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色的大西洋灯带
“在普京的耳朵里,那就是音乐”。几天前,一位美国记者这样写道。
事实上,此人讲的事情,与俄罗斯总统毫无关系。他写的是跨大西洋两岸两座最大城市的混乱。
刚刚进入2019年新年,世界上最大的两座城市纽约与伦敦,同时陷入了乱象之中。由于三位加起来超过了200岁的老人之间的博弈,美国政府从2018年12月22日起,陷入了停摆的窘境,80万联邦政府雇员无薪上班或者休假。从机场安检到街道保洁,都处于莫名其妙中,而纽约自然无法幸免。大西洋对岸的伦敦,梅首相的脱欧方案,遭遇了议会有史以来最大票差的反对,政府治理陷入巨大危机,并引发了不信任投票。英国向何处去?整个英国和欧洲都在问。
在那位美国记者眼里,这两座城市代表的美英两国,曾经处心积虑通过冷战搞垮了苏联,结果现在它们自己却陷入了巨大危机之中,别人怎么会不心情愉快地耻笑呢?
这种想当然的推测,当然只是西方媒体惯用的臆想而已。只不过他还忘了一个地方:巴黎。
相比于巴黎的混乱,纽约和伦敦还只能是甘拜下风了。巴黎在新年之交,开始了“每周一乱”,比戴高乐机场的航班还准时。最近的1月19日周六,法国反政府的“黄背心”运动已连续第10个周末上街,根本无视马克龙总统为化解民怨,举办市民大会辩论倾听民意的呼声。这个原先只是为了抗议燃油税而开始的运动,如今已经成了法国反对一切社会不公的每个周末例行的抗议行动。法国警方说,19日周末的抗议规模,“至少与上周相当”,约有8万多人响应。在历次抗议活动中,从扔燃烧瓶到开着挖掘机冲破政府大门,使得“香榭丽舍”的巴黎,宛如战场,有人因此将爱丽舍宫称作“巴士底狱”。
二战之后,随着马歇尔计划在欧洲推行,联结美欧的大西洋主义,被大洋两岸许多人奉为圭臬。冷战结束之际布什总统提出的“新大西洋主义”,更将这种关系推向了高潮。一时间,大西洋两岸仿佛成了某种模板;而从举着一支火炬的纽约开始,一路向东到伦敦、巴黎,又被一些人捧为跨大西洋的灯带。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三十年过去了,河东还是河西,终究还是显露了出来。灯塔们在不断地褪色中。
灯塔的暗淡,根本的还是制度固有缺陷造成的锈蚀。
美国三位200岁老人之间的“怄气”,本质上是制度弊端让党派之争,可以置国家利益为各自筹码而向对方施压,所谓的西方“民主”完全沦为了党派之间的玩物。英国“脱欧”的“道路之争”,既与英国国内的社会分裂有关,又与西方国家之间“同床异梦”的内斗有关,是英国与欧盟之间固有矛盾量变到质变的体现。法国的问题在于,“乌合之众”式制度带来的随意性,很难遴选出堪当大任的领导人,花好月圆尚好,暴风骤雨就会应对失措。
同病相怜的三位领导人,还同时爽约了施瓦布先生。
作为达沃斯论坛的创始人,施瓦布先生或许早有预感,早早就将本月22日开始举行的达沃斯论坛主题,确定为“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结构”,并且还将讨论英国脱欧和欧盟经济环境的变化等热点问题。急于对症下药的这些国家领导人,也早就答应了施瓦布的邀约。
但临行之前,美国总统、法国总统、英国首相先后宣布,因为国内政局因素,不得不取消原定赴达沃斯的行程。不能不说,这是对今年论坛主题的一个巨大反差。
有评论对此指出,美英法领导人的缺席,凸显了西方社会的治理“赤字”,折射出民粹主义对国家的影响。这既是欧美国家社会分化加剧、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也体现出西方现有制度失灵之虞和国家治理之困,同时还加剧世界不确定性和不安情绪。
世界经济论坛按照惯例,在年会前发布了《2019年全球风险报告》。报告指出,当今世界面临越来越多复杂和相互关联的挑战,不断恶化的国际关系让全球共同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至危险水平。而经济前景日趋暗淡,将进一步挫伤国际合作前景。
报告描绘的,很像是大西洋两岸目前面临的困境。
唯一确定的是,无论在别人听来这是不是像音乐,大西洋的灯带在渐渐褪色, 已经是比较确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