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复苏抑制中国
乐观主义者高兴吧,美国的经济数据正在好转,而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正在软着陆。但两者不可能同时复苏。
美国经济好转迹象明显。2月16日,美国劳工部继续公布好消息,截至11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减少1.3万人至34.8万人;道琼访调的经济学家原先预估请领人数将增加7000人至36.5万人。前一周人数则从35.8万人修正至36.1万人。这是首度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连续第三周下滑,创2008年3月8日以来最低水平,劳动市场持续升温。而美国劳工部不久前才公布,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4.3万人,增幅为9个月来最大。
不仅如此,2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租赁地产开建量的飙升,1月份新屋开建数量超预期,1月经季调并年化的房屋开建量为69.9万幢。
房地产市场开始启动,就业率开始上升,都是好消息。不好的消息是,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时断时续,说明美国必须在劳动生产率与就业之间走钢丝。
美国消费在增加,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工人工作时长有所增加,带动时薪增加,由此推动消费增长。不容忽视的是国会的力量,2010年年底,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底通过减税妥协方案,美国普通工薪族每月交纳的薪资税比率从6.2%降至4.2%。白宫的数据显示,该项薪资税减税计划耗资将达到1750亿美元,约占就业促进法案总耗资的40%,差不多能让每个美国普通工薪家庭得到约1500美元的减税实惠。白宫近期在推动国会延长退税政策并加强薪资税减税力度。
美国有异乎寻常的迹象,劳工的傲慢正在逐渐减少。华尔街在裁员,对金融业的清算还在继续,而工人愿意忍受长期工作,时薪没有怎么增加,两国的低端劳动力可能在5年后发生竞争。中美之间的制造业成本差距依然很大,但总有缩小的一天。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中国工厂工人的成本2000年只有美国的3%,2010年提高至9%,2015年将会达到17%。该公司指出,从美元对人民币升值(BCG预计年均增长率为4%)、运费、税金及美国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等因素综合考虑,5年内“中国制造”的优势将会不断削弱。
目前美国在中高端制造业上与日本等国竞争,很快就会在中端制造业上与中国竞争。今年1月份,美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30个月扩张,且扩张速度继续加快。其中表现最为抢眼的汽车业,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去年在美市场销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达14%、11%和26%。美国汽车先与日本车竞争,驱逐重要的竞争对手。
政治考虑使美国行政官员偏向制造业,就业成为美国竞选的重中之重,奥巴马总统因此呼吁国会推出立法给予在本土投资和增加就业岗位的企业以税收优惠,同时扩大出口、加大投资,美国政府2013财年预算方案加大了对制造业研发和贸易促进机构的拨款力度。
一系列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美国2010年商品出口总额仅次于中国,高于德国和日本。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在过去20年间美国制造业出口一直稳步上升,2011年出口额达到创纪录的1.27万亿美元,而制造业产品约占出口总额的60%。美国曾经一度以消费带动经济,现在开始转向实业。奥巴马再接再厉,宣布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政策,包括美国官方出口信贷机构进出口银行将启动为规模较小的出口企业提供信贷的新项目等。
中国制造业位处中低端,按理与美国制造业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但由于成本上升,制造业外迁明显。中国制造业在向重化工业向中端进军,而美国制造业在回归,此时中国制造业将遭遇贸易壁垒、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在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关键时刻,以内需拉动中端制造业,以创新企业与日韩等国竞争,以诚信无毒产品与东南亚等国竞争,最终形成中高低端的全产业链布局。
未来全球在实体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对中国制造企业而言,严酷的战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