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阿勒泰
“我好像潮湿的腐木,晒到了阳光。好明媚、好治愈,看着好想流泪。”这是5月初,一位网友在看过8集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后写下的评论。
自从《我的阿勒泰》剧集播出以来,浏览最近的社交软件或者媒体,人们会发现这部剧引起的反响,已经远超影视剧的范畴。阿勒泰向来是新疆的热门旅游地,如今这部剧更是让阿勒泰的旅游火到了新高度,原本的旅游旺季已经提前到来。
阿勒泰地区,位于我国新疆最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接壤,下辖6县1市均为边境县(市),约有66万余人。“阿勒泰”,在蒙古语里意为“金子之地”,因阿尔泰山的金矿而得名。
《新民周刊》近日采访了一些在阿勒泰生活、工作,或是最近到过阿勒泰旅游的人们。在他们眼中,阿勒泰是长大成人的地方,是手机相册里记录的潺潺流水声,还有旷野之风呼啦啦刮过的声音,是身处城市钢筋水泥,堵车在路上时的心灵寄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阿勒泰,而我们的阿勒泰有着共同之处——遥远,松弛和治愈。
阿勒泰人,重新认识阿勒泰
上图:马儿、牛羊,都是阿勒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电视剧讲述的内容,跟哈萨克游牧民族的生活不能说很相似,只能说是一模一样。那些就是哈萨克族的真实生活。”在新疆从事旅游领队工作的黄翔告诉《新民周刊》。在微信上与记者交流电视剧观后感时,黄翔正带着一个团队在阿勒泰喀纳斯游玩。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黄翔原本的工作和旅游没有丝毫关联。他的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科技公司的通信部门,负责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业务。偶尔忙完工作后,他也会在阿勒泰到处转一转。
2022年,黄翔觉得眼前的工作愈发枯燥,似乎已经一眼望到头。他想要跳脱出原本的生活方式,于是选择转行,转到一个与自己的“专业”完全不相干的领域。不过在新疆这个遍地是美景的神奇之地,旅游行业倒是不会让人陌生。
辞职至今的两年,黄翔每年从5月中旬开始带团,一直不停歇,忙到10月底。阿勒泰有漫长的冬季。而在冬季到来前,每一季都有不一样的色彩。绿色充盈天地的草原、塞上江南般的湛蓝河谷,游牧民族在大地上留下的褐色痕迹,五彩滩在阳光映照下的斑斓,共同演绎自然的协奏曲。
在黄翔的观察里,这两年来到阿勒泰的广东客人最多。“中午坐在餐馆里吃饭,10桌游客可能有一半都是广东人。”一些最新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美团数据显示,即将到来的6月,阿勒泰地区文旅预订订单同比增速达80.6%。客源地前五的城市中,广州和湛江分列二三位。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德丽达·那比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东、福建是我们的第一大客户群”。
从广东到北疆的阿勒泰,直线距离近5000公里。为何广东人如此偏爱阿勒泰?黄翔觉得,也许他们就是玩遍周边后,想要探索国内最遥远的旅游地。曾有人问定居阿勒泰的李娟,为何留在一个小地方而不向往远方,李娟说:“我已经生活在远方,为什么还要向往?哪有地方比阿勒泰更远?”
阿勒泰地区下辖阿勒泰市和布尔津县、福海县、富蕴县等7个县级行政区,拥有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分别是喀纳斯、可可托海和白沙湖。《我的阿勒泰》电视剧热播后,让一些原先相对小众的地带也被外界关注到。在此之前,位于富蕴县的可可托海景区,已经因为一首歌曲而被人熟知。
“80后”邹永萍,如今就在可可托海经营自己的度假酒店。3年前,富蕴县政府计划在可可托海著名的“3号矿坑”周边招商引资一批文旅项目。作为乌鲁木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鞠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邹永萍在接触到上述项目后,她选择自己购置土地,在可可托海“3号院”盖起一家非遗度假酒店。
邹永萍出生成长于阿勒泰布尔津县。在《我的阿勒泰》播出后,她认真地看完了剧集的“每一帧”后,觉得那些记忆中原本已经快要被忽略和遗忘的生活细节,又被这部剧呈现在眼前。剧中巴太的一些动作,是她成长中熟悉的画面。
看到巴太骑着马跟人打招呼时,邹永萍的记忆一下子就被唤醒了。小时候,她生活在布尔津,那些哈萨克族老乡骑马路过家门口,非常礼貌,哪怕不认识,也会打个招呼问候一下。但他们骑着马,姿态又很骄傲,总是在马背上昂着头。
《我的阿勒泰》里,巴太去别人家找人,发现门没开,转头从院墙翻进去。邹永萍表示,这种场景在记忆里非常真实,儿时身边的男孩子都是这样,“唰”一下就翻进去了。
电视剧当中,“转场”是推动情节的关键一环。而在现实中,作为汉族人,邹永萍并没有直接参与转场的人生体验。“转场”对她而言,是另一种记忆。生活在阿勒泰,以前汉族人家也会有牛羊。不过他们通常不会自己放牧。在夏天到来前,他们会把牛羊赶出去,赶到身边熟悉的哈萨克族老乡那里去,让老乡帮忙代牧。每到这种时候,“牛羊大军”浩浩荡荡,像是一场盛大的聚会,格外壮观。
在自己的少年时代,每年春夏之交,邹永萍都要和家里的牛羊分别,看着哈萨克族牧民赶着牛羊,往北边的阿尔泰山方向走去。“牛羊大军”走过,只留下飘在半空中的尘土,迷迷茫茫一片。等到漫长的冬季到来前,牧民们又转场回来。邹永萍的父母会放下手里的事情,去迎接自家牛羊。
“牛接回来以后,父母就开始分享从牧民那里听来的故事。每一头牛都有自己的故事。”邹永萍说,“我们家有一头奶牛,非常傲慢。哈萨克族牧民给奶牛们挤奶时,其他牛都很温顺,只有它没啥耐心。稍微挤一下可以,但是再要挤的话,它就用蹄子把奶盆直接踢烂掉。”
随着时间推移,那头倔强的奶牛和邹永萍一起长大了。在记忆中,奶牛的故事停止在它的13岁。那一年,奶牛已经很老了,不能挤奶,也不再能下崽。“听长辈说要把奶牛宰掉。从情感上我肯定舍不得,但是站在家里大人的角度看,必须得这么做。”当时邹永萍在外读书,每逢周末都会回家。宰牛的那个周末,她没有回家。
那天在看《我的阿勒泰》时,看到成群的牛羊,邹永萍又想到了家里的奶牛。她告诉本刊,在当下她意识到,其实牛羊不仅是哈萨克游牧民族生活的一部分。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在那种民族融合、大杂居小聚居的环境里,牛羊也是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
生活在阿勒泰这块土地上,以前邹永萍总是觉得作为汉族人,和游牧文化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在电视剧中看到阿勒泰,又是另一番感悟。“我觉得我们不同民族间彼此的生活早已息息相关,生活方式、场景、语言,都写进了我们的生命。”一部影视作品,让许多阿勒泰人,重新认识了自己的阿勒泰。
包容每一个不做攻略的人
2023年夏天,南方人金欣(化名)去到阿勒泰旅游。从阿勒泰回来后,她发现手机相册里最多的视频,是自己用来记录水流声所拍摄的,还有风掠过草原,或穿梭山谷的声音。
或许是长期生活在现代城市中,这种风和水流的声音意味着纯粹的自然,令人着迷和珍惜。
上图:2024年5月,湛蓝的阿勒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许多人都对阿勒泰的风有独特的记忆点。在阿勒泰,风是阿勒泰的灵魂要素。研究新疆牧区的生态人类学学者崔延虎曾经表示,他在阿勒泰哈萨克牧民的语言中搜集了100多个与“风”有关的词语,其中许多对风的方向、速度、温度、湿度的表达,无法用汉语准确翻译。
不过在当地人眼中,风意味着更多。李娟曾感慨阿勒泰风的丰富、坦荡和自由:“我看到全世界都是一场透明的倾斜,全世界都在倾向风去的方向。我的头发也往那边飘扬,我的心在原地挣扎,也充满了想要过去的渴望。”
但是,李娟也在《羊道》中写过:“天色已经完全黑透了,无星无月。东方极远的天边却还有一团明亮。大风似乎不是从西往东刮,而是从上往下刮,毡房颤动不已。回到毡房里,我忐忑不安地喝着茶,难以下咽。耳朵侧向门外,捕捉风声之外最最轻微的一丝动静。”
“大风”刮起来时,也许预示着一场沙尘暴的降临。
除了风,雪也是阿勒泰另外一个最突出的自然标签。老家在武汉的邓芾,在去年夏天辞职,来到阿勒泰市,开了一家名叫“山冶”的bistro餐酒吧。他告诉记者,自己作为南方人,此生见过最大最厚的雪,就是在阿勒泰。当他在冬天整个人直接躺倒在阿勒泰足足有半米厚的大雪中,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松弛。
在中国的滑雪爱好者眼里,阿勒泰是最理想的雪场之一,被称为“中国雪都”。通常每年10月就可以开板,次年5月封板。运气好的话,6月仍然能在阿勒泰滑雪。这里的雪质也好,粉雪,蓬松,含水量低。
邹永萍告诉本刊,自己的度假酒店去年7月开业,但客流高峰是在冬天。雪客们慕名而来,一旦住进来就至少十天半个月之久。在雪季,有人需要中途回到城市中处理工作。等到工作忙完,再回来继续滑雪。最多的一位客人,在一个雪季如此往返了5次。
漫长的雪季,不仅让外来的滑雪爱好者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也塑造了阿勒泰人的生活哲学。冬季长达半年,有足够的时间给人们烤火、铲雪、看书、喝酒。这样的生活方式,往往也会显得孤寂,让当地人格外珍惜每一次和人见面交流的机会。只要一见面,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李娟一开始也对这种交流方式不理解,“要是在城里的话,这样的问法简直就是开玩笑嘛!谁有那么多闲工夫耗在街头,对一个偶尔碰面的人耐心地打问他家房子有没有漏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她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牧人们在遥远寂静的游牧生活中四季往返……两个很久以前就相识的人突然迎面碰到,那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一见面就立刻起身寒暄,一口气把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事情问个周详。”
在邹永萍的成长过程中,她对哈萨克族人彼此间的交流方式也有自己的观察。她发现哈萨克族老乡在许久未见后,会聊任何可以聊的内容。“除了聊天的内容丰富,他们的语言也似乎要长一点。同样一件事,汉族人三言两语也许就说完了,但他们可能要说5分钟。”
金欣记得,自己去阿勒泰旅游前,曾在社交媒体上搜索过旅游攻略。看到一些绝美照片,也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也要拍这样的照片。不过等她到达阿勒泰,发现随手一拍就已经足够了。阿勒泰的风声,水流和白雪,会包容每一个不做攻略的外来者。
上图:“山冶”bistro餐酒吧横贯阿勒泰市克兰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断努力的阿勒泰
在经营度假酒店之前,邹永萍早在20年前就做过导游,是阿勒泰地区第一批考取导游证的导游。据她回忆,那时阿勒泰已经有不少游客,禾木和喀纳斯就是热门旅游线路。
没想到20年后,在阿勒泰的游牧民族传统生活方式似乎逐渐消解时,李娟的作品得以视觉化呈现,阿勒泰借此被更多人看见。
在《我的阿勒泰》播出后的一周内,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阿勒泰”搜索热度上涨了562%。为了迎接迅速增长的客流量,据阿勒泰地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正在加快制定“剧中人物足迹之旅”“自然风光探秘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
为了满足游客对剧中网红打卡点的需求,据阿勒泰地区文旅局透露,将《我的阿勒泰》剧中提到的“张凤侠小卖部”场景进行修复,集中售卖黑肥皂、白桦液等剧中产品;在“巴太树”、“文秀桥”、老市场、彩虹布拉克等点位设立打卡点,制作“我的阿勒泰”迷你剧场景打卡地图。
阿勒泰地区文体广旅局长德丽达·那比甚至公开表示,今年还会在景区增加张贴投诉电话,网友哪怕半夜给她打电话都行,只要能把问题解决好。
古老的阿勒泰正在不断努力,想要照顾好那些已经到达,或是还在路上的人们。记者|王仲昀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