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心有灵犀《双飞翼》

日期:2014-06-0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对演出的提前规划,有序安排,确保了《双飞翼》在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展演后,即可启动全国巡演,将上海越剧这朵奇葩,开向更多的地方。

 

记者|王悦阳
 
      近年来掀起的一股“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今激活的可能性。而相比较有着“国剧”之称的京剧与“百戏之祖”美誉的昆曲,地方戏的传承与保护,似乎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基于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提交了名为《进一步重视加强地方戏曲的传承保护》的提案,呼吁各界共同关注我国地方戏曲的生存和发展。提案指出地方戏“1959年尚有360个剧种,2004年只有260个剧种仍有演出,但目前有演出的地方戏曲不到200种。以戏曲剧种最多的山西为例,1982年有48种,2012年仅剩15种”。谈到地方戏曲面临的危机,王文章感到传承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无独有偶,去年年底,文化部公布了《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从资金、创作、人才、院团等方面全方位保护和扶持地方戏曲,凡符合评估指标的地方戏曲院团均可申请相关扶持。
  在上海,共有两家院团入选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上海越剧院即为其一。5月初,上越入选“重点院团”后打造的第一部原创大戏、新编历史故事剧《双飞翼》参加了全国地方戏(南北片)优秀剧目展演。
  演出现场,观众反响热烈;座谈会上,专家对该戏给予高度评价,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张鸣以“四个一流”进行评价:“一流的创作团队,一流的制作团队,一流的演员阵容,一流的营销团队。”《双飞翼》的成功排演,为“女子越剧”开拓“新才子佳人”创作之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戏好是王道
  
  《双飞翼》集合了编剧李莉、导演卢昂、作曲配器汝金山、唱腔设计陈钧、舞美设计胡佐、灯光设计蒙秦、服装造型设计张豫美、副导演周志刚等众多全国一线主创人员,由钱惠丽、王志萍、黄慧领衔主演。堪称当前上海越剧院的顶级创作和演出配置。
  为避免新戏上舞台之后推倒重来的尴尬与浪费,在《双飞翼》的研发创作阶段,上海越剧院前后4次在北京、上海召开专家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反复修改剧本。上海越剧院院长、剧作家李莉在认真阅读了各次专家座谈会的8万多字记录,同时查阅了30多万字的历史资料后,毅然推翻原先《李商隐》的构架,重起炉灶创作了《双飞翼》剧本。著名文艺评论家龚和德评价说:“《双飞翼》剧本改得非常圆满,剧本塑造的李义山既充分历史化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是经过了痛苦的挣扎和选择,最终完成了这个伟大诗人的人格建设。这个戏将给上海越剧院带来巨大的正能量!”
  该剧以晚唐甚嚣尘上的“牛李党争”为时代背景,主人公是中国著名诗人李商隐,故事聚焦了他金榜高中后的几天内所发生的巨变,编剧李莉介绍:“《双飞翼》描写了一个富有才华和抱负的人,在无力左右时代的背景下,抉择人生道路的一段经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以“牛李党争”为时代背景,《双飞翼》却不是一部沉重的历史剧,它集中描写的依然是越剧最擅长表现的“情感戏”。由王云雁和令狐绹分别引领的“爱情”和“兄弟情”,是李商隐在抉择人生道路时痛苦纠结的两份感情,剧情始终在浓郁的情感矛盾中推进。“我希望观众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完整、好看的故事,而后是人物之间充沛的感情,以及古今相通的人生感悟”,李莉如是说。
  继《舞台姐妹》和《韩非子》之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已是第三次与上海越剧院合作了。此次,他提出了“让越剧的两个‘奶娘’再哺育我们一次”,强调越剧再次向话剧和昆曲取法,意在排出一部具有浓郁的越剧魅力、又富有现代剧场气息的新创剧目。一方面,卢昂要求演员以话剧的方法准确地体验、理解人物,去除戏曲常见的“类型化”表演,让观众看到性格饱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在外在表现形式上,则借鉴了昆曲的载歌载舞,特意聘请昆曲名家周志刚和朱晓瑜夫妇,为演员设计并指导身段。
  在舞台呈现上,舞美设计胡佐采用了中国画“画轴长卷”的舞台样式,以类似“宽屏幕”的空间效果凸显演员。灯光设计蒙秦则通过冷色调为主的“调色”,营造清雅、空灵的舞台意境。简而言之,《双飞翼》的舞台,将是一幅诗意、淡雅的水墨山水画,观众的视线将被聚焦于演员的表演,这是非常“越剧化”的舞台美术。
  
营销不可少
  
  作为曾经拥有过巨大辉煌的上海越剧院来说,从以往的每推出一戏,无不万人空巷,到后来随着戏曲市场的式微而渐渐失去原有的光彩。直至今日,随着地方戏保护热潮的方兴未艾,坚实地走着出人、出戏、激活市场的道路。
  从去年为纪念越剧改革60周年而创排的“九代同堂全明星版”《舞台姐妹情》,到紧扣热门网络小说与电视剧改编而来的《甄嬛》……上海越剧院不仅取得了极好的声誉,票房收入更是节节攀高。在推广方面,剧院引入“外脑”,组建强有力的团队,以现代剧场艺术的推广手法有节奏地全面推进平面、电视和新媒体的宣传推广,力争使新老观众都能及时了解剧目的创作动态,甚至还开通了“上海越剧院官方微信订阅号”,不定期推出《双飞翼》剧组以及剧院的其他动态,此举被认为“传统戏曲院团在接轨时代”。在传统媒体宣传上,营销团队“按需喂料”,确保中央及上海的主流媒体对剧院和《双飞翼》剧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报道,从而大大提升了剧院和《双飞翼》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营销策略上,坚持面向零售观众,进一步完善以个体购票为主体的越剧市场。
  在创排、运营《双飞翼》过程中,上海越剧院采用“以新戏带新人”的方式。剧院为《双飞翼》搭建了钱惠丽、王志萍、黄慧等明星演员为主体的A组演员,同时也配备青年演员杨婷娜、李旭丹、吴群等作B组演员,两组演员同时排戏。明星演员说:“要给青年演员说戏,逼着我们先把人物想透了,把戏演熟了。”青年演员说:“通过以新戏带新人的方式,我们不仅学会了一出新戏,更学会了如何创作一个崭新角色的方法。”明星版《双飞翼》亮相上海后,5月下旬,青年版《双飞翼》也将登场。
  戏曲院团通常都有“看米下锅”、接单排戏的惯例,如此一来,常常迫使剧团陷入不断复排剧目、排完只演一两场、演职员疲于奔命的尴尬。越剧院在《双飞翼》项目启动之初,就提前规划,向全国演出商发出看戏邀约。举办新闻发布会时,浙江、江苏等地的演出商也纷纷到会,并选择在常州、上海等地演出时“看样订货”。对演出的提前规划、有序安排,确保了《双飞翼》在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展演后,即可启动全国巡演,将上海越剧这朵奇葩,开向更多的地方。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