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滑稽戏《蒸蒸日上》成海上舞台热点

非遗出好戏,魔都爆笑声

日期:2024-02-2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演绎中华老字号和非遗项目的故事,且是选取上海人喜欢的“南翔小笼”这个百年品牌来展开戏剧情节。这本身就有故事,有喜感。
撰稿|孙洪康


  龙腾九天,春回大地。上海原创剧目——大型滑稽戏《蒸蒸日上》引人注目,成了龙年元宵之后海上舞台的热点。

  这出由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创作演出的滑稽戏,继今年1月初在沪献演三场后,经修改复排,自2月29日起,再度亮相天蟾逸夫舞台,将日夜连轴,连演6场,笑星同台,再掀热浪。

上图:《蒸蒸日上》以非遗来演非遗,用上海方言来讲上海故事。


两项非遗的“化学反应”


  滑稽戏《蒸蒸日上》所取题材,非常讨巧。它是演绎中华老字号和非遗项目的故事,且是选取上海人喜欢的“南翔小笼”这个百年品牌来展开戏剧情节。这本身就有故事,有喜感。

  南翔小笼包是上海有名的传统小吃,起源于上海南翔镇。“个小、皮薄、馅丰、肉嫩、汁鲜”的小笼包子,品尝时,先要小咬一口,咬出个小洞,就着吸吮汤汁,再吃皮子和肉馅。那是一种味蕾享受,是印入记忆的“上海味道”。2014年,“南翔小笼”的制作技艺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滑稽戏,是上海及周边吴语地区的地方传统戏剧,是上海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戏剧。它具有浓郁的上海地方特色,它的舞台语言,是以上海方言为主体;它的表演方式,深深根植于海派文化的沃土。近百年来,在滑稽界,大师前辈,佳作纷呈,给大街小巷带来欢乐,给千家万户送去笑声。2011年5月23日,滑稽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滑稽戏《蒸蒸日上》,是以非遗来演非遗,是用上海方言来讲上海故事。《蒸蒸日上》导演舒悦假座天豪琴悦沪剧团贵宾厅,接受笔者访谈时说:“以非遗来演非遗,虽说蛮有意思,但是要演出点意思来,还是要用点心思的。”

  舒导说,他作为导演,就是要抓剧本,抓观众,抓表演;就是要在故事情节、戏剧冲突、人物塑造、悬念设置上,着重用心思。

  据他介绍,这个剧本就修改打磨了三个多月;后来在排练中,不断修改;这次演出结束后,还要继续修改。此剧不是在宣传弘扬铸造中华老品牌的工匠精神吗?我们正是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来打磨《蒸蒸日上》的。

上图:《蒸蒸日上》海报。


一人饰三角的潜能突破


  《蒸蒸日上》在塑造人物上,独具匠心。主演潘前卫,一人饰三角,从晚清时期“南翔小笼”传承人演起,一直到改革开放后“南翔小笼”的掌门者,连饰三代传人,跨越百年,历经坎坷。饰演难度,可想而知。

  潘前卫是如何迎接挑战,担此重任的?日前,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谈了自己的感受。

上图:主演潘前卫,一人饰三角,从晚清时期“南翔小笼”传承人演起,一直到改革开放后“南翔小笼”的掌门者,连饰三代传人,跨越百年,历经坎坷。


  潘前卫,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十大笑星之一、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团长。他1978年出生于上海黄浦区,是石库门里长大的孩子。因为他妈妈是越剧迷,故而优美委婉的越剧曲调,从小受到熏陶;但儿时的小潘自己迷上的却是每天电台播放的《滑稽王小毛》。

  潘前卫从小聪明好学,高中毕业后,考取上海师范大学。2000年,他大学本科毕业,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新民晚报上登的上海人民滑稽剧团招聘演员的广告。他心动了,内心深处的呼唤,让他放弃从教从研的择业选择,毅然走进了刚刚组建的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简陋杂乱的小楼。

  进团后,在一批大明星、老演员面前,潘前卫只能巴巴结结地从跑龙套做起。但他能量剩余,自找活干,就发挥自己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的写作特长,为团里演出写点串联词,编点独脚戏、上海说唱、喜剧小品和滑稽短剧。

  后来,著名笑星王汝刚老师正式收潘前卫为学生,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在前辈、老师的悉心栽培下,潘前卫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拓展了个人的滑稽戏路。从艺二十多年来,潘前卫出演过配角的戏有20多部;演过主角的有《三毛学生意》《我的床我做主》《幸福指数》等三部滑稽戏。他还演过《高考爹娘》《时尚点播》等广受欢迎的独脚戏。

  作为《蒸蒸日上》的主演,潘前卫这回,心里感到压力,肩头压着重任。此剧安排包氏三代传人,由主演一人饰演,这是编导的一个妙招,很有喜感。然而,要真正演好这不同历史时代的三个人物,令观众信服,又谈何容易。

  潘前卫沉到戏里,下足功夫,将这三个不同时代的传承人,演出了层次感。三人传承守护“南翔小笼”品牌的目标虽说一致,但在各自性格上有明显差异:第一代包阿兴,厚道,踏实肯干。第二代包天成,既善良,能接济难民;又刚直,有民族气节。第三代包小龙,适应当代百姓需求,不断改进并提高小笼制作技艺,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潘前卫是一位有文化内涵、有艺术追求的优秀演员。通过《蒸蒸日上》的担纲演出,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他的演艺潜能,使他在观众中受欢迎的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潘前卫对笔者说:“我就是一个演滑稽戏和独脚戏的演员,假使我能给观众带来欢笑,带来开心,阿拉就开心了!”


花样百变的创新演艺


  上海滑稽戏成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其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说说唱唱,随时切换;南腔北调,时戏时歌;灵活包容,应时而变。上海及周边吴语地区的观众,喜闻乐见。

  《蒸蒸日上》在充分发挥滑稽戏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还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观众的需求,追求新变化、新表达,在表演形式上不断创新。

  譬如戏中不断出现的古漪园大门前的两只“石狮子”,戏份很重,十分抢眼。其实“石狮子”是由两位演员饰演的。这对“石狮”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在每一场幕启时,就会以“独脚戏”的方式,用诙谐、幽默的对答话语来过渡、串联剧情。这是将曲艺和戏剧有机结合,创新意味很浓,噱头运用巧妙。

  再如戏中穿插借用“流行歌”的曲调,填词演唱;还在剧中喜庆场合,加入欢快的戏曲锣鼓渲染气氛;在舞台美术和音响呈现上,更是坚持开放创新的态度,积极采用现代先进技术。

  又如,在此剧“尾声”中,剧组还特邀古漪园正宗“南翔小笼”的大师傅上台展示手艺。一时间,小笼香气飘散,台上台下互动,观众席爆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总之,《蒸蒸日上》在舞台表演形式上,花样百变,脑洞大开;主创团队用自己的心力和智慧为观众送去了欢乐!

上图:剧组特邀古漪园正宗“南翔小笼”的大师傅上台展示手艺。


文化价值融入戏剧冲突中


  《蒸蒸日上》是一部有文化含量的戏,但其文化含量不是生硬的口号,也不是简单地贴标签,而是在人物故事和戏剧冲突中自然体现。

  此剧以“南翔小笼”的百年发展史为纵线,以创制“南翔小笼”的包氏两兄弟三代人的命运纠葛为横切面,从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层面,来生动展示传承中华老字号品牌的艰辛曲折。

  此剧的主创团队十分重视戏剧规律,调动戏剧手段,来设置吸睛悬念,推动情节展开,并引爆戏剧冲突。

  其一,是包氏兄弟围绕南翔小笼的制作“秘方”的戏剧冲突,贯穿全剧:兄弟俩或是因三观不同,产生矛盾;或是彼此误会,加深芥蒂;或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迥异,发生冲突。

  其二,剧中南翔小笼第二代传人,有民族气节,为了守护中华老字号的传统品牌,与日寇、汉奸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甚至不惜断手搏命。

  其三,进入新时期后,“南翔小笼”在是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否坚守中华老字号“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是否适应当应顾客需求,与时俱进地改进制作手艺,是否改革经营体制上,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和冲突。

  而围绕至关重要的“经营承包权”,究竟花落谁家,一波颇有喜感的戏剧冲突,又点燃了观众的兴趣。

  今年1月8日,在《蒸蒸日上》新戏研讨会上,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称赞《蒸蒸日上》“高扬地方的文化优势,以一种可贵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配置好地方独有的文化资源”。撰稿|孙洪康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