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正文

翻了翻晚清人士的日记

日期:2025-04-0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这些日记在历史关头会留下一些独特的记述,但更多是舒缓的平淡日子。
撰稿|苗 炜

  最近,新添了一个爱好,翻翻晚清人士的日记。这些日记在历史关头会留下一些独特的记述,但更多时候是舒缓的平淡日子。

  恽毓鼎《澄斋日记》大名鼎鼎,他在1911年末记载:有一晚朋友来访,聊天,说京西潭柘寺有一樟树,“每一帝将嗣位,先期必生出一枝,正枝遂枯,历历不爽,相传呼为帝王树”,光绪即位前,生出一个新枝,光绪死后,宣统即位,也生出新枝。“今年老根旁突出一枝,与新枝不相附属,闻者骇异。”十来天后,恽毓鼎得到消息,孙文从海外归来,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阴历正月十七,恽毓鼎听到了隆裕皇太后去世的消息,他在日记中写了一首挽词。正月十九上午,恽毓鼎进宫,“达皇极门外。宫阙无恙,惨然心伤。”清帝退位之后,东华门、西华门及午门都封闭,宫中人等均从神武门出入。恽毓鼎从神武门进宫,吊唁皇太后。隆裕太后颁布《清帝退位诏书》,把江山给了民国,所以民国政府给他办了“国民哀悼会”。

  哀悼会在太和殿前举行,太和殿正面竖一座三门素彩灵龛,顶端挂着一个大匾,上书“女中尧舜”,灵龛内悬隆裕太后肖像。灵前供桌上,按照满族传统,摆上面饽饽,供桌前立一镜框,里面是黄纸誊录的《退位诏书》。国民哀悼会允许普通民众入宫吊唁,恽毓鼎记述自家女眷去参加,“不意闺阁女儿,乃能步入午门,仰瞻皇居之闳丽,可谓旷世奇缘”。公祭的人很多是看热闹的,午门内秩序甚乱,“虽小家丑妇,结鹑贫儿,但胸悬黑纸花、白布标识,即可入内廷,喧呼拥挤,并哀悼之意而失之矣。”

  我看的另一份日记是《许宝蘅日记》,他清末任职军机章京,民国初年任总统府、国务院秘书,是袁世凯这边的人。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到权力中枢的一些动态。那会儿正是天下易主之时,老百姓过得怎么样?2月15日,许宝蘅清理账目,要过春节了,他盘点春节会有什么花销,日记中有一句,“闻菜市口有穷民哄抢铺店”。

  许宝蘅原是阔少爷,又当过京官,收入还是可以。但抗战期间,也曾卖字谋生。北京中山公园曾有“公理战胜”牌坊,这四个字就是许宝蘅写的。他历经晚清、民国初年,又跟着溥仪到了伪满洲国,一直活到解放后。50年代早期,他日记中时常哭穷,过春节想去买条鱼吃,菜市场里没有鱼。政府后来给他每月补助15元,又让他去文史馆上班,有了80多块钱工资,到1961年去世也算是得以善终。撰稿 苗炜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