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泛毒

日期:2014-09-1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创作的时候把别人感动得满脸泪痕,台上台词说得头头是道,私底下却是那样见不得人的面目,如此分裂、自相矛盾必定另有逻辑。

 

撰稿|苏 坚
 
 
       近期,演艺界像中了毒咒,一桩接一桩事发。无独有偶,8月5日,艺术界一陈姓画家“吸毒找灵感”,在北京被抓。如果加上也算跟演艺圈挂点边的郭美美的“黄赌”和个别“嫖事”、“偷情事”,文艺界真可谓令人目不暇接。
  所有这些违法、违德、违伦的事,当然都是具体的个案,罪与罚,都由当事人及关联人承担去。我关心的是,这些事借助有影响力的明星人物“传播”,等于向社会散布一种“泛毒”,影响深远,但其因果之责却常常是无主的。
  “泛毒”若泛化理解为一种影响社会、生活的不良因素,是有其根源和逻辑的,比如,商业社会的势利和娱乐、表演社会的名利逻辑。有些明星、名人、富豪因为有钱,“势力”的膨胀欲望可能就盖过了是非的本分,既然通过钱可使资源随手可得可调配,涉“毒”的念头就比较薄弱;而名利的欲望则可使人产生表演的冲动,因为越出格的表演越吸引眼球。“眼球经济”的逻辑,就像现在的韩少与小四的表演,票房的实绩里,可能很多只是“粉丝”竞争的无私贡献,无关“艺术”。
  举点例子。最近有收藏家因为一个“杯子”又占据媒体头条,同一个人,之前因为一幅“书法”有过同类效果。有钱可得,钱多得势,商业社会之天经地义,这位收藏家懂得先通过这个铁律博得“头彩”。有意味的是,那个皇上御用的“杯子”虽然自此之后成为此收藏家的囊中私物,但既然是“绝世古董”,多少就有点“公共”性质,且在公开场合,容不得轻易“沾污”,可这收藏家偏偏就当众坦然用这个价近3亿的杯子喝起了茶。过足了表演的瘾之后,表演还在继续:有网友撰文质疑这么个杯子花费如此巨资,有洗钱嫌疑,此收藏家马上声明发出律师函维护名誉——他好像觉得此前的表演一定只是名誉倍加似的。这“一个杯子引发的连续剧”跟之前“一幅书法引发的连续剧”是一个生成逻辑。可是,在我看来,虽然“善恶性质”、“失范程度”不可同日而语,但此剧跟“郭美美剧”总有些似曾相识的因素:通过表演、无限表演,利用、调动社会资源……丛林法则是不断加强版的。
  有人说,明星吸毒、名人涉毒,以至整个社会陷入“泛毒”泛滥,那是精神空虚、信仰危机的明证。可是,这些人很多都是有钱有学历有专业的,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精神、信仰的生产者,一部戏、一幅画、一件作品的创作和欣赏,既熏陶别人,也熏陶自己,如果此中好的原则被坚持、光大,就能垂范社会。创作的时候把别人感动得满脸泪痕,台上台词说得头头是道,私底下却是那样见不得人的面目,如此分裂、自相矛盾必定另有逻辑。
  前不久,一位因为通过媒体大范围宣扬“公然”出家、以曾经的“和尚”形象而功成名就的国画家,在北京画廊举办国画展再晒“出牌”招数,让行家们大吃一惊:一群美女环抱着现在这个满脸堆笑的“伪和尚”,大方推销自己的“名牌”产品,其间不忘高谈阔论“唯价值论”——无论尺幅大小我的货才是以价值定价的!这真是天下怪事一桩了:真有价值,何苦还俗邀美女相伴站街搞促销啊。这个画家,通过前面一波“出家”表演,已经让自己的画价远远超出其实,我认为其作品无非是其师承的翻版,属复制式写实国画人物画范畴,跟曾被广泛质疑的“范曾式”是同一生产类别。有人大概出家没出好,耐不住寂寞,现在觉得画价还不够高,才非得想点招数吸引眼球造势推价。
  我感兴趣的更在于,如果说这事跟“信仰”有关,那么,作为曾经的出家人,应该说信仰是经过历练而笃定不移的,而且其信仰实质也应该跟纯粹的商业社会、娱乐社会的信条有别,这画家为什么反而做出如此的“出格表演”?为什么凡心俗性超越了曾经的信仰?据称,这个画家当初决定放弃和尚身份还俗,原因是他想进入一个国家级艺术机构,而身份转换有一个“政审”条件:非和尚。接着进一步的问题也许仅在于,那样的信仰排位或排位混乱,将怎样影响其人的“艺术信仰”?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