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中国电影上海学派的人才培养

日期:2019-03-0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世界各大都市都有一个与城市相呼应的、体现其文化底蕴和价值观的电影城。就上海而言,上海也特别需要打造上海的电影城,将上海打造成为与这座超级大都市相匹配的电影之城。
作者|何映宇

  《地久天长》在柏林创华语电影新纪录,也是上海电影的光荣。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原点,中国电影开始走向繁荣也是在上海。近年来,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电影正在重塑辉煌。

  纵观世界大都市,不论是纽约、东京、伦敦、巴黎还是印度的孟买,电影工业都高度发达,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电影风格,于是,有学者甚至提出了:上海电影也要构建上海学派。


中国电影的上海学派



  电影,在上海的城市发展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上海电影也形成了独特的电影风格。

  1908年,上海张园就放映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尽管《定军山》拍摄于北京,但是上海最早建立了中国的电影工业。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在上海左翼文学繁荣的带动下,优秀的上海电影作品喷薄而出。1935年,蔡楚生的《渔光曲》参加了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奖,这是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得的第一个奖。之后的《马路天使》《十字街头》,虽然是低成本的小制作,但是贴近现实,赵丹、周璇们的表演,因此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严敏对记者说:“国外对于上海电影一直非常重视。意大利的一些理论家认为,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受到了上海三十年代左翼电影的影响。”

  抗战结束之后,上海的导演在电影院里观看美国电影,学习他们的技巧,蔡楚生、郑君里拍出了《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部划时代的电影,陶金、白杨、舒绣文、上官云珠等演员也都出自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电影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1949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这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1950~1952年,上海长江电影制片厂、昆仑影业公司、文华影业公司、国泰影业公司等8家私营电影企业联合组建为国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1953年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合并,仍沿用上海电影制片厂厂名。上影创作了一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优秀影片,《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鸡毛信》《铁道游击队》《家》等影片,为新中国电影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文革”结束以后,上海电影再次焕发青春,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谢晋。严敏说:“上海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谢晋。谢晋的社会责任感很强,他洞察到了‘文革’之后中国社会的变化,这一时期中国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在谢晋导演的作品中得到呈现。学术界将谢晋的电影称之为‘谢晋模式’。他继承了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又借鉴了好莱坞的叙事技巧,是上海学派的重要代表。只是,在‘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崛起后,谢晋受到关注和研究少了。”

  一度,上海从中国电影的中心走到了边缘,而近年来,上海政府也特别重视上海电影的品牌建设。世界各大都市都有一个与城市相呼应的、体现其文化底蕴和价值观的电影城。就上海而言,上海也特别需要打造上海的电影城,将上海打造成为与这座超级大都市相匹配的电影之城。

  上海有上海的特点。严敏认为上海的电影产业结构很完整,除了有上海电影制片厂,还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科教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以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美誉度,在全国位居第一,在世界位居第四,仅次于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上海“文创五十条”就提出,要在几年内将上海国际电影节打造成世界电影节前三名。上海电影产业链这么全,构成品牌有这么有利的条件,那么上海电影如何奋起,是摆在上海电影人面前的问题。

  “现在上海市政府对上海电影发展非常重视,有许多奖励措施,”严敏说,“我们就利用有利的政策,应该把上海出品、上海电影搞得更有声有色。像上海电视台的导演滕俊杰掌握了3D技术之后,将中国的传统戏曲搬上银幕,拍成3D电影,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电影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这可以成为上海电影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此外,网络大电影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张艺谋与欢喜传媒牵手,准备进军网络电影的市场,这是张艺谋慧眼独具,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就上海来说,同样如此,互联网和电影的结合一定会成为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点。


上海电影人才的培养



  要将中国电影的上海学派发扬光大,需要电影人才的培养。

  北京有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曾经有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上海电影学校诞生于1959年9月,到1963年9月就并入北京电影学院,历史很短,仅五年。学生少,仅两届毕业生,共270人,但有六个专业:电影文学系、导演系、演员系、摄影系、美工系、电影动画系,涵盖了电影生产的主要创作人员的培养,堪称世界影坛的袖珍高等艺术院校。

  学校虽然早在1963年就消失了,可是“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这个名字几十年来会经常出现于报刊、电视等媒体报道之中,原因是这二百多个学生在近五十年间成为中国电影界及其他文艺单位的栋梁之才、中坚力量。创作拍摄的许多影片荣获国内外重大奖项,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编剧有孟森辉、杨时文、陆寿钧……电影导演有于本正、李歇浦、石晓华、鲍芝芳……摄影有朱永德、应福康、张元民……美工有秦柏松、叶红雄、叶景明……演员有达式常、朱曼芳、黄达亮……以及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科教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在上海电影系统,电影专科学校的学生成了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电影创作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上海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影视专业。2015年,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改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的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是中国最早在综合性大学开设的影视艺术教育专业学院,第一任院长是著名导演谢晋,现任院长为陈凯歌。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培养了大量电影人才,郭敬明就曾就读于该校。

  2014年6月15日,上海大学与加拿大温哥华电影学院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宣布正式成立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2016年6月,导演贾樟柯出任首任院长。

  温哥华电影学院与上海大学的“联姻”是一场双向选择。早在几年前,温哥华电影学院便敏锐地察觉到世界电影产业重心正在往亚洲转移,而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电影大国,对于专业电影制作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对上海大学而言,选择温哥华电影学院,则是一次与世界电影教育体系接轨,进一步完善中国电影制作专业水平的尝试,学院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教学理念加上与行业工作状态相似的高强度学习,使得毕业生能够与业界无缝对接。

  上海戏剧学院也是享有盛誉的老牌电影人才培养院校。刚刚成为柏林影帝的王景春和陆毅、廖凡、徐峥、胡歌、迪丽热巴、陈赫、林更新、冯绍峰等明星都毕业于上戏。和北京电影学院相比,上海戏剧学院虽然明星学员少一些,却和北京电影学院打了个平手,两所院校都拿下了11座金鸡奖。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认为上海戏剧学院强项还是舞台表演,他对记者说:“上海戏剧学院在传统的话剧、戏剧、舞蹈等专业很有优势,现在上戏影响最大的还是它的表演系。上戏将之前的电影、电视和播音主持等专业合并成立了电影电视学院,这些年培养了很多影视戏剧人才,这是建立在坚实的舞台表演的基础上的。

  只是从对电影发展的现状来看,对于这样的体系设置,石川也有自己的见解:“像上戏这样老牌的戏剧学院,秉承的苏联的教育模式,专业划分得很细,美工读美术系、摄影到摄影系、导演去导演系。演员当然表演系等等,但是这种专业划分渐渐不太适合行业发展的需求。你看美国,他们的影视学院并没有什么摄影系、表演系的划分,所谓的表演系,都是在戏剧系里的。美国的情况是不是适合中国也不一定,需要我们慢慢摸索,走出一条适合现在行业发展的道路。”

  上海各级政府对电影事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石川说:“像王小帅和贾樟柯的影视公司就注册在环上大园区。上海的松江区、崇明区都吸引了很多名导演的工作室落户于此。这是因为上海出台了土地对于影视产业的优惠措施。从鼓励创作的角度来说,上海有一个电影专项资金,对影视公司在上海取景给予资助,而且资助的力度还是相当大的,最高达上千万。上海还会给市场表现好的影视作品予以奖励,最先获得奖励的是成龙的《天降雄师》。包括其在海外销售的成绩优异,上海市政府也会奖励。”

  现在上海对于影视作品的资助已经覆盖其全流程。从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剧本创作开始,之后的拍摄、发行、获奖,都有鼓励措施。这对于上海影视创作的发展与繁荣还是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石川近年一直担任文化发展基金会编剧项目资助(青年组)的导师,他介绍说:“这个项目资助,不是说给你一笔钱就算了,还会给你派导师,和编剧反复讨论、修改剧本,打磨剧本,直到其剧本达到电影投拍的条件。我这几年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电影人才培养的源头是艺考,近年来艺考的火热却让石川感到忧虑。

  艺考录取比例不断刷新纪录,艺术院校和艺术类的专业现在确实比较吸引家长和考生来报考,不过石川觉得,其中有一些家长和考生还是存在投机心理:“好像只要他们的颜值够、身材好,就能上表演系,以后运气好,毕业后一成名,挣钱又多。很多人想问题不是为艺术来考量,而是功利心理。其实他们没有考虑到,这个专业淘汰率特别高。比如表演系,一个班如果有20个学生,能红一两个学生已经很不错了,其他十几个学生恐怕只能接受默默无闻的命运。这样的行业淘汰率是很高的,很多考生和家长意识不到这样的问题。这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这几年考生生源越来越多,但是考生素质却没有明显提高。现在录取比例已经到了100:1,所以面试的老师可能坐两天也挑不到一个好学生。我们想象中报考的人越多,挑选出的人才应该更多,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艺考需要理性,上海电影的发展,也需要理性。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相信上海电影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