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奢会 > 正文

老码头:在这里登陆,从这里出发

日期:2013-02-2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十六铺的文化隐喻

  一座城市的魅力,常常深藏于老建筑的各个角落,斑驳的墙皮,墙上有凌乱无章的涂鸦,锈迹斑斑的钢窗,略微有些倾斜的阳台——阳台上必有鲜花、美女或白发苍苍的祖婆,街角有花店或露天咖啡馆……这是储存于阅读经验之中的景观,在巴尔扎克或福楼拜的笔下可以铺陈为小说的开头。而老房子在中国的传奇,大致上也以如此的套路演绎:黛瓦粉墙的民居,有尖顶的天主堂,小街尽头的茶馆与菜市场,将校训刻在墙上的百年老校,老铁桥横跨了一个世纪,潺潺流水日夜漂洗城市的记忆,城墙上每一块砖头的缝隙里,都镶嵌着苦难与辛酸的故事。
  对上海而言,十六铺的价值也跟记忆与传奇有关,甚至构成了故事的壮阔引言,具有极强的隐喻性。据《上海名街志》记载,地理意义上的十六铺始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年),而地名学上的“十六铺”则出现较晚,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才被叫响。事实上,“十六铺”不是一个码头的指认,而是对一段历史时期特定区域内出现的数十个散货码头的总称。特别要强调的是,即使上海开埠,在西方资本辟建黄浦江沿线诸多码头之后,它们的物权仍多为华人牢牢掌控。是的,领头的强人中有虞洽卿、黄金荣、杜月笙,还有国共两党都给予嘉许的卢作孚。直至1948年,十六铺仍旧是上海繁华的水路码头。“去十六铺”,在上海市民的日常语汇中,无疑有着丰富的意味。
  如今,作为码头的十六铺完成了历史使命,客运码头已经搬到了吴淞,货运业务结束得更早。往返黄浦江两岸的轮渡码头还在,但乘客已是小猫三五只,尤其是与之接壤的董家渡码头,真可用“门庭冷落车马稀”来形容。而作为创意产业园区的“老码头”,则经过一番梳妆打扮,成了一个堪与新天地比美的时尚地带。
  老码头地处中山南路505弄,是黄浦区经委着力打造的上海滩创意产业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个传奇可能始于一个偶然。据悉,这一带除了码头之外,还有一个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建筑物方面,除了上世纪30年代建成的零星石库门房子外,最有价值的也许就是上海油脂厂多幢厂房,还有沿江一溜排开的五座大型仓库。早在2007年前,黄浦区为使外滩金融带向南沿伸,原打算拆除这片老房子的,但动迁工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陷入了停顿。后这片工业遗址建筑由申江集团收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上海世博会紧张筹办之时,黄浦区政府认为这片荒草高及人腰的遗址显然不利于向世界展示上海的崭新面貌,经各方会商,最终决定整合利用原有建筑,辟建一个创意产业园区,这是功能定位,而在文化定位上呢,则着力于挖掘上海城市文化的内涵,强调西方文化的登陆点,上海海派文化的出发点。老码头背靠上海老城厢,有着市民文化的强大支撑,又接纳上海以外的文化输入,与这交融与杂糅,进而发展壮大。这样的文化定位,四两拨千斤地提升了老码头这一设计方案的文化价值。
  
作为秀场的老码头
  
  在上海的叙事中,十六铺的本土文化是浓郁的,而且被民间话语津津乐道地编排进江湖气极重的黑帮故事,但在上世纪30年代后,西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在老码头的建筑中也有所体现。本土的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呈现海派建筑的经典风格,红砖黑瓦石库门,还有忍冬草与绶带等构成中心图案的发券、拱门等,雕饰浮华的封火墙也在蓝天的衬托下神气十足。而老厂房及沿江的仓库则是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在讲究实用功能之外,还引进了西方工业建筑的简洁与流畅,外表朴实无华,但框架宏伟、硬朗并往往有柔弧形边包裹棱角,开发商在延续建筑生命时,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修旧如旧,一般不会伤筋动骨。
  开发商可能还嫌老上海的味道不足,在老码头广场中央复制了一幢联排式石库门建筑,门前还挖了一个景观水池,喷水池分数十根水柱,齐刷刷射向水池中央,编织成一张水网,水池的中轴线上埋伏着一条木质通道,在有商业活动时,水落石出,通道就摇身变为一个水上T台,这是“老码头”的一大亮点。
  老码头现由上海弘基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弘基为此成立了一个上海老码头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来执行,并成功注册了老码头的企业品牌。据黄志强副总经理介绍:一期占地25000平方米,项目分两块区域。广场部分网罗了风味纯正的各国美食,汇集了风格各异的特色酒吧、休闲会所、主题餐厅、个性零售等。如果有钱有闲,就可以品尝到粤菜、上海菜、川菜、韩国料理、日本料理、希腊风味,还有印度咖喱……啊!还有雪茄吧、星巴克和酒吧。来自法国三星餐厅的大厨也隆重献艺。收入不太高的小青年也可以在这里坐坐,点一两道甜品,价格是可以承受的。惠风和畅的日子里,老外更喜欢在露天咖啡桌旁围坐,呷着现磨咖啡,晒晒太阳,领受黄浦江的潮湿的风。
  创意园区部分集中在南片,呈现一派祥和宁静,色彩鲜艳的玻璃钢艺术雕塑随意摆放在露天通道,是青年人拗造型拍照的好去处。这一片集中了创意产品工作坊、先锋艺术家工作室、商务办公等元素,工作室下面设有店铺,各种个性鲜明的创意产品直接与客户见面,接受信息反馈,令年轻的潮人们流连忘返。一串英文字母构成的玻璃钢坐具可供人们小坐闲聊。
  黄志强还说:“二期正在实施开发之中,面积有5000平方米,建筑主体是沿江的五座仓库。1号到3号库由北京的一家公司管理,4、5号库还是由弘基管理。为了增加文化创意这一块的分量,我们决定不再与沿中山东二路2号楼内的多家餐饮企业续签租借合约,腾出面积来引入创意产业,让更多的艺术家在此建立工作室,在这里找到挥洒才情的空间与机会。”


  
增加文化含量,升值老建筑


  
  作为一家管理公司,讲得粗糙点就是以收取租金为生,而弘基为何放弃租金更高的餐饮企业而向低租金甚至免租金的创意产业工作室敞开大门呢?
  黄志强表示: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但对老码头文化创意发展公司来说,并非唯一的目标和终极价值所在。“我们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大力推动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为提升老码头的文化附加值多做些实实在在的服务,以此来体现海派文化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另一方面,上海的商业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一个洗牌年代,对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谁能最终胜出,取决于创新,取决于多元,取决于文化的力量,单纯搞商业,这条路很难走下去了。那么,我们一定要有创新思路和创新举措,将老码头打造成商、旅、文结合、互动、共同发展的典范,因为老码头不仅仅是黄浦区的,也是上海的,中国的。同时,文化附加值上升了,这里的老建筑就会升值,所以我很认同一位房地产大佬的观点,那就是‘以文兴商’或‘以文化兴地产’。”
  采访过程中,黄志强将记者带到黄浦江边五幢老仓库现场,这里也已初具规模。外立面的装修与灯光工程大体完成,大多数品牌企业也已入驻开业,滨江的一条道路也将平整,而在3号库至5号库的滨江地带,计划打造成一条滨江大道,高强度的玻璃墙将滔滔江水隔开,错落有致的平台上,各具特色的露天啤酒吧、咖啡馆和烧烤将吸引更多的人流。每年夏天,以滨江大道为中心举办啤酒节、上海外滩音乐周、快乐情人节、首饰时尚节等活动,还有诸如比基尼小姐总决赛、《我型我秀》、《星尚女》拉票活动等也赚足了人气。
  这里保留了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五座仓库,以前有多位导演借此拍过电影,至今也被电影界看作是拍中国黑帮电影的上选外场,其中年纪最大的是建于1936年的1号库,传说中曾是杜月笙的物业,其实是卢作孚民生公司的货栈。1号库北墙是一个浪漫的弧形立面,酷似武康大楼,在楼内通过窗户可以远眺东方明珠等景色。整幢建筑以钢筋水泥的框架结构及外墙消防楼梯等强调码头建筑的特征。1号库内有一个能观赏黄浦江风景的精品会所。2号库的底层则引进一个音乐酒吧,以上各层面是高档餐馆,将美食和音乐串联起来。
  3号库的主人是“阿德哥”虞洽卿,“立升”比黄金荣杜月笙大得多。3号库是根据档案馆翻出来的老图纸改造的,是这排仓库里最漂亮的一栋。土黄色横纹面砖和小青砖混搭,顶楼是雕花装饰,二楼和三楼有铸铁镂空阳台。经改造后,内有电影会所、顶级餐厅和雪茄吧及号称“上海顶级”的私人会所。对老百姓而言,可以去底层逛一圈,管理公司辟建了一个以宁绍商轮公司为主线叙述十六铺码头文化及中国航运业历史的声像图片档案馆。
  老码头以老建筑为载体,将文化艺术注入现代商业、休闲产业,以商业、休闲产业的特色化和国际化,演绎上海时尚文化,使之成为时尚创意商业文化的“斗秀场”,也重新定义了“奢侈”两字的内涵。老码头由是被评为2008年十佳创意产业园以及2009年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2010年,上海老码头景区获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老码头的空间拓展上还有很大余地,油脂厂的仓库和药材仓库都是极佳的素材,大面积的旧房拆平后有上万平方米的场地被围墙圈起,这条沿江带可以一直延伸到南浦大桥桥堍。
  老码头,西方文化在此登陆,海派文化在此出发。它能走多远,取决于我们能想到多远。

精彩图文
网络订阅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