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反腐影视剧钩沉: 从观腠理到治骨髓

日期:2017-04-1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从前的国产反腐剧有三板斧:首先是抨击狂热的争权夺利;其次是立足市场经济背景,钱权交易不得善终,观众“看了解气”;再来就是透视“圈子”文化,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官场生态,唤起观众共鸣与反思。缺陷却也突出,剧情发展基本可被概括为:一桩大案牵引出主线剧情,一个清官“手撕”一张贪腐毒蛛网。
撰稿|孔冰欣
 
 
        “权力趋向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阿克顿勋爵在《自由与权力》中写道。
 
国产剧:从爆发到沉寂再复兴
 
  1995年,据作家陆天明小说《苍天在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上映,揭开了大陆反腐题材影视作品在世纪末前“文艺复兴”的新序章。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其沉郁深邃的思想主题,豪放苍劲的艺术表现,既有“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气象,又再度撞响肃贪倡廉的警世洪钟,可谓余音不绝、振聋发聩。
  尔后便进入了陆天明、当然更是周梅森的黄金时代:陆天明的《大雪无痕》(2000)、《省委书记》(2002);周梅森的《人间正道》(1998)、《忠诚》(2001)、《绝对权力》(2002)、《至高利益》(2004)、《国家公诉》(2004)、《我主沉浮》(2005)……由此二君担纲编剧的影视作品,支撑起了反腐剧集的半壁江山,亦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反腐主题的某些经典范式与教条——执掌权柄的梦魇、财帛美色的诱惑,人性耽溺于欲望的挣扎与沉沦,以及东窗事发、插翅难逃时刻的气急败坏、身败名裂,简直入木三分、历历在目,让普罗大众在窥探政治名利场千面一隅的同时,能够充分领会主创团队“揭发伏藏,显其弊恶,弘正气,扬清风”的旨归。
  此外,引发轰动效应的《生死抉择》(2000),剖析女贪官的《红色康乃馨》(1999)、《蓝色马蹄莲》(2001),管虎导演、陈道明主演的《黑洞》(2001)、《冬至》(2004),展露官员和黑社会勾结的《浮华背后》(2002),以及张嘉译表现不俗的“使命”系列——《反黑使命》(2005)《神圣使命》(2011),正邪较量僵持胶着的《人大主任》(2002)、《国家干部》(2005)……无不刚烈凝重、风雷激荡;不过,国人最熟悉也最陌生的官场,终究会从开篇的硝烟暗布、十面埋伏,回归到剧末的水落石出、乾坤朗朗。
  纵观这段时期的反腐题材影视作品,有两大特征:第一,故事多以基层反腐、地方反腐(虚拟的城市)为主。第二,电视剧多有同名小说,在文学界和影视界双面开花,很多著名官场小说作家往往肩挑反腐影视作品编剧之职。
  除此之外,在表现手法上,从前的反腐剧也有相似的“三板斧”:首先是抨击狂热的争权夺利,或许与竞争愈加残酷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因而备受观众关注。如《至高利益》中的赵启功副省长,行事作风永远只考虑个人的政治前途,大搞形象工程,掏空地方财政,插手司法事务;再如《绝对权力》中的赵芬芳市长,与人斗其乐无穷,打压敌手不遗余力,为搜刮政治献金不惜损害国有资产。其次是立足市场经济背景,通过不法手段攫取巨额利益总会被绳之以法,钱权交易不得善终,观众“看了解气”。再来就是透视“圈子”文化,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官场生态,唤起观众共鸣与反思。老乡帮老乡,同学帮同学,战友帮战友。各个阶层,各个团体都有不同的圈子,进不了圈子,一切免谈;进了圈子,还看造化。
  亮点如上所述,缺陷却也突出,剧情发展基本可被概括为“一桩大案牵引出主线剧情,一个清官‘手撕’一张贪腐毒蛛网”——一方面,主创团队毕竟多非深耕政坛的亲历者,生活阅历和社会体验的限制导致表现手法的苍白;另一方面,“政治正确”的要求覆盖了更尖锐的刺痛、更冲突的情绪,“大团圆”结局的预设和光明的尾巴是创新转型的压力。鉴于数量泛滥、开采过度、题材敏感特殊等因素,监管部门2004年始下文整顿反腐剧,自此,政治反腐题材影视作品进入了长达十年的“冬眠期”。
  十八大后,随着反腐工作的大力推进,反腐影视剧渐呈复苏态势。仅2015年一年,便有包括《人民的名义》在内的7部与反腐有关的电视剧在广电总局立项。恢宏的时代命题下,岂容文艺创作缺席。“大家说实话都憋着一股劲,再就是一味追逐‘小鲜肉’的市场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刺激,难道观众今天不需要拥抱现实的作品了?我不相信。”周梅森说。
  值得强调的是,“少而精”将是反腐剧“复活”的“绩效考核重要标准”,万不可乱哄哄一拥而上,重蹈覆辙。
  “我们领到的任务,每年电影最少一两部,电视剧最少两三部,而且必须是精品。不能一写反腐就写成案件剧,一写公检法就写成劳模剧,要有今天的时代特征,当下、眼前、现实的人物事件。腐败是世界性的难题,要站在足够的高度来表现。”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透露,“美国的《纸牌屋》表现的黑幕运作,不仅是权钱交易,权权交易也是腐败。腐败是现代社会的公害,共产党要割除人类的公害、毒瘤,需要多大的毅力、勇气?不要仅仅是几个腐败分子和正面力量角力,简单的正义战胜邪恶……要给出超出案件的启示。人性的复杂性要有充分表现,至高臻圣人,至低入地狱,把堕落的过程写清楚,否则回答不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人性弱点、制度漏洞、反腐决心、制度建设,要昭示出来,才最有针对性、震撼力、启发意义。” 
 
海外剧:英美意韩各出奇招
 
  回溯1970年代,意大利政治电影早早即隐藏着编导们浓厚的批判意味,对社会阶级矛盾、政治制度问题等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倾向。摄于1970年的《对一个不容怀疑的公民的调查》就采用了荒诞戏剧的方式讽喻现实:警察局长谋杀了自己的情妇,同僚面对众多明显线索闭目不看、充耳不闻,最后局长精神崩溃哭着要自首时,上级领导却规劝是其“精神压力太大,出现了幻觉”。电影背景恰为当时意大利的学生运动,警察局成了镇压人民游行的暴力工具,“反腐”的根源,直刺助纣为虐的意大利政治体制。
  而在1971年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一个警察局长的自白》中,警察局长因为法制腐败无法惩处黑帮,甚至要采用暗杀和恐怖袭击的方式来伸张正义,中心如噎,可悲可叹。
  资本帝国里,人民知道的太多,对执政党而言过于危险,好莱坞的“安全价值观”遂大行其道——通俗流行剧本中,反腐多和个人英雄主义联系在一起。一般是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的正义使者,愈挫愈勇,打击贱人,抱得美人归。《铁面无私》(The Untouchables)、《匪帮传奇》(Gangster Squad)等都归属此列。更严肃、写实的《洛城机密》(L.A. Confidential)则体现了奥斯卡级的水准:一起普通罪案,三条探案线层层深入,挖出整个腐败集团的利益链条。凯文·史派西、罗素·克劳、盖·皮尔斯联袂飙戏,你来我往、惺惺相惜,男人帮演技极具吸睛看点,正因敌友难辨,那种困兽式的张力才越发吊人胃口、摄魂夺魄。
 2013年,美版《纸牌屋》(House of Cards)的横空出世,则别有惊艳之感,尽管后劲略显不足,但华府政治的全息图以如此高清、凌厉的像素放射出道道光怪陆离的丑陋伤口,几令观众怀疑之前在《西翼风云》(The West Wing)里领略的可能是“假的白宫”。谎言、阴谋、杀戮,主角在其中无所不用其极,是理查三世式的暴君,在欲望的驱动下青云直上,黄泉永坠。
  韩国电影人的勇气与才气同样震惊四座。他们将深刻的检讨反省与娴熟的商业叙事体系完美结合,当涉及政治范畴的粒子在现实的熔炉中交相碰撞,强大的人性裂变不啻核武爆炸:《断箭》《素媛》《辩护人》《新世界》《老手》《局内人》……繁复的作品序列构筑了坚硬冰冷的镜像壁垒,大量关于体制与国家的惊世之论,有“万马齐喑”的颤栗感。
  最后的最后,当习惯自黑的大不列颠一出马,众小辈自当敛容凝神——英版《纸牌屋》珠玉在前,美版欲再攀高峰谈何容易!但英剧不只有《纸牌屋》,更有传世巨作《是,大臣》(Yes Minister)、《是,首相》(Yes, Prime Minister)被供上神坛,稳坐云端。由Jim Hacker、Sir Humphrey Appleby、Bernard Woolley三位“可敬绅士”所组成的“大英帝国男子天团”,既萌又油滑,频出绝句,一本正经耍官僚花腔,字字珠玑彰政治真理,政客们在台前“假·傻白甜+真·老油条”,在幕后又善推诿、爱虚荣,小事夸大、大事化无,分分钟让观众的笑声突破天际,细细回味,又怔怔淌下泪来。
  《是,大臣》《是,首相》系列无善无恶,但每一句令人不得不嘉赞“英语不愧是莎翁之言”的台词里,都涌动着无垠的佯装、打岔、下套、补锅、妥协,于是我们发现,所有的冠冕堂皇,都是肮脏的艺术。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