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生命,在同体中永恒

日期:2013-06-2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主笔|沈嘉禄
 
 
  在艺术事功上,雕塑是一门重体力劳动,让许多人为之却步。但在缪斯的诱惑下,总有人为之奉献如花如梦的一生,比如米开朗基罗、乌东、吕德、罗丹、亨利·摩尔。不过雕塑并非男人的专属游戏,女雕塑家自近代以来也不缺席,只不过付出更多。比如一双手,就注定要送上祭台。前几年记者采访女雕塑家向京时,跟她握手时也吓了一跳,粗糙如柴,刚劲如铁。
  现在,唐音向记者伸出手来,手背好比玉玲珑,十指也“纤纤如葱”,只不过没有美甲的痕迹,指甲也是极短的。但一接触,就感到有一把锉刀伸来,那种钢铁一般的坚硬、钢刺一般的尖锐,令人难忘,更令人痛惜。唐音开心地笑了:像男人的手是吗?我还没有握紧你呢,一收,肯定要你哇哇叫。
  美女雕塑家唐音,有点像古代身披红袍,驱策紫骝的巾帼女侠。从原木、树脂到青铜和陶瓷的“质变”
  
  唐音出生于一个很有艺文气的家庭。祖父早年留洋,在民国史上留下过鲜亮的身影,祖母也是女中豪杰,与中国革命史上诸多人物有过交往。她的父亲也有很好的艺术修养,即便是在万马齐喑的荒唐岁月里,也敢与沪上书画家一起,潜心研究书画篆刻。因此,唐音从小深受艺术熏陶,也从小就拿起刀笔当玩具,男孩子玩泥巴的游戏,她是踊跃参与的。但她不是单纯的玩,而是由自身的艺术天分所决定,在玩的过程中,也讲究一点孩子的章法,比如像与不像,或者像人间看不到的某个物体。在她面前本想逞能的男孩子看了,慢慢意识到与这个丫头不在一个档次上,内心臣服,或不跟她玩下去了。
  邻家小妹初成长,唐音后来进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附中读书,毕业后一路直升,获得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学士、硕士学位。在学院里,学雕塑的人总被人看高一眼,但是未来的女雕塑家往往被人看成另类。因为她有力气,敢于牺牲自己的手,还要舍弃化妆的乐趣。如果一位雕塑家涂好口红描好眉再去干活,肯定脑残。相反,穿着肮脏不堪的蓝大褂,漂在工作室去饭堂的路上,别人敬而远之,看上去有点孤苦伶仃。
  从本科开始,唐音的艺术天分与热情就遏止不住了,几乎每一年她都有作品入选各类艺术展。这期间,她的作品包括油画、版画、木雕等,她希望用多种形式来探索艺术世界中自己的位置以及自己心灵的方向。2008年,唐音留校任教。对青年教师而言,教学工作是具体而繁琐的,还有点枯燥乏味,但业余时间她没有消停,依然拿出新作品参加各种展览,同时收集各种信息反馈。她的雕塑作品开始从原木转向陶瓷与青铜,她认为这两种材质的质感更强,并体现着浴火重生的升华,与她作品主题的升华相对应。
  积极参展,唐音为的是进入一个更大更高的平台,由是获得认可与反馈。这些年来她总能抓住机会在国内外参展,比如2010年的《心境——上海当代艺术馆文献展》,同年的第14届2010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以及第5届香港AIAA亚洲国际艺术展,2011年春天的纽约春季艺术展,2012年秋天的美国第17届洛杉矶古董、艺术、设计展。2013春天的第47届美国陶瓷艺术全美教育年会展,以及2013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嘉年华等。前不久,唐音应上海春季艺术沙龙邀请,拿出22件雕塑作品参展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唐音雕塑工作室雕塑专场”。随着参展次数的增加,艺术界对她的关注多了起来,评价也越来越好。甚至说到向京,向京离开上海时,上海艺术界是有点失落的,现在唐音冒出来了,就稍有宽慰。
  
超越人类本身的局限来追求生命同体
  
  唐音的作品有着世界性的主题和语言,那就是对生命本体的观照与关怀。她总在强调生命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多重的关系中,并没有将人永远处于主宰的地位,而是平等地对待创作对象,所有的生命,在她眼里,都是生灵,都是相互依傍的共同体,都经历着悲欢的生长与消亡。她认为人就是生灵群体中的一个族类,而非天然地凌驾于其他生灵之上的生命,更不是与其他生命对立的。
  所以在她的《生灵——猫》中,猫的形象更像是人的形象,到了《生灵——人鸟》中,鸟与人居然相亲相爱,如一对相依为命的情侣,这种关系的完美呈现,比欧洲古典绘画中的“天鹅与人”主题更为纯洁,也融入了更为宏大的思考。此外,为了获得更多的对象,在她的手下,人与马、象、猫、沙漠狐、企鹅、鸟、蛇、海豹、章鱼、贝壳、大树等等都翩然登场,“人”以某种方式与它们同体同生,缠绵无尽,模糊或超越了物种之间的界限,冲破了旧观念的底线。此后,到了《谐》等一系列作品中,人的形象开始模糊,开始圆润,与动物界的形象几无区别,人与动物浑然合体,从而达到她理想中的超越物种的大和谐。
  在思考人与动物关系的同时,唐音也在平行地思考人类自身的沟通与协调,在《元源》、《慕》、《内观》等系列作品中,她着重思考人类自身的相处环境,在神话的背景前,溯源而行,如圣徒那样祈求人类回归本原,像原始社会那样纯粹、简单、强调人的本能意志及自然属性,没有高低贵贱,也没有贫富,更没有阶级与种族,只有相互亲爱的依存关系。这就是她在作品中注入的,并且感动观众的主题与理想。在当今贫富悬殊、战乱不断、生命脆弱的世界中,她的理想显然更容易得到观众的响应与回报。
  唐音对记者说: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人类生命与其他生命之关系——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山水??一言以蔽之,人与身外的一切自然事物之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们逐渐疏远、疏离、割裂、甚至对立。其原因是人的自以为是、贪嗔痴念、狂妄自大。在今日科学昌明之时,多数人对自身为何存在于宇宙间所知不多。“我将用自己微弱的力量来唤醒大家的共存意识。只有共存,才能达到长存与永生。”
  
宗教意识的超越力量
  
  至此,相信不少读者会感觉到唐音有点宗教意识,而这正是艺术家的特质之一。她的朋友钱文忠教授说:“唐音对新的、神秘的东西永远保持着一种特别的兴趣和热情。”有一次,唐音去钱文忠的寓所闲聊,看见了中亚出土的一些古代写卷残本的照片,于是对吐火罗文、梵文、吐蕃文、和田文的奇特字体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她就将这些字体烧在了陶瓷水盂、笔筒、印泥盒上,并拿去给钱文忠看,钱文忠不仅惊讶,而且大为感动。这些唐音未必认识的古文字,在她手里已经成了人类永恒的记忆。
  唐音每到一个地方,放下行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外面跑步,她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宗教。那么艺术对她而言,当然更是宗教中的宗教了。
  这种宗教感情,其实是唐音的生命意识。它是自觉的、自知的,但在更多人的思维过程中,也可能是下意识的,似自知却无名,甚至是无法自意识的。所以唐音要用具象的作品来表达这种感情与感悟。比如喜悦,它源于自然的美丽事物的呈现、收获的满足与生殖的实现,而困惑与恐惧通常源自社会的混乱与生命及利益的失去等威胁,再比如大自然及其他生命的和谐,就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与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人类幼年时期,当生产力不够发达,人类的智力尚不能解释某些生命现象时,唯有宗教情绪能纾解这种焦虑,消除这种恐惧,制造某种禁忌,遏止贪婪与邪恶。那么今天我们在科学昌明的环境里,在这样的命题中理解唐音的作品,就可能获得更多的思考空间与线索,找到更多的研究选题,从而超越国家的局限和意识形态之争,达成广泛的共识。
 

【请注意:新民周刊所有图文报道皆为周刊社版权所有,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或复制都属非法,新民周刊社保留诉讼的权利。】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