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立西江石壁
11月1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三峡工程日前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根据验收结论,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总体优良,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
这意味着,三峡工程这一迄今世界规模最大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正式开始全面发挥它的全部巨大作用。
在中国最大河流长江之上,建设世界最大水利枢纽,无论从哪个视角看,都是一项史无前例超级工程。
与一般想象的不一样,三峡工程这样特大水利枢纽,并不是以大坝建成、船闸通航、机组发电就视作全面完成的。由于水利工程复杂性和特殊性,它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稳定运行以及经历过必要工程实践考验后,经过复杂全面检测,才能对工程建设作出最终结论。监测表明,三峡工程拦河大坝及泄洪消能、引水发电、通航及茅坪溪防护工程等主要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机电系统及设备、金属结构设备运行安全稳定。
三峡工程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值得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土地形西高东低,落差很大,是地形变化对国土影响最大、最广泛的国家。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西部有世界最高珠穆朗玛峰、庞大的青藏高原以及连绵高山和高原,一直向东绵延下降至东部入海口,长达5000公里,影响了大部分国土。
地形落差大且面积广阔,雪山、降雨就容易形成洪水。以最长河流长江来说,从青藏高原奔腾向东6300多公里,年均入海水量9600亿立方米,落差6600多米。在源头到湖北宜昌的4500公里,落差就有6200米。巨大落差和浩瀚江水,孕育了中国最富饶的长江经济带,但汹涌江水也给中游富饶的江汉平原及下游带来水患。自汉代到清末2100年间,长江洪水平均不到十年泛滥一次,1860年和1870年长江洪水接连两次给江南地区带来灭顶之灾。
中国国土地形特点,决定了必须改善天然地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新中国建国伊始,党和政府就把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湖北荆江河段防洪,作为重点进行研究。1950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三年后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
1970年,中央决定先建作为三峡总体工程一部分的葛洲坝工程,一方面解决华中用电供应问题,一方面为三峡工程作准备。12月26日,毛主席作了亲笔批示:“赞成兴建此坝。”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6月1日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静态投资1352.6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水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成为世界最大水电站和清洁能源基地。枢纽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面积56%。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
从蓄水至2020年8月底,三峡水库累计拦洪总量超过1800亿立方米。经过水库拦蓄,削减洪峰约40%,极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累计发电量达13541亿千瓦时,成为我国重要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30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69亿吨。
1956年,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下了著名诗句:“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2020年11月1日,诗意化为了国土之上精彩的宏图。(作者 朱国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