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大熊猫婉转大电影

日期:2017-04-0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记者|阙 政
 
       在我国华夏大地800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家族,混迹黑白两道。
  他们的家族几经变更,甚至遭遇过衰危没落,在连续数十年的世界级危险警告下生存。
  他们就是——大,熊,猫。
  即使在电影和动画片里,他们也是教父一般的存在——要么不演,要么就是唯一的主角,大明星,一上场,就打破纪录电影纪录,打破动画电影纪录……
 
他们诞生在中国
 
  去年暑期档,一部名叫《我们诞生在中国》的纪录片脱围而出,以6600多万的总票房,刷新了中国纪录片电影的票房新纪录,并在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喜获最佳纪录片奖。
  叫好又叫座的背后,是影片的三位主角——金丝猴、大熊猫、雪豹——它们不仅是纪录片中绝对的大明星,更是驰名中外的珍稀野生动物,而且,它们都诞生在中国。
  纪录片的导演陆川,多年前就因为另一部关注濒危野生动物藏羚羊的电影《可可西里》而成名。但是这部最新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却没有将摄影机对准野生动物的艰难处境,没有重点讨论环保话题,而是密集展示了金丝猴的活泼叛逆、大熊猫的憨态可掬、雪豹的矫健身姿。以至于有媒体评价说它“快乐得不像陆川的电影”。
  原因说起来也简单,这部由中国、美国和英国联合拍摄的纪录片,出品方之一正是好莱坞的迪士尼影业。2016年迪士尼接连推出了《疯狂动物城》和《奇幻森林》两部动物电影,全部大获成功,而《我们诞生在中国》正是迪士尼的年度“动物三部曲”之一。
  “迪士尼要求我去拍一个给全世界小孩看的快乐的电影,我一开始是拒绝的。”陆川说,“因为我知道中国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很差,我看到更多的是它们的挣扎。”一开始,他觉得迪士尼不了解中国,但随着拍摄的进行,陆川却发现,原来自己也不够了解野生动物。
  来自法国、英国、美国、德国四国的五位摄影师,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深入卧龙、神农架、可可西里、三江源、盐城等多个自然保护区,拍摄了350个小时的素材。看到这些素材,陆川发现,“动物的生活轨迹里至少百分之七八十是快乐的。即使生命再艰难,支撑他们在阳光下奔跑,在风雪中伫立的力量,是一种生命本初的快乐。当我捕捉到这种真实的快乐之后,我就尽情地去抓这些快乐的瞬间。”
  于是,《我们诞生在中国》最终被拍成了一部展现大熊猫、雪豹、金丝猴3个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家庭的暖心成长与生命轮回的故事。还有一个拍摄花絮:片中雪豹捕食羚羊后,满嘴是血,但为了达到迪士尼的家庭标准,后期制作时,特意将每根毛上的血迹都擦干净了,雪豹的嘴始终是雪白的。
  这样的改动当然也为纪录片招来了非议。但陆川解释说:“这不是一部动物纪录片,而是剧情电影,它是有剧本的。”
  作为导演,陆川本人并不被允许出现在拍摄现场,因为虽然是一部剧情电影,在拍摄期间却必须全部以纪录片的拍摄伦理去对待——不许投喂,不许干涉,不许改造自然环境,不许用各种方式引导动物去做和它们生活习性不一样的行为。
  不过,一旦到了制作期,就完全按照商业电影的方式去讲故事——前方拍摄队伍每两三天就会送回一次素材,陆川会根据素材的情况不断调整剧本。最终,影片定位在了三个家庭的故事——栖息于四川竹林的大熊猫、隐居于雪域高原的雪豹和攀缘于神农架的金丝猴。看起来是不是很像好莱坞影片的经典结构?
  每段家庭故事本身也充满了剧情和张力。比如金丝猴淘淘,经历了一个离家出走、跟着流浪猴瞎混的叛逆阶段,又经历了寒冬腊月回归家庭、于猎鹰之爪拯救妹妹的成熟期。冰天雪地里,一家人金毛上挂满了霜,依偎在一起取暖的场面温馨感人。
  而大熊猫丫丫抚育女儿美美的故事,在陆川看来,足以让初为人父的自己浮想联翩。大熊猫生来爱爬树,年幼的女儿美美一直向往着树梢的风景,却被护犊的妈妈拿住不放。可娘胎里的孩子终究要自己探索这个世界,宠爱女儿的大熊猫妈妈丫丫也不得不学着放手,让美美一试身手。此时,周迅为纪录片所配的旁白响起:当熊猫学会了爬树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她不再需要妈妈了。镜头一扫,边上的熊猫妈妈丫丫,神情中露出孤寂之色。
  好在,美美的第一次上树以“滚滚滚下树”的失败告终。她重新回到了妈妈的怀抱。在一只蝴蝶就可以把她吓得一路滚下山的年纪,美美和妈妈还有一段悠长的亲子时光可以慢慢享受……
  正是这样的丰富故事情节和无处不在的萌趣,为《我们诞生在中国》赢得了巨大的成功。
 
神龙大侠赚翻全球
 
  《我们诞生在中国》并不是好莱坞巨头第一次瞄准中国的国宝大熊猫。早在2007年,美国动画巨头梦工厂就开始着手拍摄后来成为其代表作的动画片《功夫熊猫》了。
  将“熊猫”与“功夫”联姻,足见梦工厂的脑洞和勇气。要知道,在中国传统动画片里,熊猫先生一直都是老好人般的存在。他们温和、慢性子、彬彬有礼,最合适的角色就是去开个百货商店,所有森林动物的需求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无论是长颈鹿的围脖,还是小松鼠的红舞鞋。从来没人想过,熊猫也可以玩功夫。
  不过,将熊猫和功夫配对,其实也是一种好莱坞式偷懒思维的结果——他们一想到中国,就是那么几个元素:功夫、熊猫、灯笼、剪纸、包子、面条……所以,当这些元素后来被一股脑地加入《功夫熊猫》时,中国观众也只有会心一笑。
  2015年,国产动画《捉妖记》问鼎票房冠军。但许多人并不一定知道,《捉妖记》的导演许诚毅,曾经为梦工厂效力数十载,正是他们的元老级动画师之一。
  2007年梦工厂着手策划《功夫熊猫》时,身为华裔的许诚毅本该在这部充满中国元素的动画电影里担纲主力。他说自己很惭愧:“公司里好几个华裔动画师,没有一个懂功夫,我虽然是香港人,也只懂得看,不懂得打,反而是一位法国同事学过中国功夫。”
  不过,《功夫熊猫》的番外篇《盖世五侠的秘密》,最终将导演一职交到了许诚毅手里。让他很高兴的一点是:可以在片子里使用中文——“虽然对白仍然是英文,但电影画面里出现的字都是中文,比如说鹤大师寄身的武馆,我就直接给它起个名字叫‘力大武馆’。现在想起来挺二的。”
  《功夫熊猫》诞生后,大杀四方,一举成为梦工厂的招牌之一,全球揽金无数,也直接催生了2011年的《功夫熊猫2》和2016年的《功夫熊猫3》——别看这年头微胖界人士到哪儿都受点歧视,圆胖界的熊猫阿宝却是风靡全球的大人物,在票房表现上更是真正的“神龙大侠”——《功夫熊猫1》曾创下内地第一部票房过亿动画片的纪录;《功夫熊猫2》在全球创下6.5亿美元的高票房,使得韩裔女导演Jennifer Yuh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导演,还曾稳夺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功夫熊猫3》更是拿下了10亿票房,成为梦工厂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动画系列。
  而《功夫熊猫3》还有一点特别——它是熊猫阿宝第一次出口转内销——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它成了第一部中美合拍、而不是美方独立制作的《功夫熊猫》。
  正如梦工场动画首席执行官Jeffrey Katzenberg所说,《功夫熊猫》的核心是融合了好莱坞的顶尖技术和浓厚的中国文化元素。但是,在前两部里,功夫熊猫其实没中国人什么事儿,浓厚的中国元素也主要是西方人眼里代表性的包子面条、剪纸、功夫……到第三部,中国人才算真正参与了制作——由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上海文广集团、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和美国梦工场动画联手打造的“东方梦工厂”,参与了中文版的大量制作。
  此前,好莱坞动画片引进到国内,只需重新配个音。但这一次,中文版的角色口型和中文台词居然也是能对上的!不像从前,如果中文喊了一声“什么!”你会看到银幕上主角的口型显然是“what!”
  原来,这一次中方与美方的配音演员,都是在没有动画成片的情况下,对着故事板配的音。随后,东方梦工厂再根据中方演员的口型,制作出同样的角色口型。所以给阿宝配音的黄磊才会说:一边配音,一边都被摄像机录下来。就是为了后期研究口型用的。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一部动画片的配音工作其实要早于动画片本身的制作。而这正是因为制作动画时,动画师需要根据配音来安排合适的口型给角色,所以当一部动画片有了故事板的时候,就会请来配音演员,根据故事板上的情节、情绪和台词给角色配音,配音完毕,才开始真正的制作——如此才能保证动画片放出来的时候,口型和台词严丝合缝。
  其实不只是好莱坞,日本动画和美国电视网的动画片也对大熊猫情有独钟。日本动画《白熊咖啡馆》里最具人气的角色不是白熊,而是那只好吃懒做,好不容易应征去动物园“卖萌”,却又当众打瞌睡的熊猫胖达。美国动画系列片《咱们裸熊》的三位主角里,也有“宅男熊猫”的身影。不过,和《功夫熊猫》不同,这两部动画里的熊猫,还是被赋予了熊猫的默认属性:宅、懒、萌。
 
《熊猫宝宝》萌出国界
 
  最近,又有一部关于大熊猫的纪录片火了,它就是《熊猫宝宝》。这部由英国独立电视台(ITV)和良友(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纪录片,首播就是在英国ITV,随后又在北京纪实频道、湖南金鹰纪实频道和爱奇艺网络端陆续播放,一路圈粉。
  《熊猫宝宝》是第一部拍摄大熊猫生产过程的纪录片,当时英方的导演甚至表示:如果拍摄不到熊猫出生瞬间的镜头,整个纪录片项目都会被砍掉。
  中方的摄影师是惠营,他也是陆川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的摄影师之一,不过他当时负责拍摄的却不是大熊猫,而是雪豹。雪豹非常难拍,动作又快,蹲守一两个月可能一个镜头都拍不到。有了这样的经验,再拍摄大熊猫生产时,惠营却又遇到了新的困难。
  困难在于:大熊猫即使到了生产前夕,你却连它们是否已经怀孕都无法确定。因为大熊猫不但“孕相”不明显,还会有“假怀孕”的情况出现——明明没有怀孕,却有种种怀孕的表现,例如厌食。据说还有熊猫会为了争取更好的待遇而假装假孕,也是没谁了。
 而身为国宝,又令人无法对她进行体检——除非麻醉,否则无法强制采血或者做B超,而麻醉本身就是带有风险的。
  于是,到了熊猫闽闽临产的时刻,惠营除了彻夜等待之外,别无他法。这一等,就是3天。
  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第一次做妈妈的闽闽在自己的隔间里调整各种姿势,时而用背抵着墙,时而卷起身子,时而表情痛苦地抓墙,想要集聚力量生下幼崽。可是整整3天过去了,几乎筋疲力尽的闽闽还是没能顺利生产——在大熊猫繁育中心,还没有哪只大熊猫能在经历3天的分娩后幸存下来。
  大家都非常着急,却什么忙也帮不上。“半夜的时候由于痛苦,它一直呻吟,不停抓内舍的铁丝网,好几个指甲都劈了。伴随着痛苦的叫声,一宿。饲养员也在办公室看监控盯着。就那样折腾了一宿,天亮了,居然安静下来没有动静了……饲养员和专家过来看它为什么还没有生产。专家通过观察一直在说产道扩张不够,而且第一次当妈妈,有可能胎儿没有能够娩出,憋死在产道里面了,甚至还可能需要手术取出。”惠营说,“我一个大男人一听见这些,眼泪在眼眶里开始打转了……亲眼见证其生产的种种痛苦,如今却要见证胎死腹中。困顿,劳累,沮丧,饿但是吃不进去饭,但还是要继续等!”
  终于,快到中午的时候,闽闽突然出现很强烈的宫缩,不久,响亮的小熊猫叫声传遍整个笼舍!惠营的摄像机拍下了熊猫妈妈面朝天娩出宝宝的珍贵镜头!
  原来,这竟然是一个巨婴——体重212克,几乎是一般新生幼崽的两倍。要知道225克就是熊猫宝宝的体重最高纪录了,而这个“巨婴”宝宝几乎就要打破纪录!
  其实,《熊猫宝宝》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完整呈现了大熊猫的生产过程——它更是完整呈现了隐藏在中国大山深处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三大基地——雅安碧峰峡大熊猫繁育基地、都江堰大熊猫救助康复基地和卧龙保护区。
  也正是这三大基地,为国宝大熊猫实现了一条龙的保护:滚滚们在碧峰峡出生,在都江堰结交朋友,又在卧龙逐步“野化”,重新回归自然。
  2015年,雅安碧峰峡基地已经破纪录地诞生了22只大熊猫宝宝。这里是育婴护婴的最前线,负责大熊猫从受孕到生产,从迷你到小号到中号的全过程。熊猫多产双胞胎,而生了双胞胎的熊猫妈妈则会选择其中一只健壮的进行抚养,弃另一只不顾,这时候,就轮到人工喂养登场了。工作人员与熊猫妈妈斗智斗勇,用蜂蜜骗取她的信任,换来挤奶的机会,给“不被待见”的弃子吃。
  而在都江堰基地,则有一位“英雄爸爸”盼盼,今年已经30岁,繁衍了130只后代。不仅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大熊猫,还以30岁的高龄成为最年长的雄性大熊猫。而当年,它正是一只野外遇险获救的大熊猫。如今,一岁到一岁半的大熊猫小朋友,都会来都江堰玩闹、爬树、交朋友,培养感情和熟悉气味。
  卧龙保护区则是超级大的一片森林,这片20万公顷的保护区,既是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也是大熊猫适应野生环境的重要试验田——两岁以后,大熊猫会被送到这里,学习野外独立生存。当然,身为国宝,它们还是戴着无线电子追踪项圈,以便观察员们随时随地了解近况。
  据说纪录片播出时,英国ITV的观众为了看这部片子,居然连跨年派对都取消了!评论区也被大熊猫全全占领——
  “可以说是今年最吸睛的电视节目!可爱到爆!”
  “我在跨年夜看熊猫宝宝的节目,疯啦我真的是!”
  “如果你可以让我生个熊猫宝宝出来,我现在就想要个孩子!”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