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萨瓦河边来了位黄浦江畔女导演

日期:2023-05-3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经济制裁也罢,轰炸也罢,都不能摧毁真正的人和他们坚持的生活方式。
撰稿|陈 东


  即将开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有一部参加展映的电影很特别。这是首部中国和塞尔维亚合拍的片子,编剧、导演是上海知名女作家陈丹燕。

  读过她多部作品的读者一定会记得她女性视角的广角镜,记得她三十年地理阅读与写作的广袤细腻巧妙糅合。《成为和平饭店》是上海女儿的佳作,对于想深度了解海派生活的人来说,开卷有益。

  这次奉献的大银幕作品《萨瓦流淌的方向》,从选题到呈现历时九年。为了写书和拍片,陈丹燕在上海和贝尔格莱德之间往返七次。

  整部作品是三个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主角和女作家保持互动:一位是前南斯拉夫最大出版社的总编辑,一位是策展人乌先生,另一位是善做巧克力的塔女士。

  影片从一个貌似废弃的厂房开始,有战争造成的废墟、战后的纪念雕塑。主题是一家出版社兼书店经营者为代表的行业性坍塌过程,还有一场名为“美丽生活”的策展历程。

  书店属于出版社是古老的欧洲传统,就像我国早年的书局。但自从南斯拉夫解体为六个国家加上科索沃之后,经济下滑、生活巨变。原来每年都有新书出版,书店里四处悬挂着名人画像满溢出书香,阅读各类书籍的读者,都是满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而如今书店和出版社举步维艰捉襟见肘,居然因交不出电费面临停电。当拿不到工资又不愿离开的员工们点起一根根蜡烛,点点烛光映照着影影绰绰的画像时,观众心底的波澜就像萨瓦河水在翻腾。

  那位策展人是理想主义者,开着一辆看不出车型的货车,一腔孤勇地四处寻找画展的场地,屡屡碰壁却并不放弃。一个谈好的美术馆被品牌广告商夺走,一个别墅里的小型文化馆也没了档期,最后是在一个艺术集市上用易拉宝式的方法完成了展览。

  这位乌先生有着唐吉诃德般的勇气和力气,他一直和导演述说解体前的美好生活和解体前后的困惑。他把收集的画视若珍宝,又只能堆积摆放在破旧不堪的库房里。

  影片中有一位年事已高的前政要,他是策展人的忘年交。他对展览的评价是:这是表达关于人们怎么生活下去,真正的人民想要的真正的生活。经济制裁也罢,轰炸也罢,都不能摧毁真正的人和他们坚持的生活方式。这是从政者对家国命运的感怀,堪称点睛之笔。

  塔女士是公共图书馆馆员,在大轰炸期间用祖母留在厨房的巧克力配方做了巧克力给孩子和朋友们吃。那是二战时期祖母的配方,加上联合国难民署投放的可可粉制作而成。在全城断电家家户户冰箱融化、街道上弥漫着被迫吃掉化冻的肉类而飘散炭火烤肉味的黑暗时刻,巧克力绝对是奢侈品。陈丹燕请她在家做了一次,品尝了战时的滋味。这是一位热情善良的女士,导演和她的主人公像朋友般相处甘之如饴。

  实体书店和出版社已难以为继了,似乎是古老文明的破损。然米先生乌先生塔女士们还在张开双臂拥抱生活。米先生说:我们不是高尚之人,却不得不做着高尚之事。

  影片充满着哲理和思辨的气息,淡淡的忧伤挥之不去。陈丹燕作为塞尔维亚的中国推广大使,在朋友们的协助下使该片参映了国外西班牙、东京、贝尔格莱德等六个电影节,其中三次入围。这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真正纪实的纪录片(由人物原型出演)。大家想了解手法细腻的作家导演之银幕处女作吗?本届电影节中见。撰稿 陈东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