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日期:2015-11-2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如果一个被认为是全世界智商最高的人会把自己的家庭住址忘记,那么他让人传颂他的淳朴的同时,又表现出贪钱的一面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撰稿|河 西
 
       流传着很多有关爱因斯坦的趣事。
  说一个爱说废话而不爱用功的青年,整天缠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要他公开成功的秘诀。 
  爱因斯坦厌烦了,便写了一个公式给他:A=x+y+z。爱因斯坦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 
  “Z代表什么?”青年迫不及待地问。 
  “代表少说废话。”爱因斯坦说。
  没办法,我们还是要讲讲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希望不算是废话。
  
把家给忘了
  
  他的学生索洛文回忆,爱因斯坦在思考相对论时,整个人都沉浸在思维过程中,说话缓慢、单调,时而缄默沉思,对周围的一切都视而不见。
  有一天,爱因斯坦过生日,索洛文带去了爱因斯坦特别想品尝的鱼子酱。
  吃饭时,爱因斯坦习惯性地高谈阔论起来,自始至终,这位理论物理学家一直在谈惯性原理的话题。
  他说:“牛顿说,物体的惯性是对绝对空间讲的。马赫说,物体的惯性是对遥远的星系讲的。到底谁对呢?”
  鱼子酱吃完了,演讲的人停下来,用手在桌上画了一个大问号。
  他们问他:“请问爱因斯坦先生,你知道你刚才吃的是什么吗?”
  “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爱因斯坦反问道。
  “是鱼—子—酱”,朋友们齐声告诉爱因斯坦。
  “怎么?哎哟,是鱼子酱呀!”爱因斯坦惋惜地叫了起来。
  沉默片刻后,他又说:“不必请我这样的家伙尝什么山珍海味,他反正也不知道它的价值。”
  朋友们哈哈大笑起来。
  在陈景润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中,我们记住了他撞了电线杆向电线杆道歉的趣闻。爱因斯坦痴迷于他的研究的程度显然不下于中国的陈景润,最著名的,就是他忘记自己家的故事。
  有一天,已经下班很久了,大家都走了,只剩下值班人员在留守。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值班秘书连忙拿起电话,听到话筒里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喂!我找一下你们主任!”
  秘书答:“主任不在。”
  “那你能否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的家在哪儿吗?”
  “对不起,如果您是爱因斯坦博士的客人,请在上班时间到办公室来找他,至于他的住址,因为他不愿自已的家里受到骚扰,我们要尊重他的意见,请原谅恕不能奉告。”
  这时,电话那头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这个我知道,不过请你不要对任何人讲,我就是爱因斯坦,我要回家,可是忘记自己住在哪儿了,怎么也找不到家。我现在正在普林斯顿校园。”
  秘书一听,恍然大悟,连忙通知了爱因斯坦夫人,跟着一起把迷了路的爱因斯坦先生接回了家。一同回来的还有陪着爱因斯坦的一个小伙子,是他“捡”到的爱因斯坦。
  要在科学领域成功,是不是都得像爱因斯坦陈景润一样变成生活中的呆子?可能一个特别的人,总有些特别的怪癖和特别的故事吧。
 
与中国擦肩而过是因为出场费给得太低?
  
  爱因斯坦的趣闻轶事很多,但和中国有关的,就没有那么有趣。本来,爱因斯坦是要来北京大学讲学的,最后阴差阳错没有成行。
  1919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已经传播到中国,蔡元培多次与爱因斯坦接触,希望他可以到北京大学讲学,爱因斯坦终于于1922年答应在日本讲学之后,顺便来北京讲学。可是蹊跷的是,1922年12月30日,爱因斯坦经日本抵达上海,但是,他在上海仅仅停留了两天,就离开上海去了新加坡,没有北上北京见蔡元培。
  蔡元培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感觉莫名其妙,当时又没有移动电话,不知缘由,只好修书一封去问。爱因斯坦见信后回复,他抵达日本之前,即1922年11月13日上午,曾短暂到达上海,第二天离开。上海有一个叫斐司德博士(Dr.Pfister)的人,自称受了蔡元培的全权委托,向爱因斯坦又提出了违背以前约定的要求,因此他不准备来了。如今接到蔡元培的亲笔信,才知道是误会,但他已经不能追改旅程计划,希望原谅。
  爱因斯坦第一次中国之行就这样打了水漂。太奇怪了,这个所谓的斐司德博士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会对爱因斯坦撒谎,其目的何在?有人说,这是日本人从中作梗,不希望爱因斯坦访华,但日本人怎么没有从中作梗泰戈尔访华?还有人说,爱因斯坦在日本看到中国的状况,产生了退意:当时中国军阀混战,财政困难,他吃不准北大能否兑现约定,即给他的报酬。这个说法也很可疑,爱因斯坦不是爱财如命的人,而且当时没有飞机,这么大老远从欧洲乘船来日本中国,路途艰难,都已经到了家门口,怎么会因为这样的误会就回去了呢?
  在爱因斯坦的日记中,他是这样写的:
  “在外表上,中国人受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勤劳,是他们对生活方式和儿童福利的要求的低微。他们要比印度人更乐观,也更天真。但他们大多数是负担沉重的:男男女女为每日五分钱的工资天天在敲石子。他们似乎鲁钝得不理解他们命运的可怕。”
  在爱因斯坦眼中,中国人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他们所受的待遇比牛马还不如。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他看到了中国人贫困的生活,怎么还要在酬金的问题上斤斤计较? 
  早在1920年,袁希涛(曾任北洋政府的教育部次长)正在德国访问,他给蔡元培发去一封电报,说爱因斯坦有意东来,问北大是否愿意接待?蔡元培当即复电表示欢迎。最后,爱因斯坦以“一时不能离德”为由婉拒了。
  第二年春天,蔡元培借出国考察之机,专程拜访爱因斯坦,希望他能来中国讲学,爱因斯坦说,一来他已答应美国方面的邀请,二来他还要为犹太大学筹款,所以今年还是算了,蔡元培说美国到中国很方便,不如顺便来华,先生意下如何?爱因斯坦有些心动,但是考虑再三,还是谢绝了蔡元培的好意。
  1922年,蔡元培又收到了一封电报,是日本驻德公使发来的,说日本政府邀请爱因斯坦访日,爱因斯坦提出愿意来中国访问半个月,就是想了解一下,中国方面可以提供怎样的条件?蔡元培闻讯大喜,当即回复:负担对方在中国境内的旅费,以及给予每月一千元的酬金(实际上这笔钱是梁启超资助的)。北大教授朱家骅转来爱因斯坦的一封信,信中说,去年他之所以不同意来华,一是时间不够,二是酬金太低,现在报酬充裕了,从日本来中国也方便。他特别提到,他先去日本的理由,固然是你们先约我的,但是日本人给的条件优厚,除爱因斯坦夫妇居住费外,另有报酬二千英镑。20世纪初的1英镑是重量接近8克的金币,以现在的黄金价格每克240元左右计算,当时的1英镑约合今天1900元人民币。民国袁大头银元一元,普品参考价550元左右,孙像银元普品500元左右,如果以现在的价格来算,当时英镑的实际价值大概在中国银元的4倍左右。而在当时,差价远远不止4倍,一盎司黄金大约在16-17美元,一英镑约为4美元,银元大洋2.4枚换一美元。那么大概一英镑是华币的9.6倍。
  爱因斯坦老兄,看来您也是个见钱眼开的主啊。
  从爱因斯坦与蔡元培往来书信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1922年6月,他给蔡元培写信,说美国各大学给他开的酬金都在中国之上,中国如果还是开一千华币,好像有点说不过去,言下之意就是嫌中国开价太低。于是,爱因斯坦提出两项具体条件:一,一千华币改为一千美金;二,东京至北京,及北京至香港旅费,暨北京饭店开销,均请按两人合计。后一点,主要是考虑他的夫人无可厚非,但第一点则不免让人对爱因斯坦这位大科学家有点看低,你真的很缺钱吗?爱因斯坦在德国研究所的年薪在4万马克左右,他根本就不差钱,而将一千华币改为一千美元,即2400大洋,这完全是漫天要价!
  什么概念?我们知道鲁迅的收入很高,可是鲁迅1927年一年的稿费收入不过1200多元,爱因斯坦的要价是鲁迅1927年稿费年收入的两倍。1933年是鲁迅收入的一个小高峰,总计有10300元,这一年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两地书》的畅销,多得版税一千多元。这样,鲁迅收入最多一年所得,不过是爱因斯坦在日本讲学一次收入的一半。《银元时代生活史》中,作者陈存仁说他在上海当见习医生时,每月薪资只8元,上海卫生局的一名科长,月薪也不过30元。爱因斯坦的收入又可以抵得过多少个中国普通百姓的年收入所得?据《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1927年在上海,二号粳米1石14元,面粉1包3.30元,猪肉1斤0.28元。物价之低更衬托出爱因斯坦要价之高,如果美国等地的出场费都不低于日本的价钱,他一次讲学的收入可以在中国乃至世界过怎样奢靡的生活?
  既然目睹了中国底层大众的苦难,居然还以蔡元培方面可能不能满足酬金为由,单方面取消北京之行,确实太不应该了。有人说双方之前并没有签订什么协议,爱因斯坦取消也没问题,那只是法律上没问题。蔡元培的热情从之前他给爱因斯坦的信中应该可以清楚地看到,口头承诺在爱因斯坦这样的大师身上也应该是一诺值千金,如今却弃若敝履,这样做确实让北京热爱他的师生们大失所望了。之前,为了欢迎爱因斯坦到来,宣传学习相对论的热潮已经形成。物理学家丁西林在北大发表演讲《爱因斯坦以前之力学》;在上海的虹口澄衷学校,也专门请人来讲相对论,结果给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爱因斯坦给蔡元培的回信中说他本来是要来的,但在日本等了5个星期也不见北大方面有什么消息,所以便临时改变计划,决定“中止赴华”。这一说法有很大的疑问,第一,他给蔡元培回信是在1922年的12月22日,当时他人还在日本,还没有回欧洲,完全可以消除误会挥师北上,可是他居然12月30日在上海呆了两天一声不响就跑了,可见他根本就不想去北京;第二,他既然前面说临时改变计划,决定“中止赴华”了,怎么又跑来上海?为什么不直接去新加坡?第三,这个所谓的“斐司德博士”到底是谁?11月13日,你在上海只停留了半天,他怎么会知道你在上海的歇脚处找到你?你认识他吗?不认识他怎么就相信他所说的话,怎么就不和蔡元培确认一下?
  其实,说穿了,也没有什么误会。事实上,也就在到达上海的那一天,他收到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正式通知,这恐怕是他急于要回国的主要原因。此外,他说斐司德博士曾向他提出“与我们从前的约定相抵触的留华的请求”他不能接受,说穿了还是钱的问题。还没得诺奖,日本出场费就已经2000英镑了,现在得了诺奖,怎么可能低于这个价?而斐司德博士很可能只是爱因斯坦的一种托辞而已。
  有一则轶事说,爱因斯坦把一张一千五百美元的支票夹在书里当书签用,结果把书弄丢了。还有一个故事说,人家请他在无线电上讲话,他拒绝了,说他不爱出风头。人家出了一千美元,请他只讲一分钟话,他也拒绝了,说他不需要钱。关于他为人淳朴的故事层出不穷,可是我们在他失约北大的事情中看到的却完全不是这样,也许,人都是有多面的吧。如果一个被认为是全世界智商最高的人会把自己的家庭住址忘记,那么他让人传颂他的淳朴的同时,又表现出贪钱的一面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这就是爱因斯坦,一个奇怪的人。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