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账教育
反腐倡廉教育,走上了算账的路。“算腐败代价账”,很多地方都在开展。最少的,算三个账: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最多的,算到九个账,三个账外,还有名誉账、自由账、健康账、亲情账、良心账、道德账。
账算得苦口婆心:双开判刑,政治上前程尽毁;一朝被查,收益化为乌有,所有待遇取消,合法收入+贪污所得=0;还有名誉受损、家庭遭殃、众叛亲离、朝夕心惊等等。方方面面,真可以说得顽石点头。
还有具体例证。广东韶关一个镇党委书记陈健梅受贿被判3年6个月,反腐教育的“经济账”这样算的:作为领导干部,陈健梅出行有专车,生活有保障,年收入达5万多元;现年32岁的她按55岁退休算,其合法收入达118万元;按女性平均寿命算,她退休后的收入又有120万元。这是静态收入,还没有计算待遇正常提高的部分。然而,她却因为贪污21.5万元公款,受到了严厉制裁。
还有现身说法。原韶关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主任陈铁强因窝赃受贿判刑,“自由账”是这样算的:看守所里,他最大期盼是能参加劳动,哪怕是在炎炎烈日下出去劳动,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走出牢房看看美丽的天空,呼吸新鲜空气;有时,看见老鼠在墙角窜来窜去,他非但不厌恶,反倒心生羡慕,羡慕它们有东窜西奔的自由。
还有“情景模拟”。“昔日还笑脸相迎的同志,今日却成为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令人感慨。有报道说,受到这种“算账教育”的官员表示,“太震撼了”,“功臣与囚犯,一念之差;指点江山与任人指点,一步之遥”,于是决心“一定要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自由账、健康账,防微杜渐,慎始慎终”。
有心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这种“算账倡廉”,可见的最早文献是2006年9月5日《检察日报》所办正义网上名为《辩证看得失腐败最不值》的文章,作者是宁夏固原市检察院检察长。然后,2007年3月15日《法制日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赵仕杰提出“违法违纪前要先算7笔账”。此后,用“算账”进行反腐教育就在各地陆续可见,而且相当流行。2012年10月23日,《贵州日报》还有文章,官员要算算腐化堕落后自毁前程的“政治账”、倾家荡产的“经济账”、身败名裂的“名誉账”、妻离子散的“家庭账”、众叛亲离的“亲情账”、自陷牢笼的“自由账”和身心憔悴的“健康账”。
我对这种“算账倡廉”,一直颇觉异样。腐败,固然不是靠提倡廉洁就可以治得好,但提倡廉洁总是正当的事情。但现在,正当的事情,要靠计算收益来劝慰,“腐败不划算,不腐败更划算”,无须政治理想和社会信念,也无须政治正义和政治伦理出场,只是讲怎样做对官员有好处,这算是“经济理性”在起作用,还是政治已经沦落到了庸俗的私利交换呢?
按这种“算账倡廉”来推想,可以拿来打动官员的,已经别无他事,只有“你可以拿到多少好处,否则你会得到多少坏处”,这算是胡萝卜加大棒吗?这是因为官员只能被胡萝卜吸引、被大棒恐吓,还是因为管理官员只想采用私利手段?所谓时格势禁,也许直接祭出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而不再像过去谈理想信念,也不像正常社会那样谈正义伦理,正是官员状况与官员管理双方相互耦合而成吧。
我想,很少有事情像反腐教育靠算账这样,更能说明今日社会拥有怎样一种彻底的“经济理性”或者说庸俗生活。官员与官场已经不再以抱负相号召,但也不相信或无法相信正常的伦理可以堂堂开讲,而只能“来些有用的、实际的”。当然,官员算账以后一看,那么多人贪了都没事,我贪了也未必有事,贪的收益比终身拿百万元薪水多太多了,也是完全可能的。但算账运之于反腐,其实也就弱化了是非,弱化了对错,而强调了“值与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