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禾虫与土笋冻
粤菜是最早进入上海的异域风味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称雄沪渎的新雅、冠生园、杏花楼、味雅、大东等,为提升顾客体验度,安装了空调,配备了背景音乐,服务员也请面容佼好、身材苗条的美眉来担当,土豪、洋行宴请,多选择粤菜馆。
改革开放之初,粤菜馆也担当起唤醒人们味觉记忆的使命,椒盐大王蛇、煲仔饭和生猛海鲜等给食客带来了全新体验。现在粤菜依然引领美食潮流,潮汕菜、顺德菜、东莞菜、湛江菜羽翼渐丰,纷纷独立门户。
当年我参加羊城晚报组织的一次笔会,下半程就去深圳参观。在东莞看到农民骑着崭新的本田摩托车到果园打药水,远处就是一排排现代化的厂房,甚至有金碧辉煌的五星级宾馆。这一幕让大家惊喜万分。
东莞的市面也相当繁华,几乎每条街上都有海鲜酒楼、西餐厅、酒吧、粥城、茶餐厅、烧腊铺、糖水铺、果汁店、茶楼等。规模较大的餐饮市集有花园新村食街、虎门新湾食街、长安新民食街等。城乡交界处也常见因陋就简的摊棚,多以毛竹片或杉木搭就,麻虾、乌头鱼、膏蟹等非常新鲜。烈火烹油,把酒临风,听涛咏歌,豪情满怀。
我们在那里饱尝东莞美食,有刚从海里钓起来的东星斑,还有沙禾虫。
据广东朋友说,这是广东人喜爱的珍馐。禾虫学名叫“疣吻沙蚕”,产于珠江三角洲,它生活在咸淡水交界处稻田的表土层里,以腐烂的禾根为食。《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有记载:“禾虫,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
沙禾虫多取炸、烩、煲等做法,这家餐厅厨师给我们做了一道炒禾虫炒鸡蛋,上海的作家们笑着不敢下箸。广东朋友为我们壮胆,一个劲地说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味道清香鲜美,嫩滑可口,还具有滋阴、健脾、暖身、去湿之功效。我闭着眼睛吞了一条,什么味道也没有品出,头皮倒有点发麻了。
在东莞我们还吃到了禾花鲤,禾花鲤在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里有详细介绍,不过镜头锁定在贵州的山坳坳里。算我们幸运,因为品尝禾花鲤的最佳时段在霜降前后,此时鲤鱼最为肥美。因其食了禾花、禾穗、谷粒,故名“禾花鲤”。
禾花鲤的烹饪也保留了乡间古法,厨师将禾花鲤去鳞净膛,在锅内倒入花生油,推入禾花鲤煎至两面结皮,加生姜、葱结、蒜子,再放入沙煲内煲一刻钟上桌,鱼皮松脆焦香,鱼肉肌理较粗,韧纠纠的,值得品尝一口。
冼沙鱼丸是地道的东莞水乡菜。做鱼丸的鱼必须是新鲜的鲮鱼,而且鱼塘里不能养鸭养鹅,以保持鱼味的纯净。据厨师称,冼沙鱼丸制作起来费时费力,把鲮鱼剔骨取肉后,要用两根铁棒反复敲打六个小时以上,让鱼肉中的胶质充分析出,然后攒成鱼丸,丢进沸水锅中煮熟。这种鱼丸胶质丰富、韧性十足,扔在地上可以像乒乓球那样弹至半腰高,吃起来特别有咬劲。我尝了一个,果然弹牙。
前几年我在福建品尝了当地大大有名的土笋冻,一小碗一小碗地像果冻一样冻起来,晶莹剔透中蜷曲着两三条沙虫。口味上我也吃不出与禾虫有什么异样。但此中妙趣大概只有当地人才能领会,我看有几位同桌的美眉,一口气可以吃七八个,仍意犹未尽地咂着嘴。
这款美味近年来也引进上海,在闽菜馆里有,经过改良,外观不再那么骇人了,滋味也不错。撰稿 沈嘉禄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