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公里漫步
“45公里漫步”,未来会成为上海特有的词汇。
从徐浦大桥到杨浦大桥,黄浦江两岸的滨江地带,是上海沿江人口密度最大、也是景色最美的水岸地带。到明年年底,这里总共45公里滨江区域将全部贯通,成为市民休憩场所。来到上海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这景色无敌的“45公里”地方,尽情漫步、骑行,领略最有上海特色的美丽滨江风情。
“45公里漫步”,会成为上海的一张名片。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孕育了上海的繁华,也见证了上海的变迁。沿江地带,宛如上海的大露台,阅尽浦江风情。但是多少年以来,上海沿黄浦江两岸的建设,一直没有一个好的规划和宏图,延续下来的,是多年变迁积淀的各色痕迹。就好像一个漂亮的大露台上,堆满了各色杂物,辜负了一弯江景。这个状况,一直延续到新世纪初年。
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始于2002年。经过近15年的努力,各项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生产岸线已逐步置换为生活岸线,为围绕公共空间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一直要求把黄浦江两岸开发建设,看作是上海的百年大计,要建设成世纪精品。
早在 2005年5月13日召开的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就明确要求,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必须按照既定目标,加强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和岸线管理。要通过强化管理和提高透明度确保黄浦江两岸有序开发,让广大市民共享开发成果。
2011年6月20日,韩正在调研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进展时强调:“黄浦江两岸开发到哪里,沿江的公共空间就要开放到哪里。”当天下午,韩正沿着黄浦江两岸黄浦、虹口、杨浦、浦东新区、徐汇等区的岸线,调研两岸开发建设进展。他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目标,认真总结黄浦江两岸开发近十年来的工作,坚持五个方面的原则,把握节奏,把握重点,使黄浦江两岸开发更符合上海未来发展要求,让全体市民百姓共享开发成果。
这五大原则,后来成为了浦江两岸开发建设的指南。第一,黄浦江两岸的岸线是属于全体市民百姓的公共空间,任何部门、任何单位都必须严格服从规划,两岸开发到哪里,岸线就要开放到哪里,让全体市民百姓共享沿江美景。第二,要尽最大努力,延续和弘扬黄浦江两岸的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历史内涵,坚决杜绝唯经济利益至上的开发行为。第三,要采取一切措施、花大力气保护黄浦江两岸历史建筑,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依法保护老建筑。第四,在下一步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完善城市设计,沿江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必须统筹,做到更加科学合理和人性化。第五,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要更加注重品位、质量和内涵,沿岸各区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把握节奏、把握重点开展工作,切忌一哄而上、急功近利。
韩正说,“两岸开发,不是大开发而是大开放,开放成群众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开放成市民的生活岸线”。
今年8月17日,市委书记韩正在调研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进展时再次强调,要始终围绕公共空间开放做好文章,全市齐心协力把黄浦江两岸建设成为服务于市民健身休闲、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和生活岸线,到明年年底,基本实现黄浦江两岸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共45公里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
围绕公共空间开放做好文章,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两岸重点区域45公里岸线尚未开放的部分,要统一规划,今年四季度向社会统一公布,在同一平台上加快推进、分区实施,沿线区委、区政府要担负起主要责任。要进一步深化完善公共空间的功能,尤其是文化、服务设施,真正让广大市民群众共享黄浦江两岸开发建设的成果。
45公里空间贯通开放时,总长度相当于虹桥机场到浦东机场的直线距离。那时,从杨浦到虹口到黄浦到徐汇到闵行,再加上浦东20多公里精彩岸线,一条世界独一无二的水岸美景,将呈现在上海市民和国内外宾客面前。
黄浦江两岸45公里美景,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大露台,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五色长廊。(朱国顺)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