。虽然我因此得以保持苗条的身形,但漫长的路途却常常让我感到疲惫不堪。而这也是我前些年离开交大到离家更近的同济任教的最主要的原因。当时,我想都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像美国人那样开车上班。可进入本世纪后,几年时间不到,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就像美国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到50年代经历过的一样,上海和中国就突然进入了汽车时代。从此一切都变了,或者说,一切都变得汽车化或美国化了。
      这种变化如此剧烈,以至于前几年,我的一个上海的朋友到洛杉矶转了一圈后,曾忍不住对这个城市所拥有的世界上最为错综复杂的高速公路系统大发感慨。不过,他的感慨并不是在看到洛杉矶的道路网后发生了“车震”或“路震”,相反,他感受到的是一种深深的失望,因为这一切都似曾相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洛杉矶的公路网太像上海的内环及中环高架道路了,一点也没有之前别人说的或他所想象的那样新奇和令人震惊。坦率地说,我也有相同的感觉,但却是和他反过来的,每当我在上海的内环高架,特别是在中环上开车的时候,恍惚之间,我总觉得自己正驾车行驶在洛杉矶的405号、5号或10号高速上。
      正是这种凌乱感,或相似感,让人忽然感到,那种以汽车为特色的“美国生活”似乎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它消失在了中国的更多的汽车发出的轰鸣声和更大的高速公路的交叉的道口之间。从这个角度看,今年国庆节期间在国内很多高速公路上发生的大规模的汽车拥堵其实也并不是因为节日免费所致,它其实预示或者说告诉世人,中国已经高速驶入了汽车时代。也就是说,我们终于像美国一样,进入了他人早已进入的现代生活。或者说,我们终于进入了美国的历史或世界历史之中。当然,这只是一种命运,而与好坏无关。你将很快就会看到中国的公路小说,公路电影,还有流行的公路歌曲,甚至,它们也许就是出自你本人之手。
      至于你驶上的高速公路和101相比风景是不是比它漂亮或糟糕并不重要,因为本质上,世界上所有的高速公路都是一样的。如果实在要找出其中的差异,最多只是数字编号不同而已。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