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浦东:江海之滨翻腾着中国梦
记者|阙政
星光理发店、日杂用品商店、院角的老藤椅、街头的二八自行车、手提式煤炉……30年前,走在上海浦东的洋泾街道上,这些景物就是时代的标配。
而今,走在“洋泾街”上,你依然可以看到它们熟悉的身影,这些烙印着岁月痕迹的老物件,依然在街道上静静承载着一代老上海人的记忆。只不过,如今的这条“洋泾街”并不在浦东洋泾,而是在松江盛强影视基地。
为了再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市民生活,电视剧《大浦东》剧组早在一年多前就在影视基地忠实于时代地搭建了这么一条“洋泾街”,完美的年代感,令走在这条街道上的演员都仿佛闻到了时空回望一般的焰火气息。
为什么要大费周章重造一条街?因为《大浦东》讲述的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浦东翻天覆地的风云变幻。这个个人与时代、国家休戚与共的故事,以大时代作为构建,却选择了浦东的一个小切口“洋泾街”进行叙事。12月11日,这部拍摄了一年多的电视剧终于登陆央视一套,第一集就带领观众重回改革开放之初的岁月。
年轻人的拼搏群像成为主心骨
“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率领金融代表团来华参会,受到邓小平的亲自会见。小平同志赠予他一张中国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这些来自‘华尔街’的专家们,争先恐后询问着中国金融发展的各种问题。当得知东海财经大学通过模拟课堂来培养未来的金融人才,金融家查尔德提出想去观摩模拟课堂的想法——模拟课堂上,财大学生赵海鹰和谢天阳的出色表现让查尔德兴趣颇大,特别是陈梦蕾的精彩回答,给查尔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视剧《大浦东》就在华尔街专家们赴华考察的故事中拉开了帷幕。“东海财经大学”经济系的一群学子们,成为了电视剧的主角——张博饰演的赵海鹰、李念饰演的陈梦蕾正是男一号和女一号。财大经济系的毕业生,在那个恢复高考后不久百废待兴的中国堪称是个香饽饽,赵海鹰有被学校保送研究生的机会,而陈梦蕾也早就被北京公司邀请去面试。但两人却志不在此,打定主意要去华尔街学习,再回国进行金融创业。
要去美国,不仅得筹备托福考试,还得兑换足够的美元——为了帮赵海鹰换美元,朋友钱春生不惜通过黑市进行交易,结果被打击投机倒把、倒买倒卖外汇的公安人员抓获,钱春生被判刑入狱,赵海鹰也因参与其中学业受到牵连。负气之下,他决定退学,成为金融家的梦想破碎,赵海鹰离开了校园。
从这一段梦想遭遇“阵痛”的情节,观众可以一窥改革开放之初,各种金融法律制度的模糊地带——“投机倒把”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项罪名,直到1997年,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才被正式取消。曾经的“中国第一股民”、人称“杨百万”的杨怀定,当年虽因国库券异地交易赚取第一桶金,却也有过长时间的心惊胆战,唯恐被冠以“投机倒把罪”入狱。和赵海鹰一样,杨怀定也是上海人,原本是上海铁合金厂的职工,因为上海人特有的精明和金融意识,他后来成为了在中国证券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的人物,还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投机倒把罪”被取消的第二年,他就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不过,在赵海鹰那里,故事才刚刚开始,他的人生际遇,将和浦东乃至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一样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他的人生情节中,也浓缩了一代金融人的梦想和初心——他们在历经挫折与失败之后,终于实现君子豹变,成为新浦东、新上海的金融界翘楚。
正是这样一群小人物的命运,一群在浦东改革开放大潮中为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美好生活和爱情而努力拼搏的年轻人群像,构成了电视剧《大浦东》的主心骨。而张芝华、郝平等老戏骨的加盟,又让剧情多了时代群像的呼应。片中,郝平饰演的“韩要强”是一位国有医疗器械厂的厂长,在金融改革浪潮中,他积极抓住机遇、推动工厂进行体制改革,最终亦成功跻身于中国金融市场成功实践者一列。
用小人物作为大时代的切入口
为什么要选择小人物群像作为大时代的切入口?《大浦东》编剧张强说,因为“雷暴降临,山林中的飞鸟最先预知;大地崩塌,深洞中的仓鼠是先觉者;海啸降至,洋流中的水母惊扑沙岸”。
要展现浦东在改革开放40年中的风云变幻,在创作之初,张强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选取什么视角?从哪个方面可以准确切入主题呢?
他想起了第一代浦东建设者赵启正的表述:“浦东开发是一首雄壮的交响曲,它的总谱是邓小平谱写的,指挥是党中央和上海市委,上海的建设者们有幸成为这个大乐队的演奏员。”
“在这首乐曲中,更幸福、更开放、更美丽是主题词。所以我想,充满活力、拥有梦想、敢于挑战、国际视野等等,这些应该成为创作的初衷。在《大浦东》的剧情中,我们用了一组年轻人:赵海鹰、谢天阳、陈梦蕾、吴一白等等,他们是刚从大学走向社会的学生。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在中国现代金融业仍处于孕育时期,他们有着雄心勃勃,认为上海将是未来的中国金融中心,有人勤奋务实,在实践中体现人生价值;也有人立志去华尔街闯荡,回国创业……”张强表示,“同时,主要人物还有卓老、赵国平、谢东、徐翰之、陈建华等多个参与浦东开发规划、建设、管理和为经济政策建言献策的基层领导干部、经济学家、金融高管等浦东开发的亲历者,他们从宏观到微观,从仰视到俯视,体现了各层各面人物在这段大时代中的改变与坚持梦想的努力。我想努力通过塑造这些鲜活的剧情人物,来展现个人与时代、国家休戚与共的主题。”
的确,在时代的洪流中,小人物和大时代一样面临着转型的阵痛。他们或陷于迷茫,或陷于爱恨,他们都是大乐队里的演奏员,没有他们的精心配合、高低应和,就没有这首曲子最终呈现的波澜壮阔。在电视剧《大浦东》里,每个小人物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个性——赵海鹰是“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他用信仰决定人生,用能力来践行理想;而谢天阳则不相信空洞的梦,他认为奋斗才是最大的机遇,机会就像手中的沙子,稍纵即逝,成功的关键就是要超越自己;女神陈梦蕾优雅而倔犟,她认为人生必须要有激情,尤其是独立的女性,只有始终奔跑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才有动力去发现更好的美。
从一张“飞乐股票”到金融之城
蚁群萌动,预示着一场“大地震”的到来。循着赵海鹰、谢天阳、陈梦蕾们的成长轨迹,观众也能从剧中直观地看到——当浦东开发开放之后,创下了多少个“中国第一”——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个金融贸易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上海自贸区”……
不仅如此,还能从中进一步看到世界经济大局在中国投下的印记——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等等。从一张“飞乐股票”到正当沸腾的金融之城,这条金融发展的情节视角,又构成了全剧中一条纵向的故事经线。
可以说,《大浦东》既是一部浦东新区深化改革的史实侧记,又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伟大成就的礼赞。浦东应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改革开放为浦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浦东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助推着这片土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剧中,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均被真实记录,使观众在观剧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到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历史事件,深刻感悟改革开放为群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的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上海在这40年间取得巨大成就,而浦东建设28年更是站在了新时代的潮头。”在张强看来,“爱上海的人很多,写上海的人也很多,拍上海的人更是非常多,不同年龄的、不同时代的、不同情感的,抒写这座城的历史、传奇、情感和生活。但是,以金融的视角,以30多年跨度去演绎浦东崛起的潮起潮落,在影视作品中《大浦东》应该是第一次。上海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是不一样的。时光流逝,20-30年代那座魔幻疯狂的远东之城已成为过去。上海从旧时代的创伤中苏醒,今日的上海时尚、绚丽、高雅、辉煌、繁花似锦,正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中心,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成为改革开放的象征。”
在讴歌伟大时代、展现改革带来风貌巨变的同时,张强也没有忘记,为这座城市注入生活的烟火气。“记得有个曾经在上海当过财经记者的朋友讲过,浦东今日的高楼大厦夹缝之间,吴昌硕纪念馆就矗立在陆家嘴东路15号,那座差点儿被拆掉的老建筑是个时代的符号,见证了浦东崛起的日新月异。站在纪念馆前,我仿佛看见浦东的昨日,听到了上海人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还有过江上班摆渡轮船,农田菜地、烂泥渡路等等。仅仅28年,南浦、杨浦等一座座跨越黄浦江两岸大桥,东方明珠电视塔、浦东国际机场、张江高科产业园、世博园区从无到有,这些点点滴滴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故事。”
上海进博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如此评价上海:“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
正是循着这样的思路,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大浦东》在剧作中追寻时代记忆,努力把握时代脉搏的坚守与变革,海纳百川,汇融天下。既歌颂了浦东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和金融改革,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争当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先行者,也赞美了大时代中的追梦者、奋斗者。那种“只争朝夕、勇立潮头、崇尚科学、开放包容”的浦东精神,在今天仍然引领着新时代的浦东人、上海人、中国人,继续谱写更加华美的合奏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