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的自问自答: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不要相信宫崎骏会退休。
56岁拍《幽灵公主》时,传闻他因手部疾病即将收笔;60岁拍《千与千寻》时,他说自己“在这个年纪做这个已经是极限了”;72岁拍《起风了》时,他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退休,理由是年事已高——然而十年后,82岁的他又完成了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这部“人生电影,告别之作”又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上一次是2001年的《千与千寻》),宫崎骏没去奥斯卡领奖,却在4月3日新作中国公映前夕,把他40多年的合作伙伴、吉卜力工作室董事长铃木敏夫送到上海来出席首映活动,与中国观众共赴这场“人生之约”。
铃木敏夫说:“以前吉卜力的电影,从完成到在中国上映要很久,这次以非常快的速度来到中国上映,所以我一定要来。”
上图:制片铃木敏夫先生、中配演员刘昊然、大鹏、朱亚文和观众映后交流。
在电影里跨越生死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宫崎骏这部新作的片名来自于他小时候读过的吉野源三郎同名小说。这部电影从一个丧母的男孩“真人”的视角讲述,出人意料的是,它讲的却不是男孩的一生,反而有点像《千与千寻》的亡灵版——男孩在一只会说人话的苍鹭指引下,深入神秘的石塔,进到一个地下亡灵的世界。在那个充满异想的死后世界,他邂逅了“雾子阿姨”“少女火美”,还有人间失踪已久的“舅公”……意识流的画面里有反战的隐喻,也有人生的象征,乍看起来是一部相当个人化的电影,像是电影里小男孩发烧时的迷梦,也像是电影外宫崎骏对吉卜力后继乏人的担忧。
“观众可能会感觉主题比较严肃深沉。”铃木敏夫说,“其实不论是在日本还是世界范围内,都会讨论这样的话题,毕竟现在并不是一个足够美好的时代。我们身处美好时代到来的前夕,因此有一种终结感正在逐渐蔓延,我们如何摆脱或是挣脱出来,就成为当下时代的现代的主题。我认为这部电影正是回答了这个主题。”
他说,宫崎骏电影里的人物在现实中都有原型。在这部新片里,男孩“真人”的原型正是宫崎骏本人——电影里,男孩的母亲在医院里死于战火;现实中,宫崎骏的母亲在他6岁时因病瘫痪,因此他的电影里常有“病母”的形象。导演幼年经历过的二战也烙印在电影中。而“苍鹭”的原型则是铃木敏夫本人,从一举一动到说话语气都非常像,是宫崎骏平日里偷偷对他观察记录得来,“他甚至会记在秘密小本子里”。
不只他们两人,电影里地下世界的亡灵们也有吉卜力其他同人的影子:石塔主人“舅公”的原型是宫崎骏动画生涯中的“人生导师”高畑勋,飒爽的“雾子阿姨”象征着与宫崎骏合作多年的色彩设计师保田道世,在现实生活中已然离世,但宫崎骏选择在电影中将他们复活,跨越生死,与“真人”重逢。
明白了这些原型,也就明白了,《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就像是宫崎骏对吉卜力三巨头和工作室同人深厚情谊的一次总结。抛开诸多隐喻象征,电影的内核其实纯粹又真挚。
让人意外的是,原以为这部宫崎骏的“告别之作”多少会带着一些长者对逝后世界的美好想象与顺意接纳,没想到当“舅公”让“真人”留在这个世界继承自己衣钵的时候,真人,也就是宫崎骏本人的化身,断然拒绝,坚持要回到那个虽不美好却依然让人难舍的人间——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原来并不是导演人到耄耋时的一句总结陈词,而是一个持续生效的提问,他是始终“向前看”的。
这部所谓的“告别之作”里,没有老年气,倒有少年气。想想83岁的宫崎骏,还在工作室里埋头手绘……所以你说,他会不会退休呢?
其实早在2016年,也就是宣布退休3年后,宫崎骏就在筹备这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了,一开始的名字叫《苍鹭与少年》。铃木敏夫说,自己最初接到电影企划书时是反对的,一怕动画巨匠晚节不保,二怕他会半途而废——这一次的敌人不是别的,而是人生的大限。
但是宫崎骏也不理他,自顾自一张张接着画分镜图,说请铃木看完分镜图后再下判断。而铃木虽然看完后觉得故事很有趣,还是打算拒绝导演的拍片计划。但是到了决定的那一天,宫崎骏亲自到工作室门口迎接铃木,还请他喝咖啡。铃木笑说:“我认识他40多年,他从来没有这么礼貌地接待过我。”他感觉到,导演是真的很想做这部电影,终于答应出任监制。
在首映现场,铃木还吐槽了他印象中任性的宫崎骏——他经常会半夜三点给铃木打电话,内容却不是什么要紧事,而是告诉他“我睡不着”。一起旅行的时候,宫崎骏还会在半夜三更把灯都打开,等到铃木被灯光晃得睁开眼睛,他就高兴地看着他:“哇,铃木先生你醒了呀!”令他哭笑不得。
有一天宫崎骏还特地跑到铃木的房间来告诉他:“我知道了!我知道为什么我和你、还有高畑勋会成为这么好的朋友了,因为我们三个人一点都不互相尊重!”
铃木笑着说:“我也一点都不尊重宫崎骏导演,一点都没有。”他又说:“我们两个人要一直在一起,一直到一个人去世为止。”
吉卜力三巨头
上图:“吉卜力工作室物语”沉浸式艺术展上有为上海定制的猫巴士。摄影/阙政
此次前来上海,铃木不仅出席了首映活动,还担任总指挥,为上海观众带来了一个沉浸式艺术展“吉卜力工作室物语”。展览在徐汇区国际传媒港举办,从4月12日一直持续到10月31日,为期长达半年,展出内容也很丰富,不仅有吉卜力经典动画场景的逼真还原,还有不少幕后创作故事,让影迷深入走进吉卜力的世界。
说到“吉卜力”三个字的起源,影迷都知道,这是二战时意大利一款侦察机的名字,意思是“撒哈拉沙漠的热风”。但吉卜力也不是一日建成的,当年电影《风之谷》的企划被搁置,因为普遍认为“没有原作的作品无法拍成电影”。于是宫崎骏说:“那好吧,我们就先把原作画出来吧。”1982年,《风之谷》的漫画在《Animage》杂志2月号开始连载,引起强烈反响,电影项目得以重新启动。1984年电影上映,观众人数达到915000人次,作品大获成功,成为吉卜力工作室成立的契机——次年,宫崎骏与高畑勋共同创立了吉卜力工作室。
而铃木敏夫原本在德间书店工作,参与了旗下动画月刊《Animage》的创刊。在担任《Animage》副主编期间,他成为两位导演电影制作团队的一员,后来又成为吉卜力三巨头之一。此后吉卜力的制作大都有他的参与。 “当时我有很多条路可以走。”铃木说,“但我碰到宫崎骏就决定要和他走下去。”
展览不仅展示了吉卜力的40年发展历程,也让我们看到工作室“就地取材”的创作思路——宫崎骏曾说他是“以3米为半径工作”,他灵感的来源就在身边。
比如公司附近的车站,让他画下电影《龙猫》的第一张草图:一个在雨中的公交车站,撑着伞等待父亲的小女孩,和一只站在她旁边、头顶一片大叶子的龙猫。1975年绘制的草图,终于在13年后成为了电影。宫崎骏说:“看着大自然的山和树,就想象在其中诞生的精灵应该是长什么样,可能是狸猫,也可能是貉或是猫头鹰。最后觉得反正就是一个奇怪物种,于是把它们全部混在一起,就成了龙猫。”
还有他的同事刚满一周岁的女儿,是电影《崖上的波妞》里金鱼公主“波妞”的原型。在制作这部电影时,吉卜力工作室也按照宫崎骏的意愿设立了内部幼儿园——他对幼儿园的构想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2002年出版的对话集中,已经展示了幼儿园和养老院相邻建设的计划,而电影里的“向日葵园”(幼儿园)和“向日葵之家”(托老所)就是这样的对照。在《崖上的波妞》上映的2008年,吉卜力的幼儿园“三只熊之家”也正式开园了,地址就在工作室附近。宫崎骏说:“我想建幼儿园,并不是想做什么漂亮事,而是因为我们从孩子们身上得到帮助。我非常了解,老人看着小孩会感到幸福。”
再比如《猫的报恩》里的花猫,原型就是吉卜力工作室周围的流浪猫,经常自由出入工作室,在里面睡午觉,甚至参加会议。而《平成狸合战》(又名《狸猫大作战》)里的狸猫,造型也参考了常常在民宅出没的真实狸猫。导演高畑勋为电影里的狸猫设计了四种造型——还原动物样貌的是“本狸猫”、穿着外套用双脚行走的是民间传说狸猫“信乐姿”、当狸猫感到“输了”或者“哎呀”等沮丧情绪时他们会变成“杉浦狸”(以漫画家杉浦茂笔下的人物形象为蓝本设计)、而在欢乐的场合他们又会集体变成“胖胖狸”……由高畑勋导演的《隔壁的山田君》《辉耀姬物语》等作品,在吉卜力动画中也显得别具一格。他2018年4月5日去世时,曾引发众多中国影迷缅怀。
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到40年前
上图:沉浸式艺术展里,满满都是宫崎骏。摄影/阙政
早在40年前,吉卜力三巨头宫崎骏、高畑勋、铃木敏夫就来过中国。据铃木回忆,当时他们拜访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看了《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水墨动画,对细腻精巧的制作始终难以忘怀,宫崎骏还感叹说:“要达到这个境界真的太难了。”
而吉卜力和中国的渊源,更要追溯到第一任社长德间康快——德间康快是德间书店的创始人,1985年吉卜力刚成立时,隶属于德间书店(2005年独立),因此德间康快是吉卜力的第一任社长。他也是宫崎骏的伯乐,一手支持他拍摄了成名作《风之谷》。
不仅如此,德间康快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也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1982年第一部中日合拍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就是由德间书店旗下的大映电影公司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合作完成的。由中日联合编剧,在中日两国分别取景,三国连太郎和孙道临联合主演,后来还获得过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大奖。此外,1987年的中日合拍片、曾经引起轰动的电影《敦煌》,也是由德间康快促成。而对于前往日本取景拍摄的中国电影,比如1983年的《秋瑾》、1997年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等,德间康快也都在拍摄或发行上给予了协助。
而吉卜力第一部亮相中国大银幕的作品,1990年的《天空之城》,也是德间康快提供。1992年,《龙猫》在中国公映,当时的译名还叫《邻居托托罗》,中文版片头字幕写着:“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日本德间集团董事长德间康快先生将本片奉献给中国的小朋友们。在此谨向德间康快先生致谢!”
吉卜力也一直难忘这位初任社长,2011年的电影《来自红花坂》(又名《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中,“德丸董事长”的原型就是德间康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由宫崎骏之子宫崎吾朗导演。宫崎骏曾说:“吾朗还是别做导演的好。”因为信不过儿子,他一有空就跑去工作室查看,系着他的招牌白围裙走来走去,嘴里冒出来的都没有好话:“画得真粗糙啊……这两个人怎么一副吊丧的脸?……卡车画得太大啦,盆栽要多弄几棵啊……”儿子被唠叨得没办法,看到老头子就把分镜剧本藏起来。
铃木说,宫崎骏本人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大学时期第二外语选修的正是中文。而这一次电影的中文片名由铃木亲自题写,宫崎骏看到后,还用中文念了出来。在上海活动现场,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制片人易巧和《白蛇:缘起》的导演黄家康也来助阵——易巧曾经帮助《千与千寻》2019年在中国公映,当时取得了接近5亿元的高票房。不少中国影迷是看着宫崎骏长大,来“还一张电影票”的。而吉卜力对中国动画电影人的影响也堪称深远。动画人见动画人,场面一度非常感人。
一部好的动画片究竟能有多大的影响力?吉卜力用40年的实践作出了回答。奥斯卡奖并不是全部,这些年,吉卜力出品的动画电影在威尼斯、柏林国际电影节都获得过重量级奖项,宫崎骏本人也获得过威尼斯终身成就金狮奖和奥斯卡荣誉奖。“动画界黑泽明”的影响力,不只是奖项,更是得到全球观众的喜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不仅在日本和中国上映,全球各大洲都有公映,远至非洲毛里塔尼亚的观众都能看到。而龙猫之于日本,就像米老鼠之于美国、蓝精灵之于比利时、孙悟空哪吒之于中国,都有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在沉浸式艺术展中,我们还能看到早于2001年开幕的日本东京“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和2024年3月16日刚刚开放全部五大园区的名古屋吉卜力主题公园。美术馆和主题公园每年接待的成千上万游客,又会将吉卜力的影响力带往全球各地。
在上海首映现场,铃木敏夫透露,历时七年画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宫崎骏对自己说“这真的是最后一部了”。这些年,宫崎骏为了保持健康,甚至会在家里附近捡垃圾来锻炼身体。每天趴着画画确实不利于健康,但他的风格还是坚持手绘,坚持一张接一张,画无数的分镜图,一辈子也没有做过3D动画。这也许不是他真正的最后一部电影,但他确实是抱着做“最后一部作品”的心态在做。记者|阙政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