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再活他500年!

日期:2013-09-0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2045年会是怎样,2014年或许我们就能在《超验骇客》里提前知道了。身为原型人物,戈泽尔现在的生活方式有点特别:据说他每天都要吃200多颗保健药丸,为的就是撑到“奇点”……


记者|阙 政


  “2154年,富人生活在人造空间站‘极乐空间’;穷人则在破败荒废的地球上苟延残喘……”《遗落战境》、《重返地球》余温未消,相似的情节又在9月5日上映的《极乐世界》中重现。
  有人喜欢怀旧,有人喜欢眺望;而每个人,都有他对未来世界的想象。7月末,《环太平洋》作为引进片上映,中国票房首度超过北美。8月末,《地心引力》在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作为开幕影片放映;诺兰新片《星际空间》又曝出最新剧照。这就难怪,科幻片在全球的产量仅次于爱情片和喜剧片。
  
看现在,知未来
  
  《钢铁侠3》的制片人丹·密茨曾说:“科幻电影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一度幻想、呈现出来的超现实科技,在不远的未来,就有变成现实的可能。”
  换言之,我们去看的,不只是电影,还有人类的未来。据说,手机的灵感就来源于《星际迷航》。“007”里超炫的自带显示屏眼镜,很快就被科技公司实现生产,变成“你我都值得拥有”的寻常物。1968年库布里克拍了《2001太空漫游》,宇航员在电影里用HAL9000高智能电脑登月、登木星,次年,阿姆斯特朗就代表全人类迈出了月球上的一小步。
  在大大小小的惊悚科幻片里,我们不知道看过多少次“电脑芯片植入人脑”的场面,而最近知名医学刊物《柳叶刀》网站的讯息显示,在瘫痪病人脑中植入两块电极网格之后,网格上的96个触点已能将大脑中控制手臂和手掌的部位与机械手臂相连,使她可以直接用脑操控机械手拿巧克力吃。病人的感慨和当年的阿姆斯特朗如出一辙:“这是一个女人的一小口,却是 BCI(脑机接口)的一大步。”
  再往下想想,许多在电影院里初见时会叫人哗然的东西,或许离我们也并不是那么遥远——《时空线索》的“时光实验室”(可以获悉4天内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事件),在网络时代很容易实现。《普罗米修斯》的神奇黑水,喝下会让人基因重组,也有“分子剪”为其提供理论依据;《阿凡达》和《环太平洋》里的外星生命,似乎也不是斩钉截铁的不可能;既然催眠技术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么《盗梦空间》用梦的潜意识来影响现实,或许也只是比现实走快了一小步而已……
  细思恐极。詹姆斯·卡梅隆和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国内被誉为“卡神”和“诺神”,不是没有道理的——前者十多年前就陆续拍了《异形》和《深海异形》来探究外星生命,《阿凡达》续集的最新计划业已出炉,二三四集一路定档到2018年,绝对是“不把全人类迁徙到潘多拉星球就不罢手”的节奏。后者也是神秘力量的爱好者,从《致命魔术》、《盗梦空间》已经很能看出诺兰“刷新人类思维模式”的野心。
  未来50年人类会走向何方?未来5年的科幻片或多或少会为我们提供一点参考答案。

  
不用冰冻也能长生
  
  科幻片关心的问题很多,小到高富帅的装备、一次无伤大雅的时空旅行,大到外星生物入侵、地球全族大迁徙。但是说到人类最关心的问题,套用一句心灵鸡汤式的话: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留得青山在,才好变着花样烧柴。永生不死的梦想,从始皇帝炼灵丹已经开始。而大部分带着“科幻”标签的电影,都会为“长生”设定一些基本的科学根据。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想象力一般会停留在“冰封”阶段——将活人的肉体急速冷冻,以期能在低温中保存好大脑和脏器,待后世“解冻”返生。这样的“冬眠系统”,从1930年代的科幻小说一直沿用到2012年的《普罗米修斯》,广受欢迎。
  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编剧们很快就意识到:信息时代的永生,根本不必执著于肉体。
  热播的美剧《迷离档案》(Fringe)援引了儒勒·凡尔纳写在他科幻小说《The kip brothers》里的话:“人死前看到的最后一个画面,会永远地印在视网膜上。”——按照剧中的思路,正确做法不是去单纯放大那块视网膜,而是“沿着视神经输入电子脉冲”,把视网膜上留存的数据信息发送到电脑显示屏。
  灵肉分离,最形象的展现莫过于当年震撼影坛的《黑客帝国》——全世界都是障眼法,身为灵肉之主的人类不过是活在阴暗管道污水里的傀儡,被一个名叫“母体”的计算机人工智能操控着。
  2000年前后,也正是“人工智能”在银幕上备受争议之时。《AI人工智能》、《我,机器人》等片接踵而至。正方将之视为人类的辅助,反方则看到机器人逐渐进化到拥有自我意识之后,化身“机械公敌”威胁人类的隐忧。——由于暗合了灾难片类型的需要,后一种观点在银幕上得到了最大化的呈现:《环太平洋》就是一个例子,“为了对抗巨兽,我们创造巨型战士”。
  看多了这样“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博弈论,就会感叹小成本的英剧《黑镜子》实在了不起——第二季第一集中,男子艾什车祸身亡。通过他在社交网络上留下的海量个人信息,某公司生产了一具“人工智能克隆的艾什”来陪伴他女友——逼真的皮肤触感、艾什的一举一动、艾什的口音、艾什的思维、艾什的兴趣爱好……在讽刺人们把时间全部花在社交网络上以至于数据信息可以完全取代一个人的同时,《黑镜子》顺带嘲笑了一把老套机器人电影贫瘠的想象力——机器人其实不必被视为人类的辅助者或者敌对方,它完全可以是人类本身、人类的另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大可将自身信息完全迁徙至机器人的不坏肉身,以此达到精神不灭的终极目的。
  
撑到2045年

  
  然而,看过《黑镜子》的大概都会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天天面对“假人”的恐怖,实在叫人对这种永生方式接受不能。那么,换一种介质呢?如果说,保存信息的介质完全就是我们自己、本人,又会如何?
  诺神和他的御用摄影师沃利·菲斯特正在拍摄的《超验骇客》,恰作了如此想象。片中,强尼·德普饰演的科学家被害身亡,幸好有AGI(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他的意识上传到电脑,使之复活。而复活后的德普既不用附身计算器系统也不必变身机器人,他的全新存在方式是——全息影像。
  说起来,现实生活中早就有科学家在分析人脑的工作方式,也早就有将人脑处理信息量化的研究,全息影像技术更是不新鲜了。但三者一相结合,效果仍然是慑人的——这意味着,从前人死了要买墓地,将来呢?要买硬盘!把一辈子的经验值全数复制进去,再与全息影像相连。这还意味着,全息影像人不但会充斥这个世界,还能像幽灵一样穿墙、飞檐、走壁……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人间?
  而这样一部科幻电影引人关注且言之凿凿,是因为,那个世界并不只是电影里的想象,也是正在进行中的科学研究。
  8月2日,片中德普的原型本·戈泽尔(Ben Goertzel)博士赴京,参加了第六届人工智能研讨会,探讨的内容正是电影里的“永生人科技”。
  戈泽尔是一位人工智能研究员,去年刚刚加入了谷歌的神经网络项目。他相信项目负责人、著名未来科学领导者雷·库兹威尔(Ray Kurzweil)的说法:到2029年,就能将意识上传到类人的机器人或是类“云”的数字空间;而到了2045年,人工智能就会达到技术“奇点”,实现电影中的“全息影像人”。
  “就我们目前的发现来讲,人类的感觉、情绪、想法和意识与我们大脑组织的排列方式是相关的。”戈泽尔相信,“按照同样的方式排列,替身就会具有同样的感觉、情绪、想法和意识——不仅可以长得和你一样,还能以你的方式去思考。”
  无独有偶,据称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也在大力支持一项“俄罗斯2045”计划。这个计划还有另一个名称:“阿凡达计划”,同样是以人造大脑的方式延续主人的生灵,将之移植到全息影像版的虚拟化身“阿凡达”上。
  2045年会是怎样,2014年或许我们就能在《超验骇客》里提前知道了。身为原型人物,戈泽尔现在的生活方式有点特别:据说他每天都要吃200多颗保健药丸,为的就是撑到“奇点”——如他的领导库兹威尔所说:目前每个“地球人”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自己健康地活到2045年。
  
  链接:
  
时间旅行&平行空间
  神秘的北极光、太阳黑子活动异常、大雄家的写字台抽屉、热浴盆时光机、慢性时间错位症、无线电、计算机程序……有科学根据的、没有科学根据的,都能让人玩一把穿越或是平行。祖父悖论、混沌理论、量子跃迁、虫洞、时间扭曲、时间裂缝等等衍生品也跟着一块儿凑热闹。
  代表作:《回到未来》、《源代码》、《黑洞频率》、《寂静岭》、《时空罪恶》、《关于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BBC《神秘博士》系列……太多了
       新作:《星际空间》,探险者穿越“虫洞”的故事,理论基础据说来自理论物理学家Kip Thorne。诺神的弟弟编剧,诺神亲任导演,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迈克尔·凯恩主演,预期2014年11月上映。
    
未来世界
  对未来的想象一直是科幻片、尤其是灾难型科幻片的重要支柱——大概因为对未知的探索总是伴随着恐惧与冒险吧。不管什么类型,一般的思路总是:千百年后地球不再宜居,而人类迁徙的目的地,将在银河系中作出选择。木卫二和金星的上镜率最高,毕竟有点科学依据。除此之外,也会有土卫六(泰坦星)、织女星什么的偶尔打个酱油。
  代表作:《银河系漫游指南》、《超时空接触》、《未来水世界》、《遗落战境》
       新作:《欧罗巴报告》,又是木卫二,液态海洋里发现单细胞生命的故事……2013年6月公映。
    
星际迷航
  对科幻迷来说这四个字就可以代表浩瀚的宇宙——当年的《星球大战》系列不但成就了乔治·卢卡斯,还间接成就了彼得·杰克逊、詹姆斯·卡梅隆、斯皮尔伯格……卡神之所以辞掉他卡车司机的工作,也是因为这部电影让他“惊喜得要尿裤子”。星战的影响力之大,甚至催生了Wookieepedia网站——和维基百科(Wikipedia)相似,是关于星战的百科全书。续集的计划已经一路排到2015年。
  代表作:《星球大战》系列、《星际迷航》系列
       新作:除了2013年5月已经上映的《星际迷航·暗黑无界》,8月威尼斯电影节上还有乔治·克鲁尼、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地心引力》,讲述宇航员迷航太空寻找归途的故事。
    
外星生命
  威尔·史密斯的新片《回到地球》有个“瓦力”一般的开头:地球变成废墟,逐渐被各种变异巨型生物占领……对外星或变异生命的想象,1979年的《异形》已经开始;同样富有想象力的还有始于1999年的《黑衣人》系列。比较可惜的是,大部分讲外星生命的电影都会殊途同归到一个方向:打怪兽。偶尔,会有一部比较特别的,告诉我们“你想错了”,其实外星人跟我们没啥两样,还可能跟凯文·史派西长得一模一样(《K星异客》)。
  代表作:《ET》、《迷雾》、《第九区》、《环太平洋》
       新作:《黑衣人4》,还是一样的喜剧套路,但不一定还是威尔·史密斯,预期2015年7月上映。
    
转基因人类
  基因决定命运。讲述人类基因筛选计划的《千钧一发》(又名《变种异煞》,1997)是部非常不错的科幻伦理片。而电影史上投资最大、票房也最高的《阿凡达》,讲的也是人类与潘多拉星纳美族人基因混合的产物——阿凡达。
  代表作:《科学怪人》、《生化危机》、《十二只猴子》、《逃出克隆岛》
       新作:卡神除了计划中的《阿凡达》2、3、4,还将改编日本漫画家木城幸人代表作《铳梦》,讲述生化改造人Gally,预期2017年上映。曾经交出过《黑客帝国》、《云图》等名作的沃卓斯基姐弟也有新动向——新片《木星上行》预期2014年上映,讲的是人类基因与动物基因结合:士兵+狼=勇力;工人+蜜蜂=勤劳;未经基因改造的原始人则被视为低等……听起来,转基因人类就像仿生武器一样。(阙 政)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