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民一周 > 正文

跨越苏州河

日期:2015-11-1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闸北与静安撤二建一组建新静安区,最大的看点是,这是上海首次跨越苏州河组建区域,充分体现了联动发展、协调发展、一体发展的新思路。
  上海区域自1949年以来,从30个区,调整整合到今天16个区县,基本路径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及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管理边界不断扩大,扩大区域面积、减少区域数量,加强整体发展能力。
  在闸静之前,物理变化是重要特征。比如黄浦与南市、卢湾,主要还是相邻区域整合,扩大区域面积,便于整体发展。这当中,按照自然形态进行区域布局是主要划分依据。比如,原先是宝山的长兴岛、横沙岛划归崇明,依据是形态相近的三岛,可以更好协同发展。再比如,相关区原来的浦东部分划归浦东新区,更多也是出于以黄浦江为界便于管理的物理原因。
  以自然形态进行界域划分,是古往今来的常态,特点就是清晰、方便。世界是如此,比如尼亚加拉瀑布和五大湖,隔开了美国与加拿大;地中海,隔开了欧洲与非洲。中国是如此,太行山脉隔开了山东山西,洞庭湖分开了湖南湖北,黄河区分了河南河北。上海在闸静之前,基本也是由黄浦江、苏州河为大框架,分开了各区县,通常区域到了江边河边就结束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黄浦江以西、苏州河以南的区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总体上比域外区县发展得更好。比如闸北,与静安仅隔条苏州河,鸡犬相闻,但发展水平跟静安比,差了一大截。撤二建一前,大体上静安面积人口都是闸北的三分之一,但两区GDP差不多,也就是说,静安人均发展水平大致是闸北的三倍。其中的原因之一,是闸北发展的历史基础比较薄弱。在抗日战争中,苏州河北的闸北属于华界,遭受了严重创伤,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薄弱。解放后发展过程中,虽然纵向比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从观念和区域位置看,依然不如一河之隔的静安。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联动发展、协调发展、一体发展,越来越成为上海发展的重要脉络。区域间的发展落差,既需要补短板,也恰恰预示着发展的空间。就苏州河两岸来讲,跨河联动发展、一体发展,就是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重要空间。这既是发展的需要,更体现了上海决策者的前瞻眼光和战略远见。
  市委书记韩正指出,闸北、静安两区“撤二建一”,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重要发展契机。他特别指出,这有利于提升区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促进苏州河以南地区的优质资源向北辐射,加快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中心城区公共服务均衡化,促进民生改善。
  闸北静安撤二建一,是跨河联动的神来之笔。原静安区的特点是发展水平高,现代服务业繁荣,但发展空间基本饱和。闸北区的特点是发展空间巨大,但发展的投入和密度有待加强。跨越苏州河,将静安与闸北联为一体,就是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的妙棋。这不仅有利于原先两区的发展,也体现了思路之新、立意之高。
  以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上海经历了连续25年的快速发展时期。1990年,上海GDP为756亿元,到了去年底,上海GDP已经达到了2.36万亿元,增长了30倍。中央对上海的定位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意味着尽管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上海依然任重道远。实现宏伟目标,必然需要具备强劲的发展动力。这需要投入,更需要思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面对沉睡的浦东,上海提出了开发的设想。小平同志听了汇报后,加了两个字:开放。由此,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了上海的日新月异。
  跨越苏州河,新思路将展开发展新画卷。(朱国顺)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