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多多:融合中西,古调新弹
农历己亥年的新春,大街小巷洋溢着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在徐家汇一处鸟语花香的小区中,阳光洒在晴窗之上,案头鲜花似锦,笔墨书砚,一应俱全,井然有序。窗外是热热闹闹的纷繁俗世,窗内则是一派清雅,绕梁不绝的,是袅袅昆曲笛音,清茶一杯,书籍满架,温馨、宁静而充满书卷气,丝毫不为外界的喧嚣所影响,却又透出浓浓的中国韵味。颇有一番“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优哉游哉。这就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三釜书屋”了,而这一斋名,从第一代主人——国画泰斗程十发先生开始用起,直至今日,延续到了第二代主人程多多。
在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上海国画界,不同于有些人开口闭口动辄“家师某某”来装点门面,程多多显得异常低调。曾经,他为电视台拍摄自己的一部纪录片起名《出身名门之尴尬》,颇有几分幽默与自谦,却又是不折不扣的肺腑之言。作为海派画坛一代宗师程十发先生的儿子,对旁人来说或许是莫大的荣耀,但对于同是画家的程多多来说,则多了些如人饮水,甘苦自知的意味。父亲无疑是程多多学画的第一位老师,教给了他国画的笔墨基本功,而这座巍巍大山,却也实实在在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与困难。
众所周知,程十发是著名的当代书画大师,被誉为“海派最后的辉煌”。出身名门,自然为程多多增添了一丝光环。然而,父子两代都从事丹青艺术,面对这样一位只能用“高山仰止”来形容的伟大父亲,如何突破父亲的影响,不至于画到最后只能是父亲风格的模仿与复制,几十年来,为了拉开与父亲的距离,在新时代的环境下传承发扬“程家样”绘画艺术,程多多着实费了一番功夫,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将现代人对生活的直接感受,化为文人气息和理想情怀的笔墨诗意。自足传统,传承家学,融合中西,孜孜以求,是程多多的艺术追求。
走进去与走出来
程十发先生有三个孩子,属猪的程多多是最小的一个。从小聪慧的他,兴趣广泛,无线电、航模、小提琴……几乎样样精通。尽管家里的父母都是画家,自小耳濡目染深感兴趣,但真正静下心来走进绘画艺术的天地,已经是十来岁的时候了。当时,发老见小儿子有兴趣画画,自己却没有很多时间教授,就采取有的放矢的教学,先是安排多多练习白描、色彩、写生,然后开始要他临摹宋人团扇、李公麟的《五马图》以及《八十七神仙卷》等。
有趣的是,当时程十发已是闻名天下的大画家了,其风格鲜明的“程家样”艺术,引得许多青年学子喜爱与效仿。多多本可有着“近水楼台”之便,一窥父亲绘画的奥秘与法门,走走“捷径”。可发老却坚决不允许儿子临摹自己的风格,始终强调“画画绝没有捷径可走”,并且郑重其事地告诉儿子四个字——“师法自然”。
也正因此,学画之初,发老要多多注重写生,无论用怎样的手法,第一要求就是要画像,临摹也是一样的道理,力求吃透传统与写生之后,才能慢慢拥有自己的笔墨语言。他曾经用登山来作比方,如果只是攀登很矮的山峰,那么一旦摔下去,必将跌入谷底。而如果攀登的是珠穆朗玛峰,即使力有不逮,跌下去了依旧会站在一个不低的山头。传统与写生,就好比绘画上的珠穆朗玛,只有看得高古、深远,学得扎实、稳当,打下的基础越深,未来的道路越广。
“文革”时期,程多多中学毕业被分配到大丰农场劳动,后考进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1974年毕业后任徐汇区少年宫美术指导员。在这段岁月里,年轻的他始终在父亲身边,天天看父亲画画,发老也多有时间,能够常常指导儿子的绘画,随着技艺的熟练与精进,程多多最终还是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学习父亲绘画艺术风格的道路,还多次与父亲合作绘制出版了《伤逝》、《二王习字》等连环画,颇有知名度。久而久之,他笔下的花鸟、人物,与父亲的作品,变得越来越像。也就在这时,多多发现,每回指导起其他年轻人时总是有说有笑,鼓励有加的父亲,在看到自己的作品时,却常常不发一言,甚至还会沉思好一阵,对此,程多多始终茫然不解。
直到有一天,终于有了答案。有一回,父亲的老同学,著名摄影家简庆福来家中拜访,两位老友有说有笑地聊了好一阵。简庆福走后,发老把多多叫到身边,颇为严肃而认真地问儿子:“有一个去美国深造学习的机会,你有没有兴趣?”当时,程多多在上海画坛已是小有名气,如果继续走父亲绘画艺术的道路,成名成家简直轻而易举,然而,几乎未经过太多的思考与斗争,而立之年的程多多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好呀,我去!”
望着儿子坚定的面容,发老终于露出了慈父般的微笑。很多年后,多多才体会到,当初父亲的这一安排,有着深远的眼光与思考。一辈子在绘画上追求“不一样”的发老,正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借助打开的国门,到世界的舞台上去看一看,学一学,最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很多老师教学生都要求学生要像老师,但我父亲不这样想,他就希望学生不像他。画画要有自己的东西,越画到后面,越要不像,要追求传统基础上的自我面貌。而所谓的不像也不是瞎画,而是在用心画的前提下,不像老师,画出自己,突出自己的个性。这就是进步,这其实很难!”
从出走到回归
在“改革开放”的东风下,怀揣着当时在国内兑换的36美元,程多多走上了远赴美国的求学之路。他至今记得父亲在自己临行前所说的那番话:“你跟我学,学得太像了,这不好。应该出去,换一下创作思路”。
带着父亲的期许与对未来的憧憬,程多多来到了旧金山。父亲的好友,绘画研究大家高居翰先生亲自开车,陪他一家家地找学校、投简历,最终,他成了美国旧金山艺术研究院的第一个来自中国的研究生。有趣的是,旧金山艺术研究院是一家国际闻名的研究当代艺术的高等学府,这对于从宋元传统走来的程多多来说,无疑是全新的挑战与环境。而高居翰给出的理由却很明了:“绘画基础的东西,你已经学得很好了,在这里,就是要开阔自己的眼界,了解什么是现代艺术。”
就这样,自1981年至1986年,程多多在异国开始了全新的求学生涯,一方面要尽快学习语言,拉近差距,一方面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当代艺术精神,学习之余,还要勤工俭学赚取学费与生活费,从刷油漆到做家教……日子过得充实而精彩。
入学伊始,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现代美术作品让程多多感觉看都看不过来,一下子很不适应,甚至颇感无从选择,但几年坚持下来,他慢慢有了领悟与体会,说到底,艺术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万变不离其宗。在形式上可以变化无穷,但最终落笔的还是笔墨、线条、造型与色彩。尝试创新的程多多把一些画的新作寄回国内给父亲看,发老对儿子的探索与思考一方面表示肯定,同时又托人带来了一幅自己的山水画新作。画上,扑面而来的宋元神韵,松树、山石、云雾、流水……意境深远,笔墨精到。这幅作品其实想告诉多多,画的思路可以是新的,但是笔墨还是传统的。希望多多不要彻底改变原有的风格,保持自己是一个中国画家的底线,正如发老经常说的那样:“只有带有强烈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才具有世界性”。 他希望儿子去异国他乡学习另类绘画时总不要忘了自己民族的艺术。要有“为我所用”的想法,去将别国的艺术观念、技巧、新的绘画材料等等用到自己的中国画里去,充实自己的绘画语言,而不是要将中国画画成了西方的绘画作品。
不仅如此,发老还要多多一有机会就重读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1983年,新中国的第一次大型美术展览在美国的几个大城市里巡回展出,当时,程十发先生随着中国美术家代表团一行来到了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出席开幕式。有一天,发老邀请他的好朋友,侨居纽约的著名中国画画家和收藏家王季迁先生一起看多多在美国学习期间所画的作品。观后,他们两人异口同声地认为多多不是学到的西洋画的新方法太少,而是还需要补一补传统中国画的课,他们一致认为:必须先修炼好传统的国画,才好全面使用新学来的那些东西。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发老“古为今用为先,洋为中用在后”的理论,在程多多看来,就是学习传承中国画艺术的关键所在。“家父他自己就是身体力行的,凡是他的绘画(包括书法)创作的新手法、新技巧、新思路都能追根溯源到它的原始出发点。他哪怕学习借鉴的是西洋画的技巧,也能找到其出处与根源。所以我的体会是学画中国画,先要将传统的中国画打好了坚固的基础后,才能再考虑如何洋为中用的问题。”
从此,程多多豁然开朗,受益良多。顺着父亲的思路,他开始用中国画的笔墨来描绘眼前的一切,从身边金发碧眼的老师、同学,到美国的大峡谷、金门大桥、大瀑布,以及加拿大的枫叶,日本的樱花等等,用中国画的线条艺术,描绘与外国人有共鸣、有触动的真实生活,风景与人物,大获成功。对于儿子的进步,发老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在一幅《加拿大枫叶印象》的画上,发老为多多题赞:“笔生墨,墨生色。此多多写墨笔秋叶小鸟,居然五色斓斑。若无笔墨,即有色而无采矣。”而在另一幅《山水册页》中,发老题曰:“山水贵写其神韵,有中华之山水才有中华墨韵与笔韵。多多写美国之山水,虽以华夏之笔墨,能传异国之神韵,此生活之神,高乎笔墨之技巧,信然!”真可谓不吝肯定与赞许之情了。
融合中西,古调新弹。从出走到回归,这条道路,程多多走了几十年,最终不仅形成了属于自我的艺术风格,也在继承“程家样”艺术精华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与父亲的绘画“拉开差距”。所谓“传统万岁,创新加一岁”,莫要小看这一岁,却是艰难而辛苦的求索而来。正如评论家林明杰所说的那样:“多多的画,处处显露他的底蕴和机智。把西方的写实技巧和中国的写意境界融合,是他有意无意间的作为。他那看上去画得很工细、很费时的花卉,其实巧妙运用了大写意泼彩和工笔双勾的技法,出手之快,叹为观止。他的山水最为可观,气势恢弘,苍润迷朦,辟历代中国山水画所未抵之境。这不难理解,因为他既游历过中国的名山大川,也去过黄石公园,走过科罗拉多大峡谷,古人做不到。但当今有相似经历的中国画家并不止此一人,而画出这等山水的仅此一人。”
在程多多看来,所谓的“融合中西”,是一条谈何容易的艰辛之路。尽管东方艺术本质与西方是一样的,强调要有美的感受,但两者处理的方法和效果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所谓的融合之路,艰辛而漫长。“我现在努力的,就是拉开与父亲绘画的差距,但我知道我离不开,也没必要离开,因此我运用的理论是他的,但画的题材和内容尽量是他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越发觉得自己还不够,因为他早已经在自由王国了,但我还没达到,为此,我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