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子里头拔长子, 一拔拔出34亿
阅读提示:虽然这么多虽然,比起另外两部,仍可算是良心之作了,起码,故事讲得圆,纯爱主线明确,环保大义清晰,还算笑得出来——是的,现在的电影“金线”,标准就是这么低。
记者|阙 政
史上最强春节档。从年初一到年初六,2016年中国电影春节档总票房最终定格在34亿。这个十位数也许看起来并不比去年超过400亿的大盘更夸张,但你要知道,去年春节档6天的总票房只有17.36亿。短短一年,中国电影市场就像“3·30”新政后的楼市一样,翻了个番。如果全年也有这样的表现,2016年的电影票房大盘简直可以冲向800亿。
不过,34亿里的大赢家,却只有3个:《美人鱼》《澳门风云3》《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3片联手,拿下的票房超过九成。而《美人鱼》不仅在大年初一上映首日就报收2.76亿元,打破了由《港囧》保持的国产电影首日票房纪录;截至大年十五元宵节,更已经打破去年夏天由《捉妖记》创下的24.38亿国产电影票房纪录,达到惊人的27亿。想当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以12.46亿惜败于《泰囧》的12.67亿,短短3年后,就用《美人鱼》将最高纪录码到了当年的两倍以上。
城不会玩
票房为什么那么高?基础建设是必要条件。2015年,全国影院建设依然火热,各种有关电影的新政,都明确提到了对加强影院建设的扶持和鼓励。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全国上下新增影院1420家,新增银幕8035块,平均下来,每天神州大地上都会多22块。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银幕数量已超3万块——而这个数字,在2012年还只有9000块,在2001年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时,更只有不到2000块。
那一年,不到2000块的银幕产出的全年票房都不过10亿,还比不上如今一部热门电影的票房——仅2015年超过10亿的国产电影就有5部之多——《捉妖记》《煎饼侠》《港囧》《夏洛特烦恼》《寻龙诀》。
“小镇青年撑起电影票房的半边天”,这种迹象,早在2012年已经萌芽。《新民周刊》就曾报道过二三线城市“小城市撼动大市场”的情况。当年,包括“大地电影”“浙江横店”在内的一些聚焦二三线城市的院线,年度票房增长率就已经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当年,银幕数以每天10块的速度增长着,而每10块中就有4块落地二三线城市。
经过三年多的纵深发展,今时今日,可以说,小镇青年已经撑起了电影票房的大半边天。尤其国产片,二三线城市的票房产出比例都要远高于一线城市。反观国外进口大片,如《速度与激情7》《侏罗纪公园》,却仍然是一线城市受众更多。而在一线甚至二线城市的影院布局都接近饱和之后,影院建设更是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挺进。
今年春节,一篇名为《返乡传媒研究员说乡镇文化消费:小镇青年求会玩的城里人带飞》的文章传遍了朋友圈。作者邓文慧在文中记述了自己返乡后所感觉到的“文化娱乐设施的极度匮乏”:
“正月初三下午1点过,按照传统农村习俗,正月初三正是走亲戚的时候。但是小镇的中心街区此刻热闹非凡,人流最为集中的是两个地方,第一个是2014年才落户小镇的茶座,茶座设计成小包间的形式,共有约25个包间,坐满能容纳约100人。此刻茶座基本坐满,朋友相聚打牌的、纯聊天的,甚至还有拿着Pad躺着看剧的,姿态各异、自得其乐,笔者就是在这个茶座里听到小伙伴感叹‘要是有个电影院就好了’。第二个人流集中地是茶座对面的小广场,此刻有一个充气儿童游乐场临时搭建在广场上,小朋友们蹦蹦跳跳人头攒动,游乐场四周是看孩子的家长……”
文章特别提到,小镇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消费文化商品的能力,“空有消费需求,而无消费对象,真正是存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然而,城里人就真的如附近没有电影院的小镇青年所想象的,那么会玩儿?会飞?其实也不然。身在城市的记者,看到的也只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城不会玩”——朋友圈里除了晒晒饭桌酒菜,也就是晒晒电影票根了。和小镇一样,春节就是为走亲访友特设的节日,一大家子吃完团圆饭,父母长辈架起麻将桌,小辈还能干啥?也无非就是一起去看个电影罢了。
于是你会发现,因为消磨时光的休闲模式太过单一,从年初一到年初六,黄金时段的电影票几乎一座难求:中午时分去买下午的电影票,已经只剩边边角角位子。现在可以回答那个票房为什么这么高的问题了——票房高不是因为电影有多好,实在是大家没地方消遣去啊。
对烂片要记仇
或许这又产生了第二个问题:既然电影好坏无关紧要,为什么《美人鱼》一家独大呢?《澳门3》和《三打》虽然在春节6天里产出的票房也不低,纷纷上了6亿,但是和美人鱼的14亿比起来,还是差了很远——考虑到许多观众是因为买不到合适场次的《美人鱼》才无可奈何转投了其他两部的怀抱,这种差距原本可以扩大到3倍。
回答也很简单,因为重要的妖怪固然要打三遍,可是吃过的亏却不能一而再,再而三——而无论是《澳门》系列还是新版的《西游》系列,此前都是让观众狠狠吃过亏的。
想当年,《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还没上映,圈中就流传着这样的消息:全国的特效公司都在加班加点给《大闹天宫》做后期——不是“举全国之力”那种,而是收拾烂尾楼那种。此前主打的“震撼特效”,等到成片了一看,简直是震撼可笑:孙猴子去做弼马温,天庭里上百匹马全是一模一样的!被吐槽:是不是建模就建了一匹然后复制粘贴了?至于故事,更通篇都是尿点,叫人如坐针毡。
两年以后,第二集《三打白骨精》又来了。纵使有巩俐坐镇,纵使号称“特效比上一集不知进步了多少”,但观众是记仇的——那些记性不好的,当他们在电影院里和两年前一样又睡着的时候,相信我,等到下一部《真假美猴王》或者《金银角大王》再来的时候,他们也会终于想起来的。
这几年,“西游”IP一路火爆,先有《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再是《大圣归来》创下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网剧改编成大电影《万万没想到:西游篇》,《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明年还将有《西游伏妖篇》……只是,在这一大波西游IP中,能够将故事讲到及格线以上的,恐怕目前还只有《西游降魔篇》和《大圣归来》。其余几部,离1986版《西游记》电视剧的叙事水平都还很远。
至于《澳门风云》系列,完全就是贩卖港片情怀。如果说第一部还算炒冷饭炒得比较花心思,那么续集2和续集3就完全是乱来。想当年第一部《澳门风云》时,王晶还是讲创作规律的——以港片极盛时期流行的“赌片”为核心,有铺垫有高潮有逆转,还有各种经典港片元素的植入。就像他2012年时重新执导的《大上海》一样,给人的感觉,虽然故事陈旧,感情俗套,但起码故事是能自圆其说的,观众情绪是能勉强带动的,作为爆米花电影也是合格的。
然而续集是怎样的呢?想插一个《赌神》的段落,就让发哥摇骰子;想致敬《监狱风云》,就让张家辉穿上狱服;想戏仿《大话西游》,就安排罗家英唱only you;想恶搞《英雄本色》,就念“不喜欢别人用枪指着我的头”……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想到哪儿拍哪儿,这就是《澳门风云》续集对于港片经典元素的“量贩”模式,买一送一,要一奉十还包邮哦!
江郎才尽又想从电影热钱里分一杯羹,复制自己已经很跌份,居然还沦落到东拉西扯拿别人的东西来背书,还掩耳盗铃地将“毁人不倦”奉之为“致敬”——我就想问一句,《澳门风云3》这么一通致敬,你给吴宇森分票房了吗?你给林岭东分票房了吗?你给刘镇伟分票房了吗?
回头再看周星驰,虽然这一次《美人鱼》他也有吃老本的嫌疑,虽然部分影像也粗糙到口型和台词都对不上,虽然植入广告也是又多又硬……虽然这么多虽然,比起另外两部,仍可算是良心之作了,起码,故事讲得圆,纯爱主线明确,环保大义清晰,还算笑得出来——是的,现在的电影“金线”,标准就是这么低。
港式尊严今何在
矮子里头拔长子,一拔也拔出了34亿。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贺岁档的三部热门电影,导演都是香港人——周星驰、王晶自不用说,《三打》的导演郑保瑞,早年也曾跟随林岭东、杜琪峰、叶伟信做副导演,在香港因为《狗咬狗》《意外》《车手》等作品成名,是港片衰落以后难得几个试图重振风骨的新导演之一。
虽然香港导演北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前,但2001年加入世贸后的这一波“香港导演北上潮”,却又与前不同。此前的北上,多是出于作者型导演的创作需求,从李翰祥到许鞍华,都是为了跳出香港电影的小圈子。而此后的北上,却多出于市场考量——上世纪90年代末,香港本土电影票房缩水到鼎盛期的1/4,加上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几乎溃不成军。当时就有敏锐的电影人试水内地,等到2003年6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签署,这一波北上潮终于宣告正式来临。
当年,曾志伟就曾放话:“两地电影界限将越来越模糊,香港电影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记忆。”而事实上,由于两地合拍片要求大陆演员所占比例大于1/3,影片情节也要与大陆有关,也确实使得合拍片中的“港味”越来越淡。经过十多年的合作共拍,许多香港明星也北上发展,常常出现在内地的综艺节目中,导致很多合拍片如果不挑明,观众根本不会意识到其中的香港“血统”。
十多年里,能够真正接通两地地气的导演并不多。像陈可辛这样能够把握时代新气息新故事,拍出《中国合伙人》《亲爱的》这样佳作的屈指可数;像彭浩翔这样继续洞察都会男女情感世界,拍出《春娇与志明》《撒娇女人最好命》的,也少得可怜。
对两地差异的无所适从,使得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裹足不前,只敢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试水——黄百鸣的“喜事”系列虽然日渐萧条,但他看好“功夫”的前景,《叶问》系列尚算成功;徐克凭借“狄仁杰”系列重回诗意武侠,凭的是个人魅力和坚实的老底。曾经个人风格强烈的陈嘉上,则转头去做《画皮》《画壁》这样最受市场欢迎的魔幻烂片;今年,就连《香港制造》《榴莲飘飘》《去年烟花特别多》的导演陈果,都屈服于市场做起了《谋杀似水年华》这样的悬疑片……
看看4月即将开办的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最佳影片的《十年》《可爱的你》《智取威虎山》《叶问3》《踏血寻梅》,香港以外的观众很可能只看过一部《智取威虎山》。而提名影帝的五位,竟然是四大天王中的三位混搭梁家辉张家辉——每个人身上都有半个世纪!
当港片年产量日渐减少到都不能撑起一个产业,当最佳影片要凑齐五部都很困难,当年轻演员青黄不接只能老汉上马,金像奖是一年比一年更不景气了,但与此同时,香港导演们却一个更比一个风生水起——今年贺岁档就不用说了,去年的《捉妖记》导演许诚毅是香港人、《智取威虎山》的徐克是香港人、《天将雄狮》的李仁港,也是香港人。
一些香港导演通过捕捉市场新热点赢得了票房,还有一些呢?通过贩卖情怀。这些年,内地不少被港片喂大的影迷开始进入影视行业,电影中自然也出现大量集体回忆式的港片元素——《煎饼侠》《港囧》《夏洛特烦恼》莫不如此。有个名叫王晶的香港老牌导演瞧在眼里,便也顺水推舟重新下海——就像个泰坦尼克号灾难的旁观者,眼见得船沉了,划个小舟过去把烂船上的三斤钉拆下来卖。
对此,只能引用一位观众的评论:“我老爸时代的旧笑料到现在还好意思拿来第 N 次循环再用?一想到是真金白银买票进场便实在笑不出来。”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