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奖项,带动中国设计全球化
金秋的杭州,天气格外宜人。
9月20日晚,2019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举办盛大的颁奖典礼。评委们从7280件全球参赛作品中评选出年度智造奖Top22,各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科技目不暇接。
最终,最受关注的百万大奖——年度智造奖金奖,由“盲人视觉辅助眼镜Ⅱ”和“英雄手臂Hero Arm”两件作品捧得。这两件作品全都是为残疾人所设计的,充分体现了“科技+设计”的人文关怀。
这个全球奖金最高的设计奖项走到了第四个年头,中国设计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而同时,世界设计也越来越走进中国的视野,这是相互成就的结果。
国际化的学院奖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博物馆群总馆长杭间感慨地说:“2016年1月,时任浙江省常务副省长的袁家军同志,就是在象山校区的民艺博物馆,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在此起航!一晃近四年过去,智造大奖犹如一艘出使西方的大船,带着独立鲜明的价值观,驶向全球各地,从未停歇。”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动念起于2014年。时任浙江省省长的李强清醒地意识到浙江要继续发展,除了已有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之外,还必须有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大奖,给浙江省乃至全国正在进行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一个国际水平的创新力的示范。他希望,中国美院能够承办。
许江院长欣然接受了任务,并交派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委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宋建明教授组织一批对专业情态比较了解的年轻学人展开研究,从而拿出一套可以实操的方案。宋建明教授说:“我们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比较详细地研究了国际上几十个同类著名奖项,分析它们发生的年代、动因、价值观、使命、历史、操作方式以及经验与教训;组织国内外各路专家做了N个头脑风暴;反复分析了领导提出的战略意图;探究这个大奖要秉承的使命与时代性、涉及的领域与评奖方式,一个设计专业‘学院派’学人能够想到的事情都被我们琢磨了一遍。最后,我们提炼出‘人文智性’‘生活智慧’‘科艺智能’和‘产业智库’的“四智’核心价值观,并且,围绕这样的价值观创建了一整套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的工业设计的全球作品征集方式、国际级评奖标准、章程与操作规范的方案。”
这是个学院奖,在宋建明看来,所谓的“学院奖”,就体现在学院追求的是独立之精神,注重产业最前沿的成果,注重高端评价与研讨,积极带动业界反思与培训,以及探索各种产品转化的实务实验等方面。同时,这个奖又显得非常的国际化:“所谓的‘国际化’,体现在从DIA大奖体系创建的初期,我们广征博取,形成全球作品征召,国际标准,三轮评审,评委由中外专家组成,比例是各占一半,而中方部分则包括了祖国大陆及台港澳的专家。同时,我们与五大洲著名的国际设计机构、设计周组织、设计协会等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这个DIA大奖。正是由于DIA大奖‘国际化’与‘学院奖’的特色,才得以经过短短四年的运行,就获得了国际设计评审界的广泛认同,有了令他们惊叹的影响力。”
智造大奖初创之年,杭间就和宋建明教授一起,带着许江院长提出的“人文智性、生活智慧、科艺智能、产业智库”的“四智”价值观,带着浙江省政府对设计驱动制造业转型的殷切寄托,与智造大奖核心成员团队一起,遍访欧洲和美洲大陆,致力于让西方世界认识到当下中国设计力量和综合国力的崛起。
“以前,我们总是向往欧洲、美国、日本的优秀创意和设计,”杭间说,“憧憬有一天设计也能像在这些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拥有全民的参与和认知,更加期待设计作为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的驱动器。在学习西方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同时,更是重新审视当下中国人的价值观,思考中国创新崛起的原动力。”
从“智造”到“制造”
如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奖项,被业界誉为“中国工业设计奥斯卡”。
9月20日上午,2019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佳作展在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幕。这座去年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之际才刚刚开馆的建筑,出自普利兹克奖得主、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之手。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致力于近现代设计作品的展示和研究,作为中国首家拥有西方现代设计系统收藏的博物馆,它长期陈列着“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设计系列收藏”为主的“生活世界——馆藏西方现代设计展”,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源头的解读研究,探究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在杭间看来,这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在全球一体化和本土思想的激烈碰撞中,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同样关注和研究社会民生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今天,与现代主义设计起源的包豪斯一同在此展出的是第四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250余件优秀作品。一边是对历史的回溯,一边是最前沿的创新案例,这也许是一次巧妙的历史碰撞。现代主义设计源自西方世界,如今却又借助智造大奖,让全球的创意汇聚在此。互联网的发展、科技的创新让更多的想象变成现实。在此,大家可以深切感受到设计百年以来的发展和演变,这一切的创新都源自人们对社会生活和自我价值的不断思考。期望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在往后的日子里能不断前行,不仅要继续汇聚全球的创新力量,更要带着中国人的原创设计,走向世界。”
2019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自2月28日开放报名,三个月共收到全球设计作品7280件。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印度、日本等全球高端制造业、高科技公司、知名设计公司、高等研究型院校等2000多家单位及1000余名独立设计师积极响应,参赛领域涵盖城市服务、医疗健康、交通出行、工业生产、效率办公、休闲娱乐、社交通信、生活家居、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仅申报智造奖的参赛数量就多达6261件。
最终,两件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产品脱颖而出,成为今年中国智造大奖的大赢家。
全球约有500万上肢截肢者,仿生肢体行业正以2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来自英国的Hero Arm作为世界上第一款经过医学认证的3D打印仿生手,同时也是唯一适合8岁以下儿童使用的仿生手,相较于传统假肢,不仅可以快速装配打印实现完美贴合,还配备了自主开发的能够逼真表达手部动作的肌电传感器,可控制手指及手腕运动,无论是脆弱的鸡蛋还是16斤的重物都可以轻松抓取甚至还能在空中保持静止,且价格仅为传统假肢的一半。在外观设计上,通过与迪士尼等巨头合作,为手臂加入了超级英雄元素,更利于截肢儿童增强自信。
因意外失去双手的英国纽卡斯尔的13岁女孩Tilly和她的母亲也来到了颁奖典礼现场。面对孩子的悲剧,她的母亲曾经也感到绝望,她无法想象自己的女儿长大以后没有双手将怎样面对这个世界。幸好,幸运眷顾了她们。英国Hero Arm公司听说了她们的不幸遭遇,专门为小女孩制作了这一款仿生手,相对于传统的假肢,这一款仿生手更为智能,Tilly现在已经是一个美妆博主,她用这款仿生手,就能为自己画上美美的妆,也让她对生活充满了自信。
比起手臂缺失所带来的生活不便,更大的灾难是对他们自信的打击。Hero Arm的强大之处不仅在于其技术上的领先性,更是对用户感受的充分理解。它不是用逼真的假肢来帮助使用者掩盖其身体缺陷,而是让他们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自豪。实在是太鼓舞人心了!
另一件获得大奖的作品“盲人视觉辅助眼镜Ⅱ”是一款浙江的本土设计,设计者为杭州鼎典创新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董。
全球有2.85亿视觉障碍人口,中国是世界上盲人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款视觉辅助眼镜,是国内首次将三维立体信息技术应用到视觉辅助领域。它采用相机采集图像,并对图像信息进行深度处理,将检测结果转化为声音编码,通过骨传导耳机对盲人进行辅助。采用轻量化的塑胶钛机及更智能的芯片处理,配合以专属APP,并创建云平台,贯穿视障人士的衣、食、住、行领域,全面构建视障人士的生活服务生态系统。
这款眼镜,重量只有70克,确实非常非常轻。目前这件产品已经在销售,用户的使用反馈也是非常的好。
不仅这两件设计作品非常的实用,这次入围TOP 22的其它作品很多也都可以迅速进入量产推广阶段。从“智造”到“制造”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对于当下中国设计有了长足的进步,宋建明认为是因为设计的重要性被认识。不过从总体来看,民众对设计与设计价值、设计文化及设计文明的认知还有待普及,甚至需要启蒙:“基于这样的现实,就不难理解产业需要对优秀设计作品的诠释、展示示范与趋势的指引活动。能够比较完整地完成这样的任务,是设立设计奖项,一个或一批知名的获奖作品被媒体以及主办方公布,对于行业与社会乃至市场总会有某种正面的示范作用,它有助于激励产业关注。民众通过展场上的设计师或者专家解说,现场体验产品带来便捷与构思的智巧,对设计作用就会有新的认知;而企业可以看到同行或者相关行业的优秀作为,自然会受到启发,企业的决策人、企划者、设计师、营销者便会反省自己的差距,从而调整与优化自己品牌及产品的策略以及创新思路。总之,我们的民众与企业家都是非常聪明而敏感的族群,问题在于他们所受的原创教育不足,一旦看到了比较实在的示范,便会做出快速反应,立即升级自己的产品,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年来,从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走出去的众多设计产品,2017年的方太洗碗机、2018年的新一代动力集中型机车动车组都已成为市场新宠;2016年最高奖金智奖获奖作品——可以喝的书(Drinkable Book),于2017年下半年被硅谷知名孵化器500 startups孵化;多功能球泡灯在大赛后收获上市企业5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意向,并利用大奖所获奖金实现产品由模型到产业化的升级。2017年金智奖作品:《Hello Ruby:儿童编程大冒险》目前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入选美国科学教师协会年度Best STEAM书单。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成为了一个创意设计与企业产品开发直接对话的平台,设计和企业收益的双赢,并带动了中国设计走向全球,可以说是一个奖项盘活中国设计战略的典型,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还将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