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抄”出来的红剧

日期:2014-04-2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为追求眼球效应刺激收视率,无所不用其极。他所要的口碑,不是好评度,而是关注度。

 

记者|阙 政
 
 
  在电视剧《宫锁连城》的网络短评中,一网友写道:“于正你抄袭《梅花烙》,琼瑶奶奶知道么?”没过几天,琼瑶奶奶不但知道了,还写下措辞恳切的公开信,直接报送国家广电总局和全国各大媒体,“请求不要播出该剧”。
  
防火防盗防于正
  
  江湖有传言:防火防盗防于正。这句话,就连海峡对面76岁高龄的琼瑶奶奶亦有所耳闻,更惊呼:“屡次抄袭我的作品。从《六个梦》到《梅花三弄》到《还珠格格》,无一幸免。”
  能有这样的江湖名声,这些年来未能幸免的当然不止琼瑶奶奶。于正涉嫌抄袭美剧、TVB剧、网络小说之声连年不绝于耳,此前也有不少编剧、写手通过自媒体加以控诉,但人微言轻,总归不了了之。
  直到拥有更高江湖地位的琼瑶亲自出马,于正才不得不公开回应,先以粉丝自居:“我们从小就看着您的戏长大,心中对您只有仰望和敬意,并没有丝毫冒犯的意思。我们一直把您的审美和捧起来的演员当作学习的楷模对待。”再以小辈自谦:“艺术本来是需要继承与发展的,作为小辈,我们一直在学习,也希望能够继续仰望您。”
  琼瑶出了上联:“深受打击,走投无路”。于正对之以下联:“吃惊困惑,巧合误伤”。
  电影开头常见一段字幕:“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到于正这里,似可改为:“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艺术需要继承与发展。”当年《美人天下》被指抄袭《越狱》时,于正也用过同样的辩解:“我不否认有借鉴,但影视剧是继承和发展的,就看你能不能提炼出新的东西。大家要从宽容的角度去看,这样影视剧才能发展得更快。”
  在继承与发展中,于正迅速蹿红。在去年年底发布的编剧作家富豪榜上,于正以2400万年收入,超过编剧界大咖海岩、朱苏进、邹静之、刘震云,位居第三(前两位是高满堂与林和平)。
  说来也怪,一边是顶着“致敬大师”、“借鉴大法”、“于抄抄”头衔,另一边,于正的编剧作品除了改编自小说的《美人心计》,其余十几部在豆瓣网上的评分从未超过6.5,最新的《宫锁连城》更低至3.4分,“L”型的打分柱符合烂片常规定义——人品、作品倘若都如此不入流,他又是怎么红起来的?
  最早让于正声名鹊起的,当数2006年的《大清后宫》。他的个人风格,在此亦有典型体现——故事新编、华丽视效、夸张台词。之后的《最后的格格》、三部《宫》、《王的女人》、《新笑傲江湖》也延续此风,敢把东方不败写成“东方姑娘”,敢叫项羽和吕雉恋爱,把虞姬贬为第三者……
  坊间对于正的评价,可以归纳为:“历史离谱,演员养眼,剧情狗血,台词雷人。”但“俗”和“雷”,反倒容易引起争议话题,这些年,于正就这样被连绵不绝的骂声托上了风口浪尖。编剧李亚玲评价他:“为追求眼球效应刺激收视率,无所不用其极。他所要的口碑,不是好评度,而是关注度。而他的目标已经实现,他成功地给自己的‘于正作品’贴上了标签:必然引起争议和关注度的制作精美的雷剧!于正与其说是一个文人,不如说是一个商人……很早就看透了影视圈的运作规则并熟练地加以运用。”
 
天下文章一大抄
  
  有句话说,电影不是看你讲什么故事,而是看你怎么讲。好莱坞的故事模板也就那么几种,衍生出来的各种五花八门,归根结底都能找到同样的类型。琼瑶22年前拍摄的《梅花烙》,今年也将增加新元素,变身《梅花烙传奇》。她控诉于正的同时,自己也被人调笑:“琼瑶阿姨写的那些男屌丝和白富美勾搭故事也被抄过,最早是王实甫的《西厢记》,非常不像话。”
  判断是否抄袭,还真是个技术活。首先,翻拍合法。这些年,站在鄙视链上游的英剧常常成为美剧的翻拍对象:《我欲为人》、《办公室》、《无耻之徒》……国产剧翻拍韩剧也时有所见,比如《回家的诱惑》之于《妻子的诱惑》。再比如《流星花园》,从日剧的漫画,到台湾偶像剧,到国产剧,现在又被翻拍成韩剧。但只要买了版权,都不能算抄袭。
  其次,致敬合情。《扫毒》的电影海报上三男主一律侧脸朝左,效仿《英雄本色》,张家辉忍辱负重复仇黑帮的情节设置乃至英雄赴死的壮烈豪情都有相似,但主创一早声明致敬之意,辅以大量原创元素,并不使人感觉重复,反而有“英雄相惜”的旧雨新知之感。再如周星驰自导自演的《功夫》,如果熟悉港片,就会发现其中的桥段几乎无一不是用典——街里乡邻的“五郎八卦棍”,从天而降的“如来神掌”,原地结茧满血复活的“天蚕变”,“七十二家房客”里走出来的包租婆,连洗头停水的镜头都直接照搬过来,更不用说导演心目中“浩气长存的已故伟大武术家李小龙先生”了。要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继承与发展,与抄袭有着本质的区别——有情怀,有新意,并且直言不讳。
  说穿了,要么动用钱,要么动感情,既不花钱又不费感情的,再怎么解释都难脱抄袭之嫌。比如众所周知的国产喜剧《爱情公寓》抄遍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老爸老妈浪漫史》、《生活大爆炸》、《IT狂人》。不过美剧也会抄别人,比如最近出品《基本演绎法》的美国CBS电视台就被英国BBC电视台指责他们抄袭《神探夏洛克》,只不过把华生变成了女人。而一向容易成为国产剧抄袭对象的香港TVB,其实自己也是抄袭重灾区:《谈情说案》抄《神探伽利略》,《读心神探》抄《别对我说谎》,《谜情家族》抄《W的悲剧》……因为推理剧抄袭,日本有无数推理小说提前被泄了底,包括众所周知的《少年包青天》抄《占星术杀人魔法》和《金田一少年事件簿》。
 
电视剧高速创作的秘密
  
  不过,仍然有一些借鉴、致敬,踩在了法律模糊的边界上。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之于《雷雨》,《夜宴》之于《哈姆雷特》,追究起来,很难全身而退。去年一举创下华语电影票房纪录的《泰囧》,后来也被发现与美国2010年的小成本喜剧《预产期》多有相似,同样是一对欢喜冤家的公路之旅。且不说“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即使抄袭者怀着满满的恶意,鉴定同样困难重重,要不然彭浩翔也不会和话剧编剧何念打起剽窃官司,控诉对方抄袭《撒娇女人最好命》。在美国,只有当一部电视剧从情节、人物设定甚至台词等都与另一部电视剧极为相似,才会被裁定为抄袭,抄袭剧才会被叫停。
  但行业乱象的其中之一,并非大家有意识地避免抄袭,而是有意识地在改进抄袭技巧,避免落人口实。
  在控诉于正的公开信中,琼瑶写道:“中国已经走向尊重著作权的方向,摆脱‘山寨版’的印象。但是,像于正如此明目张胆,藐视著作权法,罔顾版权精神,剽窃盗用别人心血,还用各种方法自圆其说,打击已经被他伤害的被害人,实在令人发指,匪夷所思!”
  这段话透露出两个讯息:第一,山寨剧不似前几年那么横行于世,版权意识日渐加强。这不假。但另一个讯息更耐人寻味:于正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并非因为只有他在抄,而是只有他“明目张胆”,令人“匪夷所思”。
  刚刚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一代宗师》)的徐皓峰曾经很直白地描述电视剧的工业生产:“商业电视剧的写作基本就是抄袭。毕加索有一个著名的作品,他为一头牛的造型画出了近五十幅变体画,略作改变就成了另一幅画了。编剧们保持高速创作,奥秘就在于会作变体,这是世界上所有电影、戏剧学院编剧系学生必受的训练。以前读过的名著,略作变化,就成了一集剧本,否则即便是大师也没那么泛滥的创造力,填不满饿鬼一样的电视时间。”
  此话不假。一位新入行的编剧告诉记者,这确实是入学期间就开始学习的基本功,而入行之后他也曾多次被制片方要求写得“像”哪部美剧:“当时创作一部网剧,就被要求抄《IT狂人》,第一集完全是照抄,不光剧情、台词,连导演的镜头、走位都抄。”而新人充当枪手就更是业内默认的潜规则,“中途想把你换了,就让你签个保密协议,给点小钱,买断你之前所有的劳动成果和署名权”。
  于正自己的处女作《带我飞,带我走》就曾被人“潜规则”不让署名。而他成名之后,连年保持着每年2至3部电视剧的产量,粗略一计算,10年间写了将近700集电视剧,以每集1万字计,就是700万字的剧本,全年无休的话每天都要写2000字。即使在他分身担任制片人的这几年,仍然保持了如此惊人的产量。
  所以在圈内,原创不是编剧的法宝,整合才是。技巧好的编剧,整合几部佳片精华尽为己用,令人难以察觉。而于正,输就输在了过于明目张胆——曾与他有过合作的编剧李亚玲在微博中提起当年往事:“早在2009年合作《大丫鬟》时,于正就要求我把《胭脂雪》副线和《梅花烙》主线结合起来写成一部戏给他制作,被我拒绝。后来我另外创作了《大丫鬟》给他。他说我这样自命清高成不了大事,还说抄袭只要不超过20%,比如你把20集戏全抄了但只要扩充到100集法院就不会追究。5年后他编剧的《宫锁连城》终于问世!”
  随着“抄袭门”甚嚣尘上,许多观众在网上投票中支持琼瑶,希望湖南卫视停播《宫锁连城》。但据记者致电湖南卫视了解,该剧目前并没有停播安排,仍会按原计划播出。而卫视方面对坊间声讨于正一事亦三缄其口,不愿表明立场。或许正如制片人王大维所说:“琼瑶生气主要不是为于正而是为湖南卫视,芒果台能有今天全靠当年琼瑶剧起家,而如今他们明知道于正抄袭而执意播出,让琼瑶阿姨无法忍受,一气之下昭告天下。”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