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民一周 > 正文

美国人还会拧螺丝吗?

日期:2025-04-0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作者|朱国顺

  特朗普“对等关税”危及现有世界贸易体系,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被美国人自己称为“95年来最严重的政策失误”。美国商务部长在解释这一匪夷所思政策时说,这将使美国迎来“数百万人坐在生产线旁为苹果手机拧螺丝”的美好未来,让制造业回归美国。

  今天的美国人还会拧螺丝吗?

  在很长时间里,美国人曾经很会拧螺丝。20世纪刚开始的时候,虽然英国还把持着世界霸权,美国却依凭两洋相隔,悄没声息地在孤悬海外的北美大陆上,发展成了GDP世界第一大国,成了最会拧螺丝的制造业强国。福特的汽车、卡耐基的钢铁、洛克菲勒的石油,都是大神级存在。

  珍珠港事件前,日本窥测美国良久,发现美国只有6艘舰队航母,而自己已有10艘同级航母“优势在我”,于是“毕其功于一役”偷袭珍珠港。孰料美国人充分发挥拧螺丝特长,竟然在此后4年里足足造了140多艘航母,把日本炸得天昏地暗不知道自己姓啥,还在日本签投降书时,在“密苏里”战列舰上空浩浩荡荡飞过1500架B-29轰炸机,让日本就此心如止水。

  转折在上世纪80年代,西方出了两个金玉其外的领导人,一个是美国的里根,一个是英国的撒切尔。在美西方叙事中,两人似乎都正面居多,还把熬掉了苏联视作两人战果。但从历史角度来看,未必如此。两人气味相投,热衷搞新自由主义改革,削弱政府监管,放飞企业“哪里钱多去哪里”。“一切向钱看”一时爽,吃辛吃苦的“拧螺丝”当然就不吃香了,于是英国赫赫有名的制造业大厂日渐式微,伴随而来的是金融城拔地而起,美国则由金融巨头带领制造业大厂,大张旗鼓离开本土去海外开疆辟土,降低成本赚更多利润。英美两国寡头们更有钱了,拧螺丝的却越来越少了。

  不会拧螺丝的后果逐渐显露出来,那就是制造业越来越成为两国无意义的活动。也许我们很难想象,同样一吨建筑用的螺纹钢,美国的价格竟然比中国贵一倍。造一艘“福特”级航母,要花140多亿美元;造一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加上研发费用要79亿美元,一枚制导炮弹需要80万美元。当英国人说要派兵去乌克兰时,全世界都笑了,因为蒙哥马利当年一次空投3万伞兵的这个国家,如今实际上连一个坦克师都凑不齐。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的生活应该会变得非常昂贵,那么现实中物价稳定便宜又是如何实现的呢?这就是“对等关税”前,美国薅全世界羊毛得来的好处。

  美元的霸权地位天然具有负债属性,它需要低税率向全世界大量进口货物,支付大量美元以形成足够的各国外汇储备,来维持国际支付体系的运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以七美分印100美元的方式薅足了全世界羊毛,美国进口税率长期稳定在2.5%远低于世界其它主要国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但这个系统稳定运行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美国的负债规模必须合理适度,既能薅世界羊毛又不致负债过重难以承受。随着美国历届政府政策频频失误加上挥霍无度,如今35万亿美元天量债务利息每年就超过了1.5万亿美元,情急之下只能使出“对等关税”昏招,还要美国人学会拧螺丝共克时艰。

  按照如意算盘,“对等关税”可增加美政府一年6000亿—10000亿美元收入,美国人学会拧螺丝后也不致坐吃山空,看上去似乎很美。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对等关税”增加的几千亿美元收入都需要美国消费者买单,同时美元的霸权地位将一落千丈。

  更重要的或许是,美国人还会去拧螺丝吗?作者 朱国顺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