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本期话题:世界读书日

日期:2015-04-2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这一天,似乎媒体都特别热闹,相关调查机构也会抛出些数据,讨论一下国人的阅读频率和阅读状态。最后自然是感慨一下中国人均年均读书量的底下。感觉,一到读书日,读书问题就都出现了;各种阅读活动也出现了,真是“书非纪念日不能读也”。
 
    当然,这也不是仅仅中国特有现象,英国的读书日虽然跟我们不同,但每一年的这一天,中小学都会搞些cosplay书本人物的活动,也要来“形式”一下,只是感觉比我们更精彩一些罢了。
 
    其实,有了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国人目前的阅读时间并不少,只是阅读质量却有低智化的趋势。所以,今后的“读书日”该把重点放在“书”上,而不是“读”上了。
 
 
 
河西:1616年的4月23日,三位伟大的文学大师--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莎士比亚和秘鲁的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同日去世,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阅读日,以纪念历史上的文学巨匠所做出的贡献。今年恰逢世界阅读日20周年,好像关注这个话题的人也突然多了起来,但这能解救图书这种古老的阅读模式在今天所遭遇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吗?
 
    谁都无可否认,这是个快得让人喘不过气的时代,似乎只有碎片才能见缝插针的在我们快节奏的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读书,特别是阅读那些关涉人文思想的“无用之书”,成为了极大的奢侈。这是毋庸讳言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出版业和传统书店都将在艰难中求生存,不过,也不是一点好消息都没有。年初,开卷的调查表明,2014年,传统书店的图书销售触底反弹,开出一条阳线。这似乎表明,传统图书还没有像一些人所预言的那样迅速走向衰亡,图书它巨大的生命力自有它的感召力。确实是这样,博尔赫斯说: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好的图书让我们感受美和文字的力量,那些文学的经典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必将在新的年轻人找到它的知音,这是图书的传承,也是文化精神的传承。
 
    另外,我们不得不承认,欧美和日本等国的国民整体阅读水平要远远超过中国。以美国为例,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持卡人数高达1.48亿,据统计,美国国民去公共图书馆的人数次数是观看足球、篮球、棒球、曲棍球合计总人数的5倍之多。在我们对NBA津津乐道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另一个更为庞大的美国群体:读书人。这是不是也是需要我们学习和反思的地方:多一些沉潜的阅读,少一些浮躁。毕竟,读书,是这么美好的事。
 
 
 
任蕙兰:在世界读书日读一本书,就像在情人节要送个巧克力,端午节要吃个粽子,都变成“欢度”的一种仪式,但是,但是,巧克力和粽子可以一口吃完,书可以一天读完?金田一也许可以,普鲁斯特肯定不行吧。形式感这种东东,是最不适合读书的呀,就像世界睡眠日你不可能睡一天去"欢度"吧。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传统,刻意纪念世界读书日多少是为了假装我们还在阅读吧。否则为什么不庆祝一下世界吃饭日或者世界喝水日呢?当然,我们不是不阅读了,只是不读“书”。地铁上转一圈,你会发现大批低头族,除了看微信或电视剧,也有不少在用手机看书,只是没有一本纸质书捧在手上。这两者差别大么?其实还是有差别,手机阅读是一种碎片化阅读体验,没人会拿着手机看完一本红楼梦吧。读书没有高低之分,但有深浅之别。kindle之类的阅读器是一个选择,深阅读和便捷性的折中。这些专为读书设计的电子产品,存在本身也许就意味着现代人对阅读的朝圣之心。只不过,追捧这些阅读器的人里面,有多少是向往深阅读,有多少只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控”?
 
 
 
阙政:世界读书日到了。一般来说,一个词跟在世界之后,日之前,就说明这个词代表的事物就快完蛋了,或者即使还没完蛋,也到了濒危需要保护的程度。比如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读书这件事在被各种网络媒体新媒体自媒体一遍遍冲击之后,也从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变成了需要郑而重之每年强调一次的事。
前阵子有个帖子特别火,题目叫我害怕读书的人,作为书店广告文案,这个帖子当然还是在变着法地提醒大家读书有多必要。
 
    实际上呢,读书这件事虽然占用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但读这个行为,其实我们花在上面的精力越来越多。无聊空虚的时候哪怕只是五分钟,拿上厕所来说吧,也恨不得把卫生间里洗手液瓶子上的说明文字读个遍。
 
    所以,当有一天我发现我读各种帖子的时间加起来都超过每天一个小时的时候,我想,是时候该回到书本了。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