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专车和罢运
前几日,沈阳、济南、南京、成都等多座城市再现出租车罢运,令本已沸沸扬扬的“专车之争”再度升温。
人民日报曾针对1月4日沈阳千余出租车罢工发表评论:“长期以来,出租车号被公司垄断,行业发展畸形:车辆长期不增加,加剧打车难;高额‘份子钱’一本万利,而司机处于绝对弱势地位。出租车领域改革势在必行,市场的事,应让市场说了算。”这是指出了出租车号垄断和高额“分子钱”造成司机没有钱赚,生活没保障。
另一方面,“专车”因分享了出租车行业利益,成了搅动市场的鲶鱼。“专车”即约租车,是一种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实时叫车的服务。中国官方规定中允许其存在,但禁止私家车接入运营——这被认为动摇了专车产业的根基,因为目前正规租赁用车储备极其有限,大多数专车严格意义上均属于“黑车”。
原本“专车”是可以打破垄断的新生事物,却因为管理不善,没有因势利导,而成为了压在出租车司机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要如何理顺出租车行业,让开车的人有钱赚,要用车的人能叫到车,这是网络时代摆在主管部门面前的新课题。
姜浩峰:壁垒森森终有破时。没有交管局的年月就有出租车,未来不管交管部门如何改革,政策法规如何变更,想来出租车行业还得存在。如今的问题是矛盾集中爆发。首先是行业垄断未破,出租车份子钱居高不下,出租车司机没有行业尊严,并指称垄断者“喝骆驼祥子们的血”。其次,全新的经营方式突破现有经营模式,网上租车“包车”开始分享出租车市场这一大蛋糕,甚至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我想,只要政府真正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应该面对现实,退出垄断领域之经营。对新生事物加以扶植。
杨江:论营运属性,出租车才是“专车”,现在所谓的“专车”更像打零工的,只不过这打零工的来得更高端,价也高。价高打零工还有人爱,这是为什么呐?地球人都知道,“伺候”得更合咱胃口呗!专业点讲是更符合市场需求。难道本来就是专门从事出租营运的出租车做不到“专车”这么专业化?根子还是出在垄断上,凡有垄断必有所恶,垄断的“罪状”咱就不必要赘述了,大家都深有体会,中国越是民生的行业,垄断越深。改革要向垄断开刀,“专车”这条鲶鱼的出现之所以引发这么大的反响,正是因为撩拨起了众人心中的这个希望。
金姬:上海的公交系统相对发达,治安也不错,我去大多数地方都是BMW(bus+metro+walk),再加上对网络支付存在不安全感,因此在两大打车软件烧钱抢客源的时候我也岿然不动,本来打车的需求就很有限。当然,家里有一部私家车,真有急事也可以找到“司机”帮忙,我只负责当乘客即可。
这一平静直到最近才被打破,那是一个工作日的傍晚,天下大雨,晚高峰刚刚开始,由于临时有约,我不得不从市中心赶到浦东一处高档社区,那里肯定是公交地铁不到的,所以我决定打车。直线距离16公里,顺利的话半小时就能到。可我在市中心街头站了足足20分钟,好几辆亮着绿灯的出租车呼啸而过,如何招手都不停, 心里特别郁闷。回程时,我第一次下载了打车软件,软件方给接我第一单的司机自动加价10元,因此立刻有司机联系我,我很快就在大雨中上了车。
这位司机师傅很健谈,说出租车费涨价也涨不到他们头上,幸好有打车软件让他不用空跑。由于正规出租公司的司机薪资待遇愈来愈差,形成了恶性循环,好的司机流失 了,新司机或不熟悉路线或服务态度跟不上。而且公司只管收钱,第一份劳动合同到期时就会逼着司机把车买下来,一辆七八万的桑塔纳要卖到11万多,而且4年后就报废了。当然,和南京罢运的出租司机相比,上海相对好一些。这位司机师傅说,他明年也准备转行了。
我很同情出租司机,但是如果目前只靠打车软件才能坐到出租车,那不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怎么办?普通乘客打不到车,正规出租车司机赚不到钱,这一情况必须改变!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