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大赞《只此青绿》,还有一些不足

日期:2023-03-2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只此青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也得到了巨大的“回馈”:舞剧很自然而然地共享了中国绘画的最高审美层次。
撰稿|刘堃荧


  《只此青绿》一共有“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北宋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时的经历。

  《只此青绿》为什么火爆,重要原因是对《千里江山图》做出了意境复原。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其实早已创造了非常完善的美术母本,其设色之精妙、结构之磅礴、内涵之丰富,自身也是巨大的审美享受。《只此青绿》对绘画意象几乎实现了一比一重现,而这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也得到了巨大的“回馈”:舞剧很自然而然地共享了中国绘画的最高审美层次。

  《只此青绿》这个所谓长篇舞蹈诗剧,对剧情进行了全面而大胆的扩容与渲染,故事跌宕起伏且激越,情节古今穿越更迷幻,作品艺术表现力更有看点卖点。在全国各大城市陆续上演后,反响的确不小,拖儿带女的、携老扶幼的、尤其是一群群穿着汉服的“青男绿女们”,意欲借着本剧身临其境地穿越一回。我们也不难揣摩所谓的高雅艺术,适合的不一定都是高富帅、高端高雅人群,“阳春白雪”同样可以慢慢走进寻常百姓家和大众的视野。

  仅从该剧商业价值来说,几百元一张的不等门票观众竟要提前数月预购,且往往一票难求,这大满贯收入,定会让经营方赚得盆满钵满。另外,从其时代文化价值来看,《只此青绿》的轰然问世,让国人再一次触摸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炽热经脉,领略到古典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唤醒人们对一些西方泊来文化、糟粕文化、庸俗文化以及手机文化、快餐文化甚至软暴力文化的摒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本土文化的兴起,无疑会树立国人对民间文化、老祖宗文化、非遗文化等传承、守护意识,国民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自信感和荣誉感等人文情怀情感油然而生,行将具有划时代意义。如果从本剧的美学价值、行为价值来说,该部作品采用了三轮旋转式舞台,把音乐、诗画、灯光、人物和物件造型以及最有亮点的“青绿腰”行为艺术等完美融合在一起,给人扑朔迷离,古今交错,岁月纵横之意象、唯美,大有“一袭青绿潜心底,满卷诗画绕台飞”徜徉之感。

  纵观此剧,总之利多弊少。当今虽然时尚“穿越剧”,如《你好,李焕英》《寻秦记》《穿越时空的爱恋》等,总“穿越”得让人有点迷糊,《只此青绿》也不排除一开始被其“云里雾里”的可能,对于没有一定“文化功底”的人来说,时有被“套路”之嫌,希望今后的影片或舞台剧少些麻花式“穿越”多些直爽型“躺平”,照顾更多人的感受和欣赏水平。

  另外,感到不足的,既然作为舞蹈诗剧,感觉舞多诗少,曲满歌缺,不相平衡,如果多穿插一些那个年代的诗词歌赋加以渲染,哪怕依稀打在舞台隔板上,让那些学生、小年轻们学到一点知识,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剧情都会有所帮助。尤其是伴奏音乐略显单调,整剧下来,几乎没停,没有一句唱腔,没有一句歌词,也没有一句和声,听得有点疲倦,如有效渗入一些古典歌曲、古书画、古诗词元素,或许会达到更动人、动心和动情之丰满和圆满。撰稿 刘堃荧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