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新“写真集”
12341个撞击坑、81个撞击盆地、17种岩石类型、14类构造……,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以清晰的“写真”把“月亮的秘密”袒露在每个人眼前。4月21日零时,月球迄今最清晰“写真集”发布,令世界眼前一亮。
虽然彩色成像技术早已发展到8K水平,但由于月球无风无水,表面大部分为尘土覆盖,从空中拍摄月球全景图像,总是显现出接近于灰色的单调。由中国科学家最新制作的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以丰富和精致的色彩,呈现了月球详尽地质构造,告诉人们月球是怎样炼成的。
“何以月球”的呈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月球地质图是月壳表层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信息的综合表达,集中直观呈现对月球的观测研究成果。它来自于人类科技的进步,又能为人类登月和未来对月球的开发,提供重要指引。
此前唯一月球地质图,来自于阿波罗登月时代。限于当时认知,图中精度较高的只有月球局部图,覆盖全月的只能做到1:500万比例尺精度。五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写真”已明显滞后。随着中国嫦娥工程的进展和登陆月球后展开的各项考察研究,中国有能力为世界提供月球更清晰的“写真集”。
2012年,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开展新的月球地质图编研的设想。此后,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编研团队,“十年磨一剑”,绘成了这套最新“写真集”。
整套图集将比例尺精度,从美国的1:500万提升了一倍,达到了1:250万,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全月地质“写真集”。这套《月球全月地质图集》,包含了《月球全月地质图(主图)》《月球岩石类型分布图》和《月球构造纲要图》。《月球分幅地质图集》,包含30幅月球标准分幅地质图。
编制月球地质图,本质上是对月球地质的深度认知和解读。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把月球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
与基于阿波罗探月编制的全月地质图相比,中国科学家在新图集中,基于月球动力学演化规律,创造性建立了“三宙六纪”的月球地质年代划分方案,更加客观刻画月球地质演化历史。建立了以内、外动力地质演化为主线的月球构造和岩石类型分类体系;构建了以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重驱动的类地行星演化新框架,搭建起月球地质图的“骨架”。
宙是中国文化中,对古往今来所有时间的总称,纪是事物的头绪、开端。
中国科学家将月面历史分为三个宙,分别为冥月宙、古月宙和新月宙。冥月宙为月球早期岩浆作用期,又称岩浆洋纪,那时月球演化主要是内部岩浆活动为内动力的地质作用。古月宙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重阶段,包括了艾肯纪、酒海纪及雨海纪,这时月球地质演变为小行星撞击和内部熔岩结合时期。新月宙是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阶段,包括爱拉托逊纪和哥白尼纪,此时月表已岩石化,内部火山活动已无法到达表面,月表演化主要以小行星撞击为塑造手段。今天我们看到的月表形貌,主要就是新月宙时期形成的。
“三宙六纪”给月球划分了年龄段,指出了不同年龄发生的事情,为理解月球地质变化奠定了基础。我国嫦娥工程探测得到的数据,以及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探月和研究成果,则以具象让绘制月球地质图“血肉丰满”。
“写真集”使用中英文双语,主图《月球全月地质图》利用青、黑、黄、品红4个基色叠印出150种颜色,对月球进行“三宙六纪”地质年代划分。图集识别并标记全月12341个撞击坑、81个撞击盆地、17种岩石类型、14类构造,建立了统一的盆地建造亚类的分类体系。探测着陆点、特殊高程点等特殊要素,在图集中也有显示。
在月球起源和演化乃至太阳系演化的研究中,中国科学家以最清晰的“写真集”,在浩瀚宇宙中,书写出了卓越的中国贡献。作者 朱国顺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