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相傍的度假时光
阅读提示:竹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风物之一,全面塑造了传统生活与传统文化。
孟 晖
我这个北方人最近终于有机会在翠竹林中读了半日书,当真觉得颐养心神。敢情古人喜欢“独坐幽篁里”并不是矫情做作,不是摆人生姿态给世界看,而是实实在在的避暑讨清凉。
炎夏难耐之时,经朋友介绍,我与另两位闺友到莫干山镇东沈村的一座度假酒店过了个周末。东沈村是“沈约故里”,想来自古都是山清水秀,如今遍山青竹,我们入住的酒店坐落在山坡上,四围竹林环绕,成了这间酒店的最大特色。客房内,底层起居间的前窗与二楼寝室的落地窗上都是整窗的山影,雨过云起,宛然天成画幅,在起居间里一边喝茶一边看书工作,或者吃饱了农家饭的午后干脆在二楼开“卧谈会”,都面对一窗翠筠,简直有瑜伽一般的功效。奇妙的是,到竹林中漫步会遭蚊虫叮咬,但客房二楼的露台上却没有蚊子,日落后夜气清凉,徐风或起,吹拂竹涛声碎,引得我们把每晚在露台上聊天当成了保留节目。
酒店在竹林当中设有木制的休憩平台,摆设着现代简约设计风格的沙发椅与凉伞,最后一天,我独自倚在平台的沙发椅上读书背单词,身畔箭竿森立,凉荫四合,挡住了阳光,滤掉了热气,溪水隔竹哗哗鸣响,空气湿润,对我这“北人”来说,真是从没有过的舒适。让我很意外的是,平台面积不算大,也不见任何防蚊设施,但却没有飞蚊干扰,十分安逸,不知是什么原因?《世说新语》中说竹林七贤“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此际我算是有点体会到古代士大夫在竹影深处雅集的意境了。
据当地人介绍,过去,全国建筑工地的脚手架都靠捆绑毛竹来搭建,因此德清生产的毛竹行销全国,需求量极大,价格也高。然而如今脚手架大多改用钢管,只有铺设在人行道上的最底一层才会用到毛竹,导致毛竹外销的生意一落千丈,已经很难在竹子上赚到钱了。这么说来,对多年广种竹林的传统加以翻新,建立起既优雅又富有活力的度假产业,还真是一条关键性的应对策略。
竹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风物之一,从实际的吃、用到审美,全面塑造了传统生活与传统文化。掩映在连绵竹山中的度假酒店,就只有在中国与日本才能出现吧?换个国家,便是环境与硬件再好,却也无计提供如此筠影清幽的氛围。张岱《陶庵梦忆》中讲述,他曾经拥有一所叫“天镜园”的水园,一潭湖陂由未经人工干扰的古树与翠竹环绕,湖畔建有一所楼阁“浴凫楼”,每当他坐在楼窗前读书的时候,只觉翠色满目,把书卷都映绿了。
就我的亲身体验,连绵的茂密竹林是上等的天然大氧吧,空气新鲜甜润,如果修建好现代设施,一定会吸引来喜欢健康生活方式的年轻人。假如在篁丛深处设置回环绕转的露天泳池,让人们在竹枝披纷下一路畅游,那该多么有趣。
目前,东沈村还处于起点上,酒店之外,咖啡酒吧高档餐厅之类村里是一家也没有,我们天天只能沿溪而上,去附近一家民宿吃农家饭,不过食材新鲜,鸡鱼蔬菜都味道甜嫩,倒也吃得开心。据说,因为当地都是丘陵,没有整块的大片农田,只有小片山地,上化肥不划算,所以山农们仍然用人畜粪便施肥,自种自吃,于是青菜才那么嫩,那么甜。这也是足以吸引游客的一大优势呀!
我们问当地人,你们会把鲜笋和笋干外销吧?回答却是,产笋的地方太多,谁会特意要我们的!他们显然没留意到,中国人有个集体的特殊爱好,那就是对鲜笋无比推崇。古代文人食谱《山家清供》里曾提倡,嫩笋一旦挖出,应该在竹林的旁边马上吃掉,唯其如此才能体会到笋的最佳口感。因此,如果年年以吃新笋作为号召,想来美食爱好者也会呼朋引类地涌到。
总而言之,碧琅翠影里的度假酒店,既能满足中国人的心,也能满足中国人的胃,理当在各地竹乡形成雨后春笋之势,给我们带来美好而独特的休闲时光。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