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乐震文: 大江南北,笔墨纵横

日期:2019-11-0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如今,在他的画中,大江南北,笔墨纵横,早已融为一体,无论是江南抑或江北,苍茫悠远,开阔大气,独树一帜。
作者|王悦阳

  

  “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每每欣赏海上画坛名家乐震文先生作品,总会心生这样的感慨。作为当代画坛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丹青大家,乐震文的作品绘画功力深厚,笔墨挥洒自如气韵生动,画面布局壮阔,独特的空间效果和韵味将传统和现代相融合,更能够以中外文化交流的新视角回看中国传统艺术,悉心传承、推陈出新。

  毋庸置疑,乐震文的画风,由前辈大师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上溯宋元前贤,柔美清灵,既具古意又不乏时代美感。上世纪 90年代,他东渡扶桑,海外世界的缤纷色彩,东邻绘画的细腻柔美,都促动着他创作的欲望,令他在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自己座右铭的同时,以“构成”取代构图,层层晕染、层层深厚,从博大沉雄的两宋绘画飞腾变化,滋养和开创了自己的艺术创造,形成属于自我的独特面貌。

  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陈燮君曾这样点评乐震文的作品:他的画喜静,从中可悟“山兼寒月静,叶带暗霜飞”;他的画重光,可见“山光忽西浇,池月渐东上”的意境之妙;他的画出彩,于此可读“山远峰峰碧,林疏叶叶红”的自然之美;特别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乐家云水”,旷达、疏朗、婉约、清丽,令人顿有“浮云载山山欲行,桥头雨余春水生”之享受。他画的山大气磅礴,又不失典雅;他画的水亘古连绵,又一路传神;他画的光灿烂亮丽,又温馨宜人;他画的云纵横飘逸,又松柔动情。

  从艺数十年来,乐震文从前贤汲取艺术养料,从生活找寻创作素材,笔歌墨舞,探索创新。经历了“江南作品”时期的酣畅、灵秀和静美与“黄土作品”时期的阳刚、磅礴和高爽,挟裹着幽谷、寒江、暮雪与烟村,留下了和静、沉稳、从容与坦荡。如今,在他的画中,大江南北,笔墨纵横,早已融为一体,无论是江南抑或江北,苍茫悠远,开阔大气,独树一帜。可以说,如今乐震文的作品无疑是其人文思考和历史美感的凝聚。难怪一代大师陈佩秋先生为乐震文的山水画册的序言中会这样写道:“他寻觅于远山、幽谷、寒江、暮雪、烟村,并将自己对传统的理解和在东瀛观摩的绘画艺术进行结合揉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他试着将中国画的笔墨隐藏于水墨的烘染之中,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个性,画面主景稳重,云遮雾障,具有一种幽深的意境和一种逸放的美感。”

  从六十岁那年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烟云物外”大展,并无偿捐赠六十幅艺术精品给予刘海粟美术馆作收藏、研究之用。之后的每一年,乐震文都会为喜爱他的“画迷”呈现一场精彩的画展。或是色彩斑澜,缤纷夺目的“汲古开新”花鸟画展,或是在苏州美术馆举办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寻觅江南”展览,直至近日在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举办的“乐水亲山”精品画展……乐震文始终不曾停止自己艺术探索的脚步,在笔墨的世界里驰骋纵横,大开大阖,逐渐进入自由王国。与此同时,自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任上退休下来之后,乐震文又投入到全新的工作之中——觉群书画院院长、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画家,是真正享受改革开放的丰硕果实和红利的。我一直在说,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代的艺术家有我们今天这样的地位和待遇。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中,不好好地把握自己,不好好地去为这个社会服务,都会成为历史罪人。如今我已退休,除了自己的修行,更得为社会付出。”乐震文的一番话,既体现了当代艺术家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的初心与使命,也体现了一名中华文化传承者的责任与担当。


寻觅江南


  有一百个导演,就有一百个“莎士比亚”。有一百个画家,就会出现一百种“江南”。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所钟情的江南。

  在乐震文的绘画语言与体系里,江南文化无疑是绕不开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近年来,乐震文频频于苏杭一带写生,从小桥流水、苏州园林到西湖秋月、苏堤烟柳,笔墨间呈现的是画家眼中的江南,清新、润泽、精致、雅逸,特别是一组《苏州园林》作品,取材于沧浪亭、耦园等地的写生,却大胆地运用黄色、红色与青绿色加以表现江南园林中的假山、池塘、亭台、回廊,这既是典型的江南文化元素,又充满了乐震文本人的独特面貌,每一笔线条,每一块墨色都是传统的,而呈现的意境、韵味与格调,却又是如此现代,产生让人赏心悦目的醉人美感。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无疑是江南的。而另一组《黄土新绿》系列作品,同样产生出鲜明的江南情韵。虽然乐震文画的是梁家河、太行山等地的风光,却也一改人们印象中的黄土高原,在他的笔下,西北高原的山是青的,树是绿的,天是蓝的,不再是灰蒙蒙的颜色,多年来的“植树造绿”,早已让曾经的荒原旧貌换了新颜,在乐震文看来,如今的西北,充满着青山绿水,尽管是壁立千仞的大山大川,却因浓浓的绿色,而显得这般温润峻美,于是,江南与江北,在乐震文的笔下,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呈现出全新的状态。

  乐震文以从不满足的探索精神来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从表现自我,抒写胸中逸气,到转向表现新的时代精神,别开生面的“乐氏山水”应运而生。他在艺术创作上进行了成功的创新性的现实转换,有意识地突破了旧有藩篱和陈规旧约,展现了不断向前的“创新姿态”。他长于用色,将色与墨相撞、相溶而形成“出人意表”的奇妙境界。他的作品唤起的境界是崭新的,境界的转换无疑也引发并直接促成了笔墨语言的重新整合与新的生机的注入,乐震文的崭新笔墨语言恰到好处地将他对时代变化的内心感受化为笔底精彩的千山万水。

  对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家来说,山水与其说是客观存在的观看对象或者是需要予以征服的对象,还不如说是一种可以亲近、可以进入的特殊家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的自然观。林泉的高致,无论水墨渲淡的云峰石色,还是闹处辟幽的城市山林,以形媚俗,澄怀味象,都是画家精神的寄托。乐震文借由研习中国传统经典绘画迈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堂奥,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乐震文今天之所以能够薄发,在海上画坛独树一帜,一定程度上也正是缘于当初他在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传统文化两方面的厚积。正如评论家张立行所说的那样:“江南诗意是乐震文绘画艺术的底色。但身处上海这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也令他得以借助更为开阔的中西文化视野,吐纳世界艺术风云,从而能够展现出当下海上绘画丰富多样的崭新风貌。”

  因此,入于传统而止于传统远非乐震文的艺术人生目标。他起步开始艺术创作之际,幸遇改革开放。他有理想、有抱负、有使命感,对新生活充满激情、真情。他深知,社会的现实图景发生了变化,视觉的图形也应有相应的不同。因此,这批全新的绘画作品,不管是与江南相关还是无关,直接还是间接,旧作还是新作,具象还是抽象,内蕴的江南诗性、姑苏诗意却无处不在。可以说,乐震文的 “寻觅江南”,实际上真正所要寻觅的是源远流长、丰厚蕴藉曾经潜移默化地予以他无穷滋养的江南诗情诗意。也许,在乐震文看来,江南“就是诗词歌赋,就是画山绣水,就是说不尽也道不完的风花雪月”。


汲古开新


  从艺几十年来,乐震文低调、沉静而又胸罗万象,以其饱含人文精神和极具创新的画风享誉当代画坛。鲜为人知的是,乐震文初以花鸟进入绘画领域,曾经向花鸟画大家乔木先生求教多年,又与花鸟画名家钱行健亦师亦友,互相欣赏切磋,交游多年。因此,他画得一笔极好的写意花鸟画,功力深厚,气格高华。

  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多年来,乐震文总是以山水画为人所称道,但自六十岁之后,他在艺术上开启了全新的尝试,希望画一些之前“想画而没有画的东西”,于是,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精彩无比的花鸟新作诞生了,这便是乐震文这几年探索革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花鸟画不同于山水,虽然在题材上表现空间很大,但在笔法与技巧上,则并不如山水画的皴法来得丰富多变。如何在汲取前辈艺术精华,又能避免艺术面貌的“雷同性”,又怎样用山水画的技法来表现花鸟画新貌,做到“汲古开新”之个人面貌?对此,乐震文坦言:“创作时坚持八个字:舍得其所,灵活跨界。”

  关于“舍得其所”,乐震文解释:“中国画传承的是精神,不能用固有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画,不能用固有的技法去恒定中国画。当一种固有的形态或样式被无意中打破时,你会看到由此产生的新的火花,并被其激奋地往新的境地走去”。因此,这种由自我否定和自我突破中诞生出来的重构与创新,带来的是亢奋的激情。画面上还是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但呈现的面貌,展示的姿态,却是不同寻常的,可以说,没有革故的勇气,就没有鼎新的愉悦。

  与创作山水画一样,在这条自我否定与传承创新交织的艺术道路上,乐震文从未止步于已取得的成就,而是在艺术上探索变革,敢于舍弃,勇于超越。近年来,他在深研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将其独具的山水画法糅合于花鸟创作中,跳出传统花鸟画窠臼;将近岸远山、泉瀑山石、古木层林、流云雾霭悄无声息地运化入图,飞鸟鸣雀、鸥鹭雁鹜优游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更借鉴其拿手的山水画渲染留白的方式,结合大胆且丰富的赋彩,呈现出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今人的新花鸟画风格。

  除了造型与笔墨的新颖,在花鸟画的用色方面,乐震文也大胆创新,独具面貌。其作品中,有着明快的黄,清新的绿,澄澈的蓝,生意盎然的紫,娇艳欲滴的粉……其赋彩明丽之“雅”,令人观之欢喜不尽,过目难忘。既具有鲜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瞬间使观者感知到色彩使万物变得富有勃勃生机,又充分运用色彩明暗、冷热色调的对比,来表现物象,注重画面中光影色彩的变幻。适当借鉴了西画用色技法,但画作中的色彩依然是典雅、含蓄的传统审美情趣。

  对于“灵活跨界”,乐震文直言,虽说山水画和花鸟画是不同门类,但其实两者可以共通。一个好的山水画家,花鸟画得都很好,如张大千、谢稚柳、吴湖帆、程十发等前辈大师,无不是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花鸟画尤其讲究细节,细节的丰富、考究,决定了画面是否耐看、耐品,是否具有高格调和大境界。从这一点上来看,山水与花鸟,互相影响、生发,归根到底,是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乐震文看来,一个好的花鸟画家,若能把握住山水的气息,则其花鸟的气息会更大,别具趣味。而要将两者完美融合形成新的风格,还需要对传统哲学有深刻的体悟。因为传统哲学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认知深刻影响着中国绘画,文人画讲究个人文化心理修行决定艺术成就。

  正因为有这样的大气息、大意境,乐震文笔下的新花鸟画通过对自然花鸟形态的真切描绘,表现自然界之无限生趣与生机,进而缘物寄情、托物言志,传达自我之情感、气质、学养等主观精神。无论是荷花、芙蓉、牡丹,还是枫叶、紫藤、梅花……正因为特别注重内心感悟在作品中的体现,他的花鸟画新作充满感情,更富有诗意与哲思。诚如他自己所言:“我追求的就是画任何一幅画,都要有画外之意,内心之言。”


乐水亲山


  走在漫漫丹青路上,步伐坚定,眼光深远的乐震文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画的该传承其实是“精神”,这种精神是血液中带来的。然而对于传统依然需要创新,他并不满足按传统习惯来画中国画:“如果按习惯画画,很可能一生就是固定的几个面貌,还是需要一些探索精神和创意,我们不能用固有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画,不能用固有的技法去恒定中国画。”

  因此,他特别喜欢写生,时至今日,他依然会每年花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去各地写生。在他看来,不断的写生是寻找自己的过程。乐水亲山,师法自然,写生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重点,对此,他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他对写生的要求极高——写生风景,师法自然,醉心自然,如若山水有灵,也会欣慰是得一知音。而这一深入生活的习惯养成,完全是因为他多年来执教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乐震文不仅与学生们走遍了大江南北,体悟山川四时变幻之美,同时也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更为海上画坛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承接海派绘画艺术大旗。

  近年来,作为觉群书画院院长,乐震文团结了一大批上海画坛的中坚力量,策划展览、外出写生、举办培训,将中国画的一缕文脉,承接下来。特别是多次举办的各类中国画学习班,从山水、花鸟、人物到书法,许多学生都是零基础,但在众多名家的悉心指导下,进步显著,令人刮目相看。

  除了觉群书画院,乐震文近年来的大量精力,都投入到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的教学建设中去。上任伊始,他就明确了办学定位:艺术教育上不跟风,回归办学办院的本源才是硬道理。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徐悲鸿艺术学院稳步走在艺术教育的前沿。不仅有传统的绘画系,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设计、制作等方面,大力投入教学建设,提供资源,多年来培养出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内外各大设计奖项。让毕业出来的学生有一技之长,能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是乐震文办学的宗旨。正如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先生所说的那样:“乐震文教授积极投身美术教育,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发扬徐悲鸿精神,培养优秀艺术人才。自2014年担任我校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以来,乐教授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理念,理论与实践并重,及时满足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学院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大学整体的艺术氛围,这些逐步形成我校明显的办学特色。”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