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之战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数码时代教养指南》,说的是怎么教育孩子面对流行文化和科技潮流。
此书作者吉姆·泰勒说,大多数研究都表明,流行文化带给孩子的影响是偏向于负面的,其中,“享乐主义生活态度”是最大的问题,流行文化操控孩子的需求,诱使他们购买玩具、食物、衣服、电子产品,这些产品大多缺乏回馈价值,还会传递不良信息。
那么科技呢?作者说,科技产品对孩子的一大影响是“一心多用”。科技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对时间的侵蚀,孩子花更多的时间来掌握科技的技巧,而不是生活技巧,5岁以下孩子,58%会玩电脑游戏,只有43%会骑自行车,同年龄段的孩子,10%会用智能手机,但只有9%会系鞋带。孩子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科技产品,有两个坏处,一个是使用过度,给自己造成心理或社交上的伤害,另一个是丧失机会成本,把本应花在健康活动比如学习和体育上的时间,花在社交媒体和游戏上,由此错过了健康活动带来的潜在收益。
流行文化和科技在想办法控制我们的钱和时间,也在改变孩子的心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他们在改变孩子自我认同的方式,父母可能会面对前所未有的“自恋”现象。流行文化和科技在传递不良价值观,最主要的是这三条:一是为求成功,不择手段。二是财富和物质主义。有了钱才能更幸福,更有魅力,更受欢迎。三是出名。有一项调查显示,孩子的价值观排行中,排在前五的是出名、成就、受欢迎、形象和经济成功,排在最后的五个是精神信仰、传统、安全、遵纪守法和仁爱。他强调,流行文化借助科技,不再充当反映孩子自我认知的镜子,孩子有一个基本需求是自我感觉良好,对他人有吸引力,被他人接受,流行文化正是利用这一点来传递它的价值观,你必须靠外表和物质财富来评价自我。
我们现在有科技推波助澜的自我评价风潮,还有远比过去更为亲密的亲子教育,因此有以下一些因素会让孩子变得更自恋。一、因为外貌、智力和其他一些先天品质而不断受到赞扬。二、受到与事实不符的表扬。三、做了好事,受到最好的奖励;做了坏事,受到过分的批评和惩罚。四、被父母溺爱,过分纵容。五、父母的自我评价也依赖于他们孩子的成就。更为要命的一点是,我们的文化不仅接受自恋,甚至鼓励自恋成为常态。
吉姆·泰勒说,人类的价值观正在从集体主义转向个人主义,从公民责任转向自我满足,为社会做有益的贡献,转向了追求个人成功。财富、权力、名人效应和地位,流行文化中的自恋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会鼓励自恋,我们的孩子目前就沉浸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自恋的核心是冷漠、自负、缺乏敬意和共情能力,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现在能听到很多极端又刻薄的言论,为什么某些无耻的行为会大行其道。有益于社会的品质,在孕育自恋的文化中不存在。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一、让你的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二、三思而后行。三、分清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四、好好吃饭,锻炼,睡觉。看起来,吉姆·泰勒的建议也并不新鲜,但恐怕我们要认清一个现实,在流行文化和互联网科技的浪潮下,想让孩子不落伍,掌握科技产品,又有自我驱动的学习能力,了解流行文化,又不受流行文化的控制,这是一个很艰难的任务,根本就没有什么简单易行的tips,我们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可能有一场价值观之战。(撰稿 苗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