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当中国反腐剧红到海外

日期:2017-04-1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BBC将《人民的名义》和美剧《纸牌屋》进行比较,但认为《人民的名义》有巨大的中国特色——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吸引观众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其真实坦率地描绘了中国政治生态丑陋的一面,同时也在于其蕴含着国家检察机关惩治腐败的强大决心。
记者|金 姬
 
        在中国影视剧历史上,如果说哪一部剧可以做到“全球同步热播”,那非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莫属——自3月28日播出以来,截至4月15日,全网累计总播放量突破百亿次、收视率最高破5,连海外社交媒体脸书、推特、YouTube等平台也在热议该剧,其中YouTube几乎是与湖南卫视同步更新。
  这部“现象级”的作品,也让更多老外第一次知道,中国电视剧不是只有玄幻、宫斗和婆婆妈妈。
 
外媒热议中国版《纸牌屋》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人民的名义》开播前,国外主流媒体早已密切关注此剧。
  根据《参考消息》的报道,早在3月24日该剧尚未播出之时,英国路透社就已经用“紧张刺激”来形容这部剧的剧情了。报道援引编剧周梅森的话表示,“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任务和要求,让反腐题材作品上不封顶,天塌不下来。”此外,路透社专门介绍了《人民的名义》背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的重要作用,“它是中国为反腐败设立的机构之一。”路透社说,“中国将继续采取重要举措,推进制度化反腐。”
  “过去(中国)政府可能认为反腐题材电视剧是一种负面的东西。但现在不同了,因为腐败是应当直面的问题,它不会因为你闭上眼睛就不存在。”《人民的名义》3月28日开播当天,英国《泰晤士报》网站也援引了周梅森的话。文章还写道:“在中国政府做出的‘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承诺下,过去几年来,不少官员在反腐行动中锒铛入狱,而共产党一直认为反腐行动是一场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斗争。”
  电视剧热播后,美国媒体也纷纷跟进。3月30日,美国CNBC网站就以《中国的反贪运动也许就在你身边的屏幕上》(China's anti-graft campaign may be headed for a screen near you)为题,进行了大篇幅的重点报道,为国外网友介绍了这部反腐神剧。“外籍情人、特警出动和钞票铺就的床——这些元素出现在中国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然而,更让人意外的是,该剧的主要反面人物是中国高层政府官员。”
  CNBC网站认为该剧真正吸引人的原因,是针对中国政府高层腐败的打击。《人民的名义》是自2004年以来,第一部描述高层政府腐败、并将其作为中心主题的电视连续剧。它也是习近平在2012年发动“反腐斗争”的最新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告诉当地媒体,它每年将委托拍摄至少两部关于反腐的电影和电视剧。可见《人民的名义》并不是反腐电视剧里的一枝独秀。CNBC网站援引中国市场研究集团一位分析师的观点称,《人民的名义》的热播,作为在中国十九大之前首次播映的“主旋律”电视剧有其重要性。
  同一天,美国新媒体新闻网站Quartz则以《介绍反腐斗争的中国最新电视剧,观看次数已达3.5亿次》(China's new TV show about how good it is at fighting corruption has been viewed 350 million times)作为文章标题,指出:《人民的名义》传递了中国是“一个人民的国家,所有的权力属于人民”的信息。
  Quartz强调,这部耗资1.2亿元的电视剧仅仅是中国检察院影视中心已生产的5部反贪污题材的戏剧之一。这一中心在2015年收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指示,将生产更多反腐题材的电影和戏剧。报道还描述了中国老百姓们“全民追剧”的盛况:“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受到了广大中国老百姓的喜爱,不过年轻一代网友更喜欢用段子和表情包来表达他们对这部剧的喜爱。”
  国内真正意识到《人民的名义》红到海外,可能是“达康书记”扮演者吴刚4月8日在微博上表示“国际化啦”,并连发三个点赞手势,配图正是英国BBC当天对该剧的新闻报道截图。在这篇题为《中国反腐电视剧掀起收视热潮》(China laps up glossy TV corruption drama)的报道中,BBC将《人民的名义》和美剧《纸牌屋》进行比较,认为《人民的名义》有巨大的中国特色。“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吸引观众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其真实坦率地描绘了中国政治生态丑陋的一面,同时也在于其蕴含着国家检察机关惩治腐败的强大决心。”
  BBC分析称,对腐败案件“大尺度”的呈现以及对检察机关官员的正面塑造,是这部剧成功的两大主因。《人民的名义》有不少对政府官员腐败案件的“大尺度”呈现,比如处级干部4年受贿2亿多现金,副市长案发后连夜潜逃美国等情节。同时,BBC也强调,对腐败案件的真实呈现只是这部剧成功的原因之一,剧中对检察机关官员的正面塑造同样功不可没。除此之外,BBC还使用了大量篇幅介绍主演、人物关系,以及拍摄花絮。
  新加坡《联合早报》也关注了这一热播剧,称其为中国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报道指出,该剧最吸睛的亮点是大尺度、真实地反映政治黑暗面的剧情。一方面把曾经属于禁区的内容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展露出来,满足了观众对贪腐内幕的猎奇,另一方面贪官狼狈落马痛哭求饶的画面,既让老百姓看了大快人心,又对官员起到警示作用。剧中正派角色对贪官振振有词的斥责,起到了政治宣教的作用。
 
“国剧出洋”,模式待更新
  
  在《人民的名义》之前,国产电视剧通常走出国外的模式往往是——国内火了以后再把版权卖出去,这样对于海外观众而言,就有一个时间差。
  即使是国内发行和海外发行同步,在经历了谈判、购买、翻译、重新剪辑排播这些复杂的工序之后,注定了大多数国产剧很难做到国内和海外的同步播出,海外播出的时间要大大晚于本土。当然也有特例,《大秦帝国》《苍穹之昴》等剧反而是海外早于国内播出。而《曹操》《王阳明》等剧在海外早已播出,国内还未上映。
  至于中国百姓喜欢的电视剧,是否也能得到外籍观众的喜爱,也是个未知数。以首部在美国主流媒介平台以收费形式播出的国产电视剧《甄嬛传》为例:2015年3月,美版《甄嬛传》在美国Netflix视频网站开播。该网站为收费网站,网友每月花12美元便可观看。与原版讲述甄嬛与皇上以及后宫诸多后妃的爱恨纠葛不同,美国版将故事聚焦在甄嬛和果郡王的悲欢离合。
  由于翻译上的不给力以及文化上的差异,美版《甄嬛传》反响也不尽如人意。有分析认为,此次遇冷也属正常,首先76集的长篇被美国团队大胆剪成6集、每集时长为90分钟的短剧,其中被中国观众津津乐道的宫斗戏大幅“缩水”,感情戏则相对完整“幸存”。有业内人士称,欧美电视剧的叙事方式和中国电视剧差异很大,美国观众的观看习惯和审美需求,要求中国电视剧必须进行大幅删减和改编,但这样的“动刀”又会使剧作丧失原有的文化韵味。事实证明,6集版的《甄嬛传》虽然符合了美国观众的观看习惯,却带来剧情跳跃性大、美国观众理解困难的问题。
  此外,《甄嬛传》剧名被译成了“宫中的后妃们”,这尚符合主题,但刑罚“一丈红”则被直译为“罪孽深重的红”、颇有意境的“惊鸿舞”则成了“飞翔的野鹅”。网友感叹:“原句中诗情的浪漫,荡然无存!”
  而且,之前出口海外的国产剧,以古装剧居多。从国人心目中的经典86版《西游记》,到新世纪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大批古装剧。其中,《雍正王朝》在海外掀起一个高潮,《还珠格格》也在韩国创下收视奇迹,横扫韩国电视台黄金档。而2015年《琅琊榜》在国内热播的同时,就已收到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订单。
  有业内人士称:“从品质来讲,中国内地古装剧是全世界最好的,而海外市场对于古装片的需求几乎是刚性的。古装剧的价格一般比现代剧贵。”据知名编剧六六透露,海外接受度最高的是历史剧、武侠剧,这两类剧从来不缺观众。早前尤小刚的一系列“秘史”剧在海外的营销就颇为成功,屡获欧洲电视大奖,东欧和中东地区都有电视台购买并播出,还被北美的一些图书馆收藏。但像穿越剧《宫》、戏说为主的《怪侠一枝梅》,韩国观众就不怎么买账。
  由于文化差异较小,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近,中国影视作品进军东南亚、非洲大陆相对比较容易,哪怕是现实题材也有很多“拥趸”。
  1993年,电视连续剧《渴望》首次在越南中央电视台播出,从南到北引起极大轰动,直至10多年后,越南人对《渴望》依然念念不忘,应观众要求,越南电视台又重播了一次。歌曲《好人一生平安》,至今仍回响在河内的大街小巷,许多越南人称挑媳妇的标准都是“像刘慧芳那样的好姑娘”。
  2011年底,《媳妇的美好时代》(改名为《豆豆和她的婆婆们》)以斯瓦西里语版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首播,连续热播3个月。因为要求重播的来信实在太多,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不得不在一年后安排重播。随后,《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咱们结婚吧》《奋斗》《杜拉拉升职记》等多部电视剧也在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及、塞内加尔和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受到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叫好的国产剧,未必挣钱。受限于国内影视公司的海外资源、从业人员外语能力等原因,大多数影视公司会将代理交给中国国际电视公司进行海外发行。而在它主导下的海外发行,往往和政策共生相连,大多都是随着中国外交资助或者是援建项目输出文化资源。而这种不受市场调配的发行,价格自然不高,很多都是以白菜价“贱卖”。
  这一次,视频网站Youtube之所以几乎与湖南卫视同步播出《人民的名义》,是因为海外粉丝充当“免费的搬运工”,甚至有民间翻译工作者自发翻译、上传带有英文字幕的版本以方便外国网友观看,方便老外追剧。
  当然,Youtube上的《人民的名义》是名副其实的盗版。只不过现在Youtube平台的宣传效果太好,而制作方也没有想到反腐题材的国产剧会在海外大热,所以干脆就当作海外的免费宣传。
  早年,刻录国产剧的录像带或碟片会流入海外市场,主要受众是旅居在海外的华人。随着视频网站的兴起,大家都习惯网上找资源。与此同时,受众也不仅仅局限于华人群体。
  很多海外剧迷通过Youtube迷上了“达康书记”——该角色被国内微博网友昵称为“dark.com”。而与国内网友不同,海外网友从这部剧中看出了其他门道。尤其是对中国反腐机构和反贪局人员、官衔的认知上,《人民的名义》无形中起到了普及知识的作用。比如就有海外网友对看不懂剧中的官衔表示“捉急”:“怎么办,我有点看不太懂,既不认识谁是谁,也不太懂内地的官衔名称。”不少海外华人或出国旅游的同胞也在海外网上开始追剧,纷纷表示“不能落伍”。
  如果《人民的名义》制作方现在抓紧时间推出带有英文字幕的正版电视剧,相信很快就能找到海外买家。当然,制作方还需要让Youtube等网站下架所有盗版资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